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生态意识随着地球生态失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逐渐得以建立和强化,生态文明的提出凸现了对以往文明发展的纠偏和补救,生态文学是生态问题在文学视野里的投射和焦虑。试图通过文本内的生态呼吁,达到文本外的生态成效,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在生态哲学和自然写作的交互影响下,建立起新型的生态叙事话语,创生了生态主题写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代中国文坛,生态文学书写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向,它们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把握此一写作主题的创作方向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在生态哲学和自然写作的交互影响下,建立起自己新型的生态叙事话语,创生了生态主题写作.生态文学书写包括三个主要方向,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把握这一写作主题的创生方向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在生态哲学和自然写作的交互影响下,建立起自己新型的生态叙事话语,创生了生态主题写作。生态文学书写包括三个主要方向,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把握这一写作主题的创生方向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4.
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生态问题下的文学创作巳成全球关注的焦点,但关于中国大陆生态文学刨作尤其是当前生态危机加剧又积极倡导.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相关理论研究却显不足,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厦清生态危机下的中国大陆文学创作的内涵概念,通过对生态写作精神资源的追根溯源.重点反思当下大陆生态写作现状,并对生态文学发展趋势大胆展望,分析探讨文学创作如何与生态文明结合,以期呼吁进一步发挥文学及文本内的生态意识在感受生态危机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的阐释功能主要包括对文学文本内容的阐释和叙事形式的阐释两个方面。关于生态批评内容的阐释,批评家虽然要以生态意识重新观照中外文学经典,但更要关注的是立足中国现实写作的"生态文学";关于生态批评叙事阐释,应该认识到小说叙事形式本身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是"有意味的形式",应坚决反对生态文学创作和生态批评的运用的"语言工具论"色彩,要更注重对小说叙事形式的打磨,以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学是作家生态立场和生态情怀的表达,是基于现实生态灾难的写作,本文通过生态文学主题的挖掘,揭示了当代生态文学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青少年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接班人,自小就要了解、接触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通过组织生态课文教学和生态作文写作,生态文化的内容以生态美育的方式内化到青少年的意识中,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生态作文在生态美育环节中常常被忽视,事实上,从接触、运思、写作到反馈,生态作文可以有效地支撑起生态美育的关键环节,为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态境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3—4日,第四届"生态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近1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路径和策略,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中国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本专题选取在此次会议上作主题发言的、有代表性的3位美国学者的文章,经作者授权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秉承了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自然、人类生态环境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她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通过分析阿特伍德早期、中期及近些年的6部长篇小说,挖掘阿特伍德的自然写作,解读小说的生态主题,阐释文本中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类与环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生态批评通过文本分析挖掘作家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种种处理和想象,为人类准确认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批评范式。在生态批评的导引下,我们应该反躬自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积极建设人文生态,逐步确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生态理念以及和谐包容的生态意识,最终建立人类诗意栖居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而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使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在城市区域内实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实现由良性人文生态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人类复归美好精神家园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的影响下,在中国生态危机的状况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等创作,对于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文学创作大多缺乏对于生态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生态批评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生态文学批评尚未得到文学批评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学教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态文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生态文学的典型作品,挖掘出蕴藏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然、社会、人文相结合、相协调的生态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应站在生态文化高度,发挥女性在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中的作用和价值,强调社会生态中的男女平等和协同合作。从女性创作主体、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看,女性创作主体从女性自然天性出发,对自然万物体现出了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当代女性文学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命运和心灵苦痛有充分自觉;生态文化建设为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吴秀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生态场》是他多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领域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思考总结,它既有立足学科前沿的问题意识和高屋建瓴的理性剖析.又有自成一家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念和编撰的经验心得.更有借鉴中外当代生态文学创作实践以及相关的生态批评理论理解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格局的探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实现了对"生态文明"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强调"突出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进"三大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路;构建"三大格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体现;增强"三大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加强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这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国内对生态德育发展研究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梦想之后,生态德育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小学生态德育以及高校生态德育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回顾.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美丽中国”梦想,对未来生态德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政治作为一种"新政治"现象,已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从<寂静的春天>到<增长的极限>,从民间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到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生态政治作为一种大政治观已成为未来政治发展的一种新趋势.2007年,生态文明首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政治建设也已提上了中国的政治日程.  相似文献   

18.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学术回应,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学理渊源,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态危机与中国芙学学术焦虑的应对;其思想切入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人、自然与社会应遵循的生态规律,三者的有机结合升华为一种超越现象界的、不在场的“存在”层面,从而营造芙好的精神家园,获得高层次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升华。生态存在论荧学是在生态存在观哲学基础上产生的新型美学思想;它的视角是把审美当作人最根本的生存方式。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芙学的提出丰富了当代美学,由此而派生出相应的文学生态批评方法;为中外美学思想的交流搭建了一座平等对话的平台,打通了中西美学的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高校生态文明的路径.认为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当前人类拯救自我的一味良药.培养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理念,在“生命自觉”中不断提升人类的道德境界,理应成为当下高校育人的主旨.少一点功利色彩,多一点对人类终极目标的关切,不应成为高校教育的奢望.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价值观。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致力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建立一种与以往的文明时代全然不同的新型关系,即人一社会一自然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