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一节晚上.到人民大会堂看了一场音乐会,是朋友送的票.音乐会的主题是"我的祖国",名称是"中国歌坛著名歌唱家成名作原人原声大型交响演唱会".老实说,拿到票时.只是想和家人稍微放松一下,但没有想到演出效果有这么好.黄华丽唱<我的祖国>,聂建华唱<怀念战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卞小贞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刘秉义唱<我和我的祖国>,德德玛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耿莲凤唱<祖国一片新面貌>,尤泓斐唱<卖花姑娘>,杨洪基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李光羲唱<祝酒歌>,几乎每一支歌从开唱就有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相伴随,观众时而把掌声汇集成同一个节奏为台上的歌唱打节拍,时而又屏住呼吸静静地欣赏.看到德德玛拖着病躯真情演唱时,我几乎感动得要流出眼泪.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06,(31):21-21
“想唱就唱,唱出漂亮,保持身材是我最大的梦想!”纵情放歌的同时,完成瘦身美体——这就是目前最热门的瘦身方式。 这个神奇的唱歌减肥法源自日本横滨市一家颇负盛名的福田医院院长福田伴男先生。他指出,想要减肥,一定得先燃烧脂肪。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来3位女性分别唱5首歌曲,每人的曲目都一样,在唱完之后测量她们体内的中性脂肪值。结果三人的中性脂肪值全部降低了,其中二人更降低了一半。不信?一起来试试,“嗨”歌的同时轻松瘦身,尤其是唱王菲的歌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3.
记得在我小时候,只要听说谁家要唱小曲子,我就饭也顾不上吃,急急忙忙地跑去约上小伙伴,去听大人们唱民间小曲。虽然因年龄的关系,我对曲子的内容不太清楚,但听得多了,对曲名还是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卖唱的     
魏燕  明花 《出版参考》2007,(11):44-44
我们单位要举办“厂庆十周年”活动。上面布置了任务,每个部门都得准备节目。身为企划部惟一的女性,又是最年轻的一个,准备节目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在大家的建议下,我决定唱一首喜庆的歌——《恭喜发财》。  相似文献   

5.
唱K的男人     
很少有人说“我今天好想唱卡拉OK”,于是就直奔主题豪唱一把。总是要给自己找一些理由,生日,涨了些许工资,跳槽,甚至出长差归来,然后一帮人才名正言顺齐齐相约去唱K。男人的那一个白天,可能都在想谁会去,带谁去——身边蝶舞招展的,多少有点患得患失,带此她还是彼她,这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态度     
关于读书,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态度。有人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那么见仁见智,是恭敬还是轻慢,基本上只能悉听尊便。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要读书,文本还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六经注我,也不好视六经为无物,不然,有“我”就好了,干六经何事?也就是说,只要读书,多少得对你选择的书有点尊重,即使是创造,也不好天马行空地过于豪放。  相似文献   

7.
伟人对我的影响当时我不懂,一些政治术语我真不懂,我不懂政治。可是我们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我们常去中南海,见到的都是最高级别的国家领导人物,谁跟你讲几句你都是受教育啊。我们不是事先通报的,我不知道今天晚上唱什么戏?到了时候,才告诉你唱什么戏,那都要跨好多行当的,你就得唱,还不能唱错。多亏了小时候学到肚子里,戏宽啊,什么都会!  相似文献   

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11,(46):22-22
“我想住在不用违背法律就能快活度日的国家。我不想对抗体制,只想要一个舒服的环境。不过未来20年在俄罗斯。想要遵守法律又能过得舒坦。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9.
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多篇报道,周围的同行们在羡慕我的同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介绍经验。虽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要想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发稿,胆子一定要大,瞄得一定要准。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把投稿的目标对准中央级及国家级的“大报”。试想,不敢给”大报”投稿的人,又如何在“大报”上发稿呢?话说回来,如果要想在“大报”上发稿,仅有勇气是不够的,稿件的质量还必须得过“硬”,对于没有“份量”的稿件就没必要给“大报”投寄,免得“竹篮打水”。几年来,我先后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10.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  相似文献   

11.
说崔海     
崔海的大作出来了,说是要篇前言。我其实是很怕自己的文笔降低了他作品的档次。但转念一想,有些人是画以文章显,所以他们不惜千金找名家写美文,唯恐别人不解他画中之妙。就好像五十元钱的衣服非得挂个名标签,好把价钱标到五千。但真正的好画,明眼人都不会错过。崔海的画有目共睹,算得上是"天生丽质",想来也无需我唱什么颂歌。有很多人想知道崔海为何画得这么好,下面说他几桩日常小事,也许大家能咂出点味道来。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九八二年进银行工作时开始写新闻报道的。开始,我一度认为要想见报与广播多,就得发稿多,稿子多了可能会“感动”编辑。这篇不行那篇行,于是,我一天到晚埋头写稿,有时一个星期就发十多篇。但由于对新闻业务知识一窍不通,尽管辛辛苦苦,结果广种不收,上稿率只有百分之一点五。走了一段弯路,使我悟出了一点道理,要想写好新闻,就得学习新闻业务知  相似文献   

13.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永恒的怀念     
王胜利 《今传媒》2004,(3):47-48
几天前,曾经的同事从郑州打来电话说,《东方家庭报》可能会在年内停刊。对这种消息,我竞变得麻木没了感觉,只对这位同事说,你方唱罢我登场。曹雪芹老先生的这句话,真可谓是用于表述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我们双方心照不宣哈哈一笑,此事就算结束。  相似文献   

15.
《编辑心理论》花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建敏的专著《编辑心理论》即将出版了。她抱着书稿清样,兴高采烈地跑来要我作序。建敏善言:“写什么怎么写都行,有个序,我这书就算完整了!”怎么好推辞呢?序者,绪也、叙也。但对编辑心理学,我没有系统研究过,序写不来,只能写点儿散叶花絮。要赏新曲,还得细翻《杨柳枝》,读读建敏女士这本书。  相似文献   

16.
赵凡 《新闻与写作》2001,(11):23-24
“徐院士,请给我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也行,再不就十分钟,我要采访你关于大陆科学钻探的问题”(采访提纲我前两个小时就已经传真过去了)。 她肯定地说,不行。她的口吻强硬得让人难以容忍,“如果想让我出洋相,你就来吧!”。 我想了想还是去了。最后,这次采访写出的文章《相约第一井》系列之二受到了行业读者的广泛好评。但是,并不是采访的结果,而是采访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人演出的戏,戏能否演下去,要看双方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互动” 法拉奇曾经说过:“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  相似文献   

17.
进藏两年了,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西藏当记者,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不落俗套,通过我们的报道改变读者头脑中对西藏的旧印象?想得多了,也偶有所得。但这“一得之见”,既不能说是体会,更不敢讲是经验,就算是一个采访琐谈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要做得比较顺手,我以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最基层做起。我在驻外分社工作期间,有些外国同行常说:要想做好记者就先跑体育。我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但  相似文献   

19.
郑关富  楼培 《浙江档案》2006,(11):40-41
我们绍兴平湖调资料,完整地保存在市群艺馆那里,平湖调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先经过调查,在中央档案馆和上海档案馆都有一整套的东西。上海有一位老先生唱的唱片,这位老先生不得了,唱得非常好。我们学的时候,这些老先生没有看到,已经不在了,没有救过我们。我唱的也灌过唱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像材料就是用我唱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的编辑同志盛情相邀,要我谈谈《“刘邦文化”是什么?》。说什么呢?想了想,还是先说题外话吧。这篇千多字的小杂文,先后获得人民日报杂文“金台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我始料未及的。这不是说客套话。当今之时的杂文,尤其是直面社会、揭示和批评性的杂文,能让编辑同志看中编发,能让主任和老总们审阅通过,就该非常感谢了。见报之后,被批评对象沉默不语,没找上门来算账,就算是很不错了。得奖,尤其是中国新闻奖,没有那样的奢望。这并非我的瞎说。这篇文章批评的是江苏的事情。前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