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教媒体在自然课教学中的运用施月林一、电教媒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一)导入部分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可引起学生求知欲,激起学习的情趣,从而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学习“树叶”一课,学生...  相似文献   

2.
张应刚 《贵州教育》2009,(13):30-31,37
一、通过提问题创设问题性情境 问题性学习情境就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创设或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共同创设的,以问题方式呈现和营造的学习情境。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适当设置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导入“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研究的“情趣语文”教学旨在通过创设情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情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既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又能激发人的共情力,引发兴趣的持续发展。为此,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能让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体验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4.
应从祥 《江苏教育》2007,(14):104-105
一、情境创设:关注兴趣。忽视了认知冲突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式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这说明情境的创设对开展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要考虑的是:我创设的情境有意义吗?是课始的一个激发兴趣的引子。还是服务教学主题。挑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矛盾与困惑中增强学习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开端和前提。政治教学中应努力从增强课堂的趣味和活力入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巧妙引题,激发兴趣;1.歌曲导入法2.小品导入法3.漫画导入法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1.亲自操作,激发情趣2.假设情境,激发情趣3.谈亲身经历,激发情趣4.创设情境,换位想象,激发情趣三.活动总结,提高认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和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具有思想性、激励性、情趣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论述“学习诱因”时说:“我们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跟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给他们欢欣鼓舞,从而造成一种集体工作气氛,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这里所谈的“给儿童提供机会”,就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一、创设新颖的、有趣的故事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的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两位数除法”时,教师先对学生说:“你想亲眼看看动物园里给小动物分桃子的情境吗?”学生的兴趣顿生,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教师请同学们听录音:春天到了,动物园准备给小动物分发礼品———桃子。老虎大王让小马把大小不同的几筐桃子抬来,依次给小动物分发。最后剩下了一大一小两筐桃子,要...  相似文献   

7.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在导入新课的方法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创设情境”,把创设情境的设计作为教学的成败来研究,因为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教师新课导入的好,课堂上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提升学生的技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师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教学实践经验例举如何创设情境教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强烈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鼓舞学生主观能动地思维,自觉积极地参与。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惊奇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案例1、在教学对数的计算时,可创设如下惊奇式教学情…  相似文献   

9.
《桂林山水》教学A、B、CA.遵路导学入境悟神湖北黄石市龚家巷小学姚洪泗一、激发情趣,导入情境。教学一开始就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在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桂林山水》时,我首...  相似文献   

10.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和新的学科知识之间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学习的下意识,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必要的已有的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实验导入是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刘蓉 《青海教育》2008,(12):36-37
良好的课堂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的强大动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导入是上好每一单元的重要环节,导入是承上启下和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技巧。因此,导入课的设计是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转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本人这里以英语课堂导入环节为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状态下,举几例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新课的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导入环节的重要意义。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学生能力发展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去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陈米华 《云南教育》2007,(7Z):36-37
一、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吗?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每节数学课一定要创设隋境,不是情境导入的课就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总结了有关愉快教学“导入”与“结尾”的几种方法。现简介如下: (一) 激情引趣的导入新课导入是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新颖别致的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有些课文内容比较枯燥、简单,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学生进入了情境,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蔬菜》的新课导入:电视屏幕把学生带进广阔的田野,绿的青菜、红的辣椒、紫的茄子……。美的景象、美的事物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教师适时出示课题,说:“蔬菜是植物的一种,种类很多,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蔬菜方面前知识吗?”学生趣味盎然,产生了学习新课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5.
刘海燕 《考试周刊》2024,(19):78-81
问题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种能促进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智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结合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与学的提升与发展。文章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现状与原则入手,结合“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参与打好基础”“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强化学生运用能力”“创设实践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等策略,探讨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发挥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教与学的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地理情境教学郎宇,翟宝荣地理情境教学,即教师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地理知识。近年来,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出发,对地理情境教学做了如下探索:一、巧妙导入新课在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导入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8.
激趣情境:让新课导入绽放精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激趣情境来巧妙地导入新课,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情趣中妙趣横生、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页。二、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由此引发了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限重1吨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接着教师就顺势揭示课题: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设计说明: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抓住“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面临的数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古希腊鲁塔克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精辟论述:“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教学情境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去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情境导入入手,去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