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芳 《文教资料》2012,(15):5-6
朱熹《诗集传》是我国古代《诗经》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代表了宋代《诗》学的最高成就,并自南宋末年就引发了研究朱熹《诗》学思想的学术热潮,直至当代。目前看来,关于朱熹《诗集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其书前后稿嬗变过程的研究;二是朱熹《诗》学思想转变原因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学界对于朱熹《诗集传》的研究概况,并由此初步总结了促使朱熹《诗》学思想转变的各项因素。  相似文献   

2.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毛诗正义》集汉魏《诗》学之大成,《诗集传》是“诗经宋学”集大成的权成之作:  相似文献   

3.
东汉之后,《诗序》成为对诗义最为权威的论述,然自北宋欧阳修以来,学者不满汉唐旧注,对《小序》、毛《传》、郑《笺》都提出了怀疑,其中对《诗序》批驳尤为激烈。朱熹的《诗集传》就是在这个疑经改经、存序反序斗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以《二南》、《郑风》的作品为例,探讨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诗旨取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成就,为通行之后八百年的权威性读本.朱熹在阐释《诗经》时创用了七种方法,即以序统合、视域融合、行文评点、语境通释、发越为理、寓教于释和唤醒体验.这些阐释方法的使用是《诗集传》能有如此显赫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西方阐释学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和中国经学研究的再受重视,中国的经典阐释学研究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因此,对朱熹《诗集传》的阐释方法的研究就不失为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朱熹《诗集传》为诗经宋学代表之作,对其之前的宋代诗经学广泛吸收与借鉴。20世纪以来,研究朱熹诗经学的论述著作纷纭,异彩纷呈,关于朱熹诗经学与宋代其他各家诗经学的比较研究亦是成就斐然。20世纪上半叶较少出现专门著作,但已有学者意识到欧阳修等人的开创之功,朱熹的主要成就并非创新,而是融百家之精义,集宋学之大成。20世纪下半叶,朱熹诗经学的研究蓬勃发展,但有些学者还带有阶级理论的烙印,在肯定朱熹诗经学对诗经汉学有突破之功的前提下,亦指出其研究视域的局限性。21世纪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更加深化、细化,对朱熹诗经学与宋代其他各家诗经学的比较研究也具有相当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6.
朱熹的《诗集传》集古文、今文、汉学、宋学之大成,在《诗经》研究史上是继《毛诗郑笺》、《毛诗正义》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通过考证《诗集传》的成书过程,揭示朱熹对《诗集传》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独到的创新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对古老的文化经典《诗经》进行一次全面的领悟。  相似文献   

7.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8.
中村惕斋是日本江户初期著名的汉学家,其《诗》学专著《笔记诗集传》在朱子学占主流思潮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别样的姿态。于朱熹《诗集传》既有全面继承又力求突破,反映出建国初期的德川幕府《诗经》学发展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9.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也是宋代成就颇高的学者代表之一.他在著作《诗集传》中阐述了自己的经学思想,一方面他反对汉唐以来的将《诗经》作为宣传政治教化的"美刺诗",要求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诗经》,肯定《诗经》是抒情之作.但是作为理学家,朱熹诗经学的目的还是以诗来建构和宣传自己的理学,并且朱熹经学充满了矛盾,而...  相似文献   

10.
从《诗集传》看朱熹的婚恋观念乐文华宋代被后人称为“经学变古时代”①,例如在《诗经》学方面,宋儒凝古惑经之风盛行。欧阳修、苏辙和郑樵可谓是宋代《诗经》学怀凝派的先锋,而朱熹可称是其集大成者。朱熹于1177年编成的《诗集传》,是一部在宋以后广为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苏辙的《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由汉学向宋学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著作。此书上承欧阳修《诗本义》,下启朱熹《诗集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它从整体上“腰斩”《诗序》的做法,更是对《诗经》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因此,此书也被后世学者频繁称引。但在具体的称引过程中,学者对苏辙此书的称谓却各凭己意,互有出入,以致有十几种之多。更有甚者,例如朱熹、王应麟等学者称引苏辙此书时,就曾因名实不副,犯下张冠李戴,难证其引的错误。这样繁乱的现象已造成学术上的严重困扰,并且仍继续影响着现今学界的研究。但学界对于这一现象却并未引起重视,偶有一二学者讨论到这个问题,却也含糊不清。厘清前人对苏辙《诗集传》的误称并探析其初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叙录朱熹的《诗集传》时,态度暧昧,笔调多有回护。这正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崇尚汉学、遵从《诗序》、反对聚众讲学的学术批评态度的表现,但由于康熙朝崇朱的余波辐射,和朱熹治学重视训诂考索的特点,又契合了四库馆臣崇实黜虚的思想心态,所以《总目》在《诗集传》叙录中采取了一种出脱回护的笔法。  相似文献   

13.
在《诗经》阐释史上,对毛诗序传进行系统全面清理与批驳的,首倡者郑樵,响应者朱熹;弃《序》说《诗》,以己意为之序,在解《诗》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毛诗序传的影响的首推郑樵,继以朱熹;对《诗经》作声歌还原说解和将郑卫之诗多视为男女淫诗的同样是郑樵前呼,朱熹后应;郑樵作《诗传》《诗辨妄》,朱熹作《诗集传》《诗序辨说》。郑樵《诗》学的创新观点经朱子发扬光大,开拓了《诗经》宋学的崭新疆域。  相似文献   

14.
朱熹《诗集传》与吴棫《诗补音》音叶差异颇大。从语音根据与韵段韵谐状况、古韵、审音几方面对47例韵异音叶考察后发现,朱熹重协韵,轻考古,对《诗补音》的改订有得有失,要具体分析。朱熹、吴槭注音叶是一种程度不同的审音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5.
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和基本艺术特征,历代的学者对如何以比兴释《诗》的问题存在着歧异,《毛传郑笺》与《诗集传》的看法得到的认同最多,因而影响也最大。本文从比兴的定义入手,结合《毛传郑笺》和《诗集传》以比兴说诗的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其间的差异和得失以便深入把握比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诗集传》对郑笺《毛诗.小雅》的有关篇什划分作了调整,对《毛诗》14篇诗的章句划分作了改变,体现了宋人的疑古精神,所作调整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朱熹倾四十年之力而著的<诗集传>,是<诗经>研究史上第三座高峰,通行宋之后八百余年.朱熹以理学为指导,在义理解诗的基础上,尊重诗文本身,将义理与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阐释实践,是其诗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毛诗序》对《诗经》中某些篇目的解释有合理的成分,这是《毛诗序》千百年来得以流传的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朱熹《诗集传》是反《毛诗序》的,但有些地方却对《毛诗序》有所遵从,这说明《毛诗序》的解说有其合理之处。从文化典故来看,《毛诗序》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巨,也说明《毛诗序》存有其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9.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诗经》中《周南》和《召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朱熹《诗集传》等对于《诗经》中"二南"义的解读无法脱离政教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