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宋景诗起义失败后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事涉“官方记载”,又有多种民间传说。然而50年代的调查、发现已表明,他并未被官方“捕杀”,而是远离故土鲁西逃到了“归化”;在归化地区,能与宋氏联系起来的是同治、光绪年间栖身于萨拉齐厅的怪人赵老同。一、追踪宋氏起义的失败和下落;二、评述彼时唯一能与宋氏联系起来的怪人赵老同;三、将宋氏与赵氏严格加以比较,说明赵老同即是宋景诗。结论:笔者在多层面考索的基础上,认定宋景诗晚年隐身于绥西的萨拉齐厅,并卒于是地,卒年为光绪二十九年,享年80岁  相似文献   

2.
李东阳是明中叶一位重要的阁臣。他一生忧国忧民,为官清廉;为明中叶政局的稳定,不道余力,尽职尽责。但正德年间。由于他不得不独留内阁,虚委过太监刘瑾,而招致世人许多非议,指斥他“贪恋相位”“节操大亏”。本文以他在正德年问的政治活动为依据、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透过政治活动的现象对其本质作深入探讨以消除世人对他的误解,还李东阳一个公正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2002年《考试说明》业已颁布,其中“①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同以前的考纲说明是一致的,但在试卷结构中已明确说明将放在卷二中加以考查,而不再是以前的卷一的客观试题。这样一来对2002年的高考复习和应试又带来了新的课题。2002年高考试题将如何考查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帮助高三同学搞好复习,现结合2000年的“考试说明”,就文言文阅读的题型、考查范围、解题技巧作简要分析。一、“考试说明”改动内容较之1999年“考试说明”,2000年的“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稍作改动,并增加了新内容。为了突出“能力考查”,作了四方面的变动。其一,编排上,新“考试说明”把去年的三块改为两大块。一为“理解”,二为“分析综合”。同时,把去年的“分析文章”四字改为“分析综合”,明显看出是强调了“综合”性特点,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5.
关于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宋初,在敦煌佛教徒举行的各种斋会上宣读的斋文,文体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一、颂扬伟的功德法力,称“号头”;二、说明斋会事由,赞叹被追福、祈福者或斋主、施主的美德,称“叹德”;三、叙述设斋的缘由与目的,称“斋意”;四、描绘斋会的盛况,称“道场”;五、表达对佛的种种祈求,称“庄严”。斋文的合集,称“诸杂斋文”。愿文只是其中的一种,不能作为“诸杂斋文”的通称。“诸杂斋文”还包括一些在佛事活动中宣读的类似文书,其中有的文体结构与斋文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近代史各个领域研究的开展和深化,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也日益热烈,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近代史研究。就目前来讲,这个问题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三次高潮说”;二是“四阶梯说”;三是“双线说”;四是“民族民主运动说”。这四种说法,从不同的着眼点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和估计。本人不揣冒昧,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也做一点思考和分析,恳望史界师友斧正。  相似文献   

7.
试论何绍基的生平及其诗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何绍基,字子贞,晚自号猿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初五日,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二十日,享年七十五岁。 何绍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求学应考(道光十八年以前),编修典试(道光十八年至咸丰元年)、简放学政(咸丰二年至五年)和绝意仕进(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二年)四个时期。他的儿童时代生活在道州。两岁前住道州东门本家,两岁后因父拔贡入都,随母“就育于舅氏”。  相似文献   

8.
从《考试说明》的变化看历史高考新趋向●刘振平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历史科《考试说明》,在其他各项均未变动的情况下,只有“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作了变化,选择题在保持总量12题不变的前提下,对“1、2、4”进行了调整;填空题第1题作了更换,并...  相似文献   

9.
以文风的流变为视角,从宏观上鸟瞰湖北古代文学,指出:先秦时期,湖北文学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征,发展重心在荆州,其成就与中原双峰并峙;唐、宋时期,形成第二次高潮,现实主义作品为其主流,重心在襄樊;明代中叶以后,文风归于“性灵”,重心在黄冈;清代至“五四”运动前夕,湖北文学在各地区间均衡发展,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其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以文风的流变为地角,从宏观上鸟瞰湖北古代文学,指出:先秦时期,湖北文学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征,发展重心在荆州,其成就与中原取峰并峙;唐、宋时期,形成第二次高潮,现实主义作品为其主流,重心在襄樊;明代中叶以后,文风归于“性灵”,重心在黄冈;清代至“五四”运动前夕,胡北文学在各地区间均衡发展,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其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大字体”古籍是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泽东的要求校点注释的古代历史文献(当时,王守稼、吴乾兑、许道勋、董进泉和本文作者参加了“大字本”的注释,参加注释工作的还有复旦大学历史系、中文系的几位专家。这批大字本已于1993年5月以《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为书名,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共86篇,包括史传、政论、辞赋、诗词、散曲等体裁。前后有三种版本形式,字体都比较大,从正文四宋、注文小四宋,发展到正文三宋或二宋,注文四宋或三宋,最后成为特制的三十六磅长宋字体(正文、注文同)。这些文献都是毛泽东根据他当时关心和考虑的问题,通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今邢台市、县名的“邢台”最早系由古代龙冈县改称而来.龙冈一名始自隋代.《隋书·地理志》襄国郡条称龙冈县:“旧曰襄国,开皇九年改名焉.”是则龙冈县名称自隋文国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龙冈县改称邢台县又始自何时呢?通行的说法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宣和年间.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邢台地名志》第27页、35页、530页作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539页作宋宣和二年(1120年).1984年内部印刷发行的《邢台市地名志》第2页作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3页又引《方舆纪要》作宋宣和二年(1120年).1983年内部发行的《邢台县地名志》第6页作宋宣和三年(112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辞海》缩印本邢台条作“宋改邢台县”,邢州条作宋末改称邢台.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湖南高考试题和全国高考试题继续通过自然科学文章的阅读,强调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能力的检测。2006年湖南卷第5题“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考查了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第6题“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第7题“‘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第8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则继续考查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广东教育》2006,(6):25
2006年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广东省中小学校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广州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主办,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协办。活动将从2006年5月持续至9月。活动内容包括:(一)校讯通杯手抄报、漫画比赛;(二)校讯通杯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合格现代公民”知识竞赛;(三)校讯通杯广东省中小学生访问记、调查报告比赛;(四)校讯通杯广东省中小学生“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比赛。  相似文献   

15.
也说“秀”     
尚红 《现代语文》2002,(11):54-55
《语文月刊》2001年第3期上刊登的李瑞河先生的《说“秀”》一文,认为时下流行的“时装秀”、“脱口秀”中的“秀”字是增强了构词能力的词素,“大凡优异杰出者都可以‘秀’称之”,“‘秀’已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评判标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有需要说明之处。时下,“秀”字活跃于许多时尚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以及网络用语中。同许多流行语一样,“秀”也是从港台传来的词。该词源自英语中的“show”。在《郎文英汉双解词典》中“show”有两个词条,作名词时表示“表演、演出、节目;展览;显示、展示;某种品性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体词做谓语研究较多。主要分析体词成分作谓语的语义、结构分类;补充说明体词作谓语的理据,提出“语义的句法提取”、“交际的简洁、经济原则”两种理据;修正“名词谓语句”、“述谓性”等不科学说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参考韩诗分期的说法,认为韩愈散文的分期应当以“生平的变化”作判断标准,分三期较为恰当。第一期是韩愈出生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阳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八年(813)春作《进学解》之前;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八年三月,至穆宗长庆四年(824)。以此分界,既合乎韩愈生活的变化情形,也能印证韩愈散文风格的转变现象。 建立分期之后,可看出韩愈散文早期的特色有三:一是求仕上书相关作品甚多;二是多数作品具有平正古朴的语言风格;三是建立起“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并终身不改。中期的特色有三:一是书牍、赠序、墓志铭大量增加;二是不再多作阐扬文艺理论的工作,代之而起的是大胆的实践与创新,明显追求诗文的雄奇变怪;三是韩愈与佛老之徒有所接触,受到佛学教义的影响,开始提出强烈的反佛老主张。晚期的特色也有三:一是延续前期有许多墓志铭之外,奏议、哀祭类作品大量增多;二是笔调更趋成熟,在文体、主题上都能因事制宜,大放异彩;三是随着境遇心情的转变,诗文风格又渐趋平缓,立言趋于谨慎,语气平和许多。  相似文献   

18.
清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经陈迩冬先生校点,前不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先生在《后记》中所说:洪氏评宋琬“毕竟后来才士少,诗名数到宋黄州。”其实是评宋荦而不是评宋琬。按琬、荦都是清前期的诗人,琬比荦年龄略大一些,故荦称琬为“玉叔兄”。因荦作过湖广黄州通判,文人们称他为“宋黄州”。其实,这在《诗话》的本文中就已说明这里评的是宋荦而不是宋琬。洪氏说.“康熙中叶,大僚中称诗者,王、宋齐名。宋开府江南,遂有《渔洋绵津合刻》”事。渔洋即康熙间主盟诗坛的王士祯,绵津即宋荦。同时,王的答宋诗就有“谁识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句,只要稍加查对,就不难看出宋黄州就是宋荦。为了进一步弄清问题,不妨将二宋的简历略作介绍。《清史稿·宋荦传》载:宋荦,字牧仲,河南商邱人,权(按:即大学士家权)子。顺治四年,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年十四。康熙三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二十六年,迁山东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三十一年,调江苏巡抚(即开府江南)。四十四年,攫吏部尚书。五十三年卒,年八十。《清诗铎》说:荦号漫堂,以大臣子入宿卫。攫选通判,历官至吏部尚书。有《绵津山人诗集》。很明显,绵津山人即宋黄州。据最近出版的《听雨闲谈》记载,荦的著述还有《筠廊偶笔》。王应奎的《柳南随笔》又说他还有《筠廊二笔》。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沈期、宋之间的研究,多探讨其在律诗定型上的贡献,而于其人格类型、审美境界,则鲜有论及。本文认为,沈、宋存在着功利、审美的两重人格,并呈现出共时态的双重性、历时态交替性的特点,造成其人品与诗品的离合同异现象。宫廷中,沈、宋两重人格并存,其应制诗有着两重性的特点;日常生活中,沈、宋复归于真实的人格,诗表现出感情之真;贬谪时期,渐近于人格的纯化,其抒情方式与抒情境界相对于“四杰”有了新的发展。文中论述了以下内容:一、官延应制诗的两重性;二、审美人生的逆向追求;二、感情之真与诗境之美;四、人品与诗品的同异离合;五、人格心理的纯化与抒情境界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一、“短文改错”题的基本特点“短文改错”题既能考查考生理解语篇的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发现、分析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下面两表分别是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考“短文改错”题的设错范围和设错类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短文改错”题的基本特点。表(一):设错范围及数量从表(一)中可以看出,“短文改错”题的设错范围广,但实词仍是历年考查的焦点。表(二)说明在四种设错类型中,“错词”类占60%以上,是考查的重点,“多一词”类和“少一词”类约占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