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四、各主要部件的设计制作 (一)尾翼 经过多年的发展,模型火箭有很多种尾翼形状可供选择(图1)。设计尾翼时,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其长度和宽度都应大于箭体直径的1.5倍(图2)。尾翼可以由单片轻木切割而成,也可以由几片不同木纹方向的轻木片层层粘接而成。但设计和制作时一定要注意,木纹总体方向应与尾翼的前缘方向平行,并且一定要将尾翼粘在箭体后部正确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在将尾翼粘在箭体前,需先确定它的位置。这里提供一张尾翼平分图(图1),一般的三尾翼或四尾翼模型火箭都可用它确定所粘接的位置。该尾翼平分图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各种直径的箭筒位置,另一是尾翼位置。只需将箭筒按照其直径大小垂直放在尾翼平分图上,位置马上就可以确定,然后用铅笔做出标记(图2)。[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就要受到气动力的作用。升力是气动力的一部分,与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方向相垂直。气流流过飞机表面时所产生的升力,使得模型能够“浮”于空中。常规火箭模型的尾翼上也作用有升力,它使模型在飞行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YX-2号模型火箭是我们自行开发设计的伞降系列中的一种,是航天模型中较为初级、简便的一个运动项目。该模型的动力装置是四凯模型火箭公司生产的B6-4发动机。在制作中,我们本着三个原则:一是制作材料经济实惠(平均每支模型火箭约为人民币3元)本地化。二是尽量减轻模型火箭的自身重量。因为发动机是标准产品,重量已定,所以只能从减轻箭身、头锥、尾翼和降落伞的重量人手。模型火箭重量越轻,飞行效果越好。三是精心选材。  相似文献   

5.
胡淏 《航空模型》2006,(2):28-29
风速是航模爱好者进行外场试飞时需关心的技术指标之一.大多数爱好者会根据经验使用飘带、风标等简单器具估计出风的大小和方向,以判断模型是否可以起飞;但终究不太精确,尤其是对刚入门的爱好者,难度较大。如何设计一台仪器来得到风向、风速的准确信息呢?本文首先介绍一些国内外科技研究方面使用的风速、风向测量方法,然后再介绍一种简易风速测量仪的初步设计方案,希望对爱好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王铮 《航空模型》2005,(6):49-49
航天模型S1类的比赛,是以模型火箭飞行的高度来决定胜负的。因此,采用同一类别发动机的模型火箭,谁飞得最高,谁就是冠军。而同样外形尺寸的模型火箭,在同样总冲的发动机推进下,哪一个重量轻,哪一个就飞得高(当然模型火箭是静稳定的)。为了使参赛的模型火箭尽量飞得高,除了千方百计地减少其气动阻力外,就是降低模型火箭的重量,以减少重力损失。而模型火箭的重量取决于箭体结构、回收装置和发动机的重量。  相似文献   

7.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一种可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的科技玩具。水火箭由头锥、箭体、尾翼、降落伞等部分组成,依靠箭体压力舱中的压缩空气将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后高速喷出,进而推动箭体快速飞行。通过制作发射水火箭,可以直观地了解导弹与火箭的飞行原理。  相似文献   

8.
塑料薄膜是最常用的模型火箭降落伞材料。近年来,聚酯薄膜由于质量很轻、厚度极薄(可在保证面积的前提下,折叠后塞在一个极小的伞舱中)、耐热温度高,并且其薄膜反光表面使模型火箭在天上更容易被发现等优点,深受航天模型运动员和爱好者的欢迎。模型降落伞也有用优质薄丝绸制作的,但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在模型火箭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V形尾翼的竟时模型飞机在上世纪60年代比较盛行。V形尾翼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气动性能好,特别是在“吃”到上升气流翱翔时有自动补偿特性,使模型飞机不易失速。因此,很多性能较好的模型飞机都采取了V形尾翼结构,但当时的尾翼都是固定不可控的。随着遥控模型的流行,为解决用V尾两个舵面控制模型飞机升降和转弯的问题,一些航模爱好者成功研制了具有混控功能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模型火箭是现代火箭的缩影。笔者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模型火箭设计和制作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力求以尽可能多的图片和注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介绍模型火箭的基础知识,使爱好者们在轻松学会设计、制作模型火箭的同时,也能掌握其中的航空航天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航空模型》2011,(2):10-11
模型火箭模拟载人航天器发射返回(简称模型火箭项目),虽然2009年才被列入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但它相比传统模型火箭项目,比赛任务新颖独特,在设计、制作和发射等阶段都对参赛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集趣味性和科技性干一体,吸引了很多爱好者的关注。2010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就有34组百余名选手参加,  相似文献   

12.
固定翼式S4B火箭助推模型滑翔机 该模型滑翔机的动力是固体火箭,在发射起飞和转入滑翔这两阶段,其飞行速度相差很大,既要保证模型滑翔机在高速发射过程中,具有稳定的飞行轨迹,抗干扰能力强;又要使其在滑翔阶段飞行平稳,“吃”气流性能好;还要保证在火箭发动机反喷时,模型滑翔机不掉高度。在目前发动机动力(大多使用国产发动机)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模型滑翔机的飞行高度就显得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模型火箭项目在我国开展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参加这一类航天模型比赛的人数日渐增多。虽然从模型结构、操纵技术以及组装等方面,以模型火箭为动力的飞行项目相对简单,但要想取得好成绩,不能只限于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为此,本刊专门开设了《模型火箭基础知识》栏目,将系统地介绍一些模型火箭项目的相关基础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彭芳 《航空模型》2005,(1):68-69
航天模型比赛项目中,模型火箭发射时,因为火箭发动机故障造成火箭发射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我国南方比较潮湿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常见。虽然航天模型竞赛规则规定,由于火箭发动机故障而造成的发射失败可以允许重新发射;但这样往往会贻误比赛时机,错过上升气流,极大地影响比赛成绩。模型火箭都是运动员们通过长时间制作和调试完成的,仅因为火箭发动机故障而使运动员们的辛勤付之东流,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火箭升空乃人所共知,而世界上最早发明火箭的正是我们中国。一位云南傣族老人曾自豪地告诉我:“早在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就燃放火简来作为军事联络信号。现在我们过年时还有燃放‘高升’(一种绑在竹杆上燃放的土火箭)的习俗,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但这不过是传说而已,现实生活中普通爱好者自制的土火箭能上天,人们还鲜有耳闻。  相似文献   

16.
航天飞机使用火箭发动机升空,由航天员操纵滑翔降落。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航天模型运动项目中,S8类遥控火箭推进模型滑翔机相似于航天飞机。它由模型火箭推上天空,再由运动员通过无线电遥控滑翔降落。模型一飞冲天的壮观景象和操纵模型尽情翱翔蓝天的惬意,使参加此项目竞赛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王彤 《航空模型》2007,(1):21-23
《航空模型》2001年第2期P16—18曾发表过Alisa(阿里赛)小型遥控模型滑翔机图纸。该模型翼展1500毫米可手掷起飞,也可用Hi—Start弹射装置弹射起飞;机翼翼型选用$4083;使用两通道遥控设备控制方向舵和升降舵。模型设计合理,制作比较方便。机翼为传统的轻木构架结构,有三折上反角,使用两颗螺栓与机身固定,提供了较好的强度,且调整很方便。机身分为两个部分,前机身为层板隔框轻木蒙板结梅后部为碳纤尾管。这种结构在提供高强度的同时可减轻重量,有利于提高飞行性能。尾翼布局比较独特,采用了在小型模型滑翔机上很少使用的T型尾翼设计,可拆卸,方便运输。这种设计不仅可使水平尾翼避开机翼气流的影响,在失速状态下更容易改出;还可为重量轻、翼载荷很小的Alisa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也更适合经验不足的爱好者体验滑翔飞行。本文对该模型的制作、调整和飞行过程做一比较详细的介绍,供喜欢遥控滑翔机模型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春 《航空模型》2005,(1):17-17
火鸟403因有升、降通道,可以做简单的特技飞行,如筋斗’短时间倒飞;但仍感觉反应较慢且比较吃力。原因是尾翼动舵面积小、尾力太小;筋斗半径较大,模型上升半周大;而推重比远未达到l,只好利用俯冲翻筋斗。于是笔者用2毫米厚桐木片制作尾翼,外形尺寸不变。加大动舵面积,并通过角补偿方式不增加动舵操纵力矩。  相似文献   

19.
短距起降是很多飞机特别是军机一直追求的,为此人们研究了多种方案,如倾转旋翼、矢量推进、火箭助推等。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海军又推出了一种倾转机身方案,先后研制出“蝎子”(Scorpion)、“鮟鱇”(Manta)和“惊奇者”(Marvel)三种不同尺寸的验证机。这种倾转机身的飞机能以接近垂直的姿态缓慢飞行和以非常陡的角度下降。但在机身倾转过程中,为维持整架飞机的俯仰平衡,机翼、尾撑和尾翼都要相应倾转,控制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一直有个愿望:制作一款向党的生日献礼的模型火箭,搭载标语“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6月1日.在大庆电视台绝对现场博爱助学的启动仪式上,我亲手设计和制作的这款模型火箭成功升空。下面,与诸位模友分享这款模型火箭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