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复活》的一大特点,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细致具体自我矛盾的心理戏剧性的演变、描写,艺术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死而复生的艰难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2.
徐桂萍 《新闻爱好者》2011,(16):133-134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复活》的一大特点,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细致具体自我矛盾的心理戏剧性的演变、描写,艺术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死而复生的艰难曲折过程。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复活的灵光如两道起伏跌宕的股指曲线,牵动着读者的心弦,这种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艺良在来稿《文章要不断修改》中说,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话很对有道理。改文章比写文章更难、更重要。因为文章的初稿只能算“半成品”,在谋篇布局、立意、选题以及遣词用字等方面还较粗糙,要加工成“成品”,就必须不断地修改。修改文章的方法因人而异,但不外乎有以下两种: ——边写边改。有的是写完一段改一段,有的是  相似文献   

4.
“文章大概不会是一次成功的,总得要改的。开头起草的时候,一定有缺点,一定有漏洞”,“所以写好之后,要自己看,多看几遍。”这是我们的老前辈叶圣陶同志勉励新闻工作者的一段话。叶老说的“文章”,当然也包括评论,“总得要改的”,说明修改是评论文章写作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工序。可是有些同志特别是一些初学评论写作的年轻人,不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写评论总想一次成功。既怕麻烦,不愿自己动手改;更爱面子,不愿别人对他的文章作修改。这两种想法根源是一个:过份  相似文献   

5.
大凡成功的艺术典型,作家都写了他们的心理变态. 鲁迅笔下的狂人、阿Q,曹禺笔下的繁漪,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托尔斯泰笔下的玛丝洛娃……,都以其心理的变态,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一点上,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6.
百炼钢化绕指柔,文章需经反复改。修改是撰写稿件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凡稿件写得好的通讯员,无不都在精心修改上下过工夫。世界文豪阿·托尔斯泰说得好:“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那么,怎样修改已经写好的稿件?“五个一”的方法对我们通讯员不无借鉴作用。“想一想”。写稿件要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时刻想到“假如我是读者”,这样写会引起读者的一些什么反应?读者对哪些问题最感兴趣?改动自己的稿件往往下不了手,这是写好稿件的一大忌。“放一放”。在稿件写好后不要急于寄出,最好学习果戈理的方法,将它先放上几天,等头脑冷…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通讯员朋友,你经常给报纸杂志写稿子,有的很少见报,有的虽然见报,但已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了。请问,稿子写完后,你自己可曾改过一遍、两遍、还是好几遍?重视修改自己的稿子,是提高写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修改”是写作的重要步骤。古人说:“文不厌改”、“不改不工”;“世人着述,不能无病”(引自《写作述要》曹植语)。许多作家、名记者、编辑都十分讲究文章的修改,有人说好稿子是改出来的,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谁写稿子能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呢?懒得修改自己的稿子是通讯员的一种不好的毛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相似文献   

8.
“写”和“改”,是写作实践中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方面:“写”是粗加工。“改”是精加工:“写”是一次,“改”是多次:“写”是基础,“改”则是提升。写难,改比写更难。南宋诗人戴复古曾说:“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琢磨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虽然说的是写诗,其他文稿也是一样,修改出精品,精品文章也是修改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宋庆祥 《青年记者》2003,(10):32-32
“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近日,读到一本刚刚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修改始末与修改艺术》,从伟人那“炼字”“炼意”的反复修改中,深感“修改”二字对于提高新闻写作质量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热写冷改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是在修改上狠下功夫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郭沫若说:“写剧本最重要的是多改。”老舍说:“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何其芳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相似文献   

11.
谢顾问:常听人说:稿件“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每逢写了稿子,除了自己反复修改几次外,还要请领导和老通讯员们帮助修改。如此七改八改,把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全改得走样了,可稿子见报的并不多。于是,我对这个说法怀疑了,请帮助我弄清这个问题。81246部队焦德欣焦德欣同志: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大概是一个意思。修改果然比写作本身更重要吗?我的体会是──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多给他们讲讲文章多修改的重要大有益处。有些通讯员,虽写作基本功不大好却…  相似文献   

12.
问:我写稿子总是急性子,写了就一寄了事,耐不住性子去改,你看怎么才好? 答:新闻报道要求快,有的很急的稿子来不及细推敲,抢时间也是需要的。但多数的消息、通讯、杂感、文章等,写了不必急着发,冷几天(放起来)再修改,是非常必要的。要知道,好稿都是改出来的,不肯下功夫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大长进的。问:有时我也想改,但又感到无从下手,怎么办? 答:修改稿子像治病一样,先看症状,而后下药。文章常见的病症有“纷”、“孤”、“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题目,是在一次改文章时无意间“拣”到的。我与记者合作采写了一个先进党委典型,初稿征求意见时,记者部领导与我一段一段地商榷,一句一句地推敲,改得很细、很具体。此景此情,令我感动,也启动了我的灵机:有了这样的细致具体,就一定能把文章改好──好文章的一半是改出来的。说来有趣,当编辑26年了,怎么时至今日才头一回产生此番感触呢?细想开去,原来是受到“重写轻改”偏见的蒙蔽,忽视了文章的修改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众所周知,文章发表时,置上的是作者的姓名,何曾标出过一修改着某某”的字样呢?即使政文占所…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文字交流依然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各国对文章写作都进行了颇有成果的研究。本刊增辟了“域外写作研究管窥”栏目,旨在使读者扩大视野,借鉴经验,提高新闻写作能力。欢迎来稿并提出建议。修改文章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因此有行家认为文章是“改”出来的。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懒于修改,或者不善修改。日本大阪工业大学教授山中秀男的《话说“推敲”》一文从中国典故生发开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推敲文章的一般要领,基本范围等,对您是会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5.
“爬格子”的人,修改稿子是常事。然而一些初学写稿者,往往不会修改自己的稿子。有一种“自己的孩子好”的感觉。他们说:“看别人的稿子,挑毛病有道,轮到给自己的稿子修改,就没辙了。”这是作者的通病。修改稿子,首先必须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才能从文章的结构、修辞、逻辑、错别字等方面来修改。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在“文不厌改”中取得成功的。古今中外,关于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故事很多。马克思写《资本论》,前后花了40年功夫,反复修改,并且一次一次推迟出版时间,才使巨著成为经典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百改不厌,从一定意义上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人们常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拍案叫绝。据传,这个“绿”字经过“到”、“过”、“入”、“满”等十几次修改才定为“绿”字的。因为绿字能显示景物的具体形象。可以体现一个变化过程,是春风使得江南岸“绿”了。又如唐代诗人齐已写的《早梅》五言律诗,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朋友郑谷看见后认为“数枝开”不能体现早梅,建议改作“一枝开”,齐已很敬佩,尊称他为“一字之师”。上述两例是借鉴古代文人的写作态度说明“改”字的重要。怎样修改文章?从文章的构成来说,我体会要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听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可我呢,每逢写了一篇稿子,不改还好,越改越糟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帮我指点迷津。石磊石磊同志:人们都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可你却越改越槽,那说明你还不懂得如何修改新闻稿件。所谓“不厌百回改”的文章,主要指篇幅较长的通讯、报告文学、小说、理论文章,有时也指诗歌、散文等。这些文体,或字数多、结构复杂,很难一下子写好,因此要反复修改;或字数虽少却在用词、造句上要求高,非得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才能改好。而短新闻作品,特别是几百字的消息或百字内的简讯,是用不着“百回改”…  相似文献   

18.
看了标题您也许会感到惊讶,不用笔怎么写文章?您听我说一说。几年前,我迷上了“爬格子”。这的确是份苦差事,且不说写稿要构思选角度,单是“写”就十分艰难,写了改,改了抄,抄好了又改,把个稿纸改得乱七八糟。于是,自己有时就想,要是写出的文章能够一次成型,可随心所欲地修改又不留痕迹该多好哇!  相似文献   

19.
纪云 《兰台内外》2009,(3):51-51
有入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哲理。古今中外许多名家精心改稿的轶事,就给我们以这样的教益。  相似文献   

20.
有人主张“编辑不改稿”,有人认为“编辑应该改稿”,哪种意见对呢? 人们常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这话道出了编辑的职责和光荣,即编辑要对作者和读者负责,能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因此,编辑应该改稿,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我主张多就少改,笔下留情。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包括作者改、编辑改),一是改通,改掉文章中有毛病的地方,使之合乎规范,这是基本要求,二是改好,不违背原意,把文章改得更加精当,好上加好,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吕叔湘同志说过: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