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我教育能力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教育的作用虽然是重要的,但对受教育者来说,毕竟是一种外部影响,外部影响要真正被青少年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品德,还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思想上矛盾斗争的过程。教育者无法代替受教育者思想矛盾斗争,就好象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注重教育内化 提高德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重在内化(一)德育必须重视学生内化,这是由德育过程的规律决定的。德育过程的本质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这种转化需要教师,但是,要完成这种转化,还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内化吸收。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矛盾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自我教育是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并以此为基础认识、评价、控制、调节自己的思想行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转化为一种能动的自我教育的力量,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自觉地接受并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即使是在他们独处或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仍然能按社会的要求协调自己的行为,不断地自我扬弃,积极地生活,成为一个能自治的人。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自觉参与自身思想行为发展的最高形式。只有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教学是教育者和有客观存在教育者双边活动的过程。德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方法、途径,使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处于主体地位,其思想的形成、变化、发展,最终通过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与斗争,把各种外在的教育和影响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  相似文献   

5.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断地积累起新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德育工作要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创设必要的德育情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德育过程包括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过程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受教育者选择某种外部影响并不等于就接受这种影响,还需要在头脑中把已有的思想同选择的外部影响进行比较、取舍、改变内化,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也是思想上矛盾斗争的过程。一句话,即教育者无法代替受教育者思想上的斗争,这就好象在智育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思维一样。教育者的作用主要是为受教育者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向积极方面发展,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自我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是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自我教育,就是一个人自己提出任务,并主动采取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己的品质。它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力的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归根到底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想矛盾的转化,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向教育者需要的方向发展。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吸取教育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8.
课堂类型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与文化课有所区别。文化课的教学任务着重传授知识、技能;而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小学生传授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基础知识,以提高思想认识;并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把道德观念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逐步养成共产主义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在一堂课内往往不可能全面完成提高认识和培养行为两方面的教学任务。而且,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相互之间矛盾统一的过程,是学生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由认识向行为转化的过程。它具有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各种不同的具体的教学任务。由于有不同的教学任务,也就有不同的课堂类型。课的类型的不同,它的结构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的能够影响到教师们的教学成果的好坏。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对学生们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所以这也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将自己的正确的思想要转化成为学生们自己的要求和思想,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老师付出自己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进行很好的过滤和催化。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对立统一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也离不开矛盾的推动作用。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来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的任何一个侧面或任何一个步骤,都表现为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在过程中展开,在过程中实现的。这个过程就是把我们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活动,即教师施加影响、实施教育的活动和学生接受影响、内化、外化教育信息的活动。政治教师、学生以及一定的教育环境构成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品德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教师的教育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动力和条件,教师不可能越俎代疱,代替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如此。乍看起来,教学过程似乎是由教师活动决定的,但这是一种关于教学过程及其动力问题的错误见解。学生不是信息接收器,教学过程绝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12.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过程就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过程,也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改革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现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教育对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不仅要使学生懂得关于做人的道理,而且要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行为,探索如何做人的规律,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完成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集体主义思想品质,做合格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教育者要求学生在自我活动中观察、思考、分析、感知,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调动学生主观的积极性、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这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好方法。如简单地用管、卡、压的办法去搞思想教育工作,甚至把大量的工作和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过去,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管得多,灌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境地。同样一句话,一个道理,出自教师之口的效果往往远不及出于学生自己之口,同样一件事,教师叫学生去完成其效果远远不及学生自己主动提出去完成。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因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应该有教师的指导、培养,才能得以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外因,学生的内在的矛盾才是内因,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他们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同时也要发展学生智力、实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的“内化”,即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主动的、愉快的接受教材所蕴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并转化为自身需要,自觉的纳入自己的品德结构之中,成为支配自己思想情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内驱力。从理论上讲,内化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一个由外部要求到内部需要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内化过程的实现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最本质的转变。而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情感是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故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启导学生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它内部矛盾运动及解决这些矛盾的不断循环过程,因此,要加深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规律的认识和了解,就必须深入地探讨它内部的矛盾及其运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内在矛盾主要有下列几种:一、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矛盾所谓教为主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领导、指导和管理的作用。首先,教师领导着整个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左右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具有…  相似文献   

19.
正面教育是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启发学生自觉地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使之健康成长。这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所要求,也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在矛盾斗争中,当矛盾互相转化时,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先进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形成同样要遵循这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为,学生正是在自身的正确与错误、先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事物发生和发展的根源、本质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思想品德要求与人们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相互转化,共同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之间的内在逻辑,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演进,有助于化解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理论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