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举句是汉民族语言表达中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句式.在一定的表意前提下,对举句可以打破一般的句法规则,将语言要素进行灵活地组合,形成非常规句法组合的对举句,这更是汉语句法特色的体现.本文欲从外部思维方式和内部语言机制两个方面探究促成对举句成立的动因,从而推进对对举句这种特殊句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动词拷贝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基于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的互动关系的派生分析,对动词拷贝句(重动句)的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做出了结构化、一致化的分析,并就此对动词拷贝句的语义/功能特点这些学界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新的分析。文章主张,研究特定句式的形式和意义及其关系,应该将该句式放到相关句式群中去考察。本文在研究特殊句式的形义关系时,尝试走一条基于互动—派生分析模式的精致还原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被动句,在日常的言语行为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句式,容易产生误用、滥用等现象.通过对日语被动句结构层面的误用、句式的误用、自他动词的误用以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用进行分析,梳理误用的原因,指明其规范性用法,以期为日语学习者牢靠掌握并灵活运用日语被动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被动句式是有标记的,即:be+V-ed.。句式隐喻使被动句在英语中得以广泛应用。文章认为,用句式隐喻对英语复杂的被动现象可以做出概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对它的研究,早在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就已开始了,而且主要涉及到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及扩缩存废问题。本着重从兼语句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与其他句式结构的比较中区别出这一句式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6.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句子可以归纳为若干结构类型,简称句型,句型下面又可分为若干中句式。过去的语法研究只在孤立的状态研究个别的句式,例如汉语中的“把子句”、“被子句”各有什么特点,这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常常发现:有些意思既可以用这种句式表现,也  相似文献   

7.
吴京 《现代语文》2016,(4):78-80
"V_1+V_2+N"是汉语动补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的构式,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围绕该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学者们从传统句法学、生成语法、认知语法等角度进行了描述,做出了许多精辟深入的分析。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疑问,并尝试采用题元理论重新探讨"V_1+V_2+N"句式的生成路径。通过对此类结构的句法推导,明确这类结构的句法生成,证实了它与同义句式之间的同源关系,以期更好地认识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双宾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种句式历来颇受重视。近年来,学者多用新的语法理论研究这种句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90年代,人们开始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汉语的双宾现象,张伯江提出了双及物结构理论,"有意的给予性转移"是其核心语义,这个转移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转换过程来完成的。[1]和普通话比较,安仁方言也存在双宾句,本文按照张伯江的研究方法,对与双及物结构式联系密切的动词类别进行调查研究,以便考察安仁方言的双及物结构式。  相似文献   

9.
汉语主题句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式,又是汉语一种常用的句式。有关的研究不下百篇,多论及该句式的结构特殊性与语义及语用的特殊性,对于汉语主题句是什么,已有较全面的讨论。然而,对于为什么汉语产生主题句,以及为什么主题句在汉语中成为一种常用句式,却研究甚微。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新的切入方式和视角主要在发掘和解释语言现象背后的动因。针对汉语主题句的这个问题,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汉语主题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找出其基本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对主题句及其与汉语语序的关系进行全面及系统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英主要语序的区分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就是句式杂糅。"句式杂糅"属于《考试大纲》规定的6种常见病句  相似文献   

11.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多谓语句式现象,基于文本特点与句内逻辑,分析了相应句式翻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了三个翻译策略,以期对此类结构的翻译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语法结构,它既具有连动句式的特点(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连接而成),又具有兼语句式的特点(其谓语部分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而成).这种句式实际上是连动句和兼语句的合用,笔者姑且把它称为“连动兼语句”.例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定语前置,宾语前置和兼语前置三种句式,总结出古汉语前置句式英语规则:1.准确理解前置部分在原文中的语法成分和作用;2.区分前置句里的助词,掌握句型结构;3.理解前置句的准确意义,对省略部分应适当增补。4.英译时,既要兼顾原文句型,又不能照搬原文句式,既要体现原文精神,又不能随意添加词语。本文每一例句均出两种译文,以示对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学习俄语,有很多情况习惯以中国方式理解与表达,致使产生了“中国式”俄语的现象.存在句在俄语表达中使用频率较高,也是中国人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句式之一.为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经常寻找规律以达到掌握得目的.就如何使用带есть的存在句进行分析,用范例和理据论述该句式特点及十种使用现象,以帮助俄语学习者正确使用俄语句式.  相似文献   

15.
先秦散文中有一定数量的主谓倒装句。这种句式虽没有宾语前置句式那么复杂,而且早已被人们所承认,但是,对这种句式的特点则研究得不够,许多语法书上都是一带而过,语焉不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语境特点:先秦散文中的主谓倒装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这种变序句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的中动现象一直都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至今也难以达成一个共识。首先关于是否存在中动句这一说就很有争议,有人认为存在中动句,并有其独特的句式和语义特征,另外则有人认为中动句就是普通句式,不存在需要独立划分出中动句的需要。在前面一种说法的前提下,学者们对中动句动词定性,以及中动句结构的界定也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定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非范畴化角度来研究中动句,鉴于中动句的复杂性,我认为单用一种方法是不足以解释其本质的,所以在分析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原型范畴理论,以求得一点突破。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普遍认为的日语中含有形容词的存在句(不规则句式)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发现了它们与日语存在句之间的连续性特征,并指出具有这种连续性特征的深层原因在于格助词 「に」的语义特征的连续性.因此认为,含有形容词的存在句(即不规则句式)应该也属于存在句范畴中的一种,只是它们与典型的存在句相距较远,位于存在句范畴中比较边缘的位置罢了.  相似文献   

18.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是人们口语表达中经常运用而在语言学习中辨析起来有难度的句式。这种句式含有特殊的"兼语"成分,汉语中的连动句、主谓作宾句在形式上与它非常相似。准确地分析理解这种句子,就必须明确它的特点,搞清它与形式相似的句式的区别,从而掌握辨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肯定否定对举句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非常规的搭配进入这一句式中均能成立。这些非常规搭配在高频使用下则有可能趋于稳定而进入现代汉语系统中。探究该类句式的包容性及其对句法组配萌芽的滋生作用能为这类句式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授受动词作为补助动词在一个授受事件句式中同时出现两次所构成的授受补助动词双重同现句一共有4个句式,文章通过语料库查找实例,从动作者等要素分析考察了实例使用状况,验证了先行学说,归纳出基本句式结构和句意,分析了实例使用偏差成因,归纳出双重授受句式最容易使用的是补助动词2为受益义的句式,补助动词2为クダサル的敬语组合,而最少用的是补助动词2为施惠义的句式、补助动词含サシアゲル的敬语组合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