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片段】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不过 ,一切处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找不出 ;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 :“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的地方 ,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  相似文献   

2.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情节十分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该文因文质兼美而成为公开课选文时的“宠儿”。  相似文献   

3.
第一关:基础过关(22分)   后来发生了( )__母亲要走大路__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__小路有意思__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选自课文<散步>)……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重点通过一件小事 ,显露一种至纯至真的情感。二、课文解读《金黄的大斗笠》通过风起雨稀、风疾雨急和风狂雨猛三个镜头 ,描绘了一幅贮满了生活的欢乐与纯真童心的风雨图 ,在风雨的描写中把姐姐为放羊的弟弟送斗笠遮雨的故事点染了出来。《散步》选取全家人春日里一起户外散步的生活写实 ,通过“我”的儿子散步中的真情发现 ,“我”的母亲与“我”的儿子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 ,“我”委屈儿子成全母亲的裁决 ,“我”的母亲改变主意改走小路和“我”背负母亲、妻子背负儿子几个细节 ,写出了三代人之间的那种互敬互爱的欢愉而深沉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路,自己去创造。  相似文献   

6.
<正>"核心问题"从哪里来?一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障碍,二是学科核心素养。就语文阅读而言,可将核心问题指向于文本的语言表达与主旨理解。例如,莫怀戚《散步》一文,主要内容是"在初春南方的田野上,为了让年迈的母亲多走走,我们一家四口一起散步,可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我们最后选择走小路,一家其乐融融"。课堂中,学生就文章的内容会  相似文献   

7.
一品文意: 师:请同学们选出一个课堂"热词",并说明理由. 生:"背"字,课文中多次出现它. 师:课文中有两个"背"字,名词的"背"和动词的"背",词性不同,读音有异,你选哪一个呢? 生:我选的是动词的"背",文章多次写到了"背".作品中的我提及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还有"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些句子为"背"母亲做了铺垫.然后有下文"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样一个细节,一个"背"字把全文情节紧串一起.  相似文献   

8.
戴继华 《语文知识》2014,(12):37-40
【课堂实录】 柳咏梅老师:一篇小小的《散步》,有很多美点值得我们欣赏,下面我们就来寻找《散步》美在哪里。 倪润博:“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这里可以看出“我”的母亲还是很爱“我”的儿子的。有两处可以看出,当“我”说走大路后,母亲却说还是走小路吧。她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孙子,还是要求走小路了。第二,她摸着孙子的小脑瓜说,这里用“摸”这个动作,表现出母亲对孙子的抚爱。所以,美在奶奶对孙儿的爱。  相似文献   

9.
一、调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看上去,这话只是告诉了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因为调换后的句子也同样能反映出这一内容。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改变,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母亲”陪伴着“我”;是“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带着“我的妻子”。所以,在田野里散步的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生活为何要安排得…  相似文献   

10.
《散步》是莫怀戚写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小事,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围绕“我”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个意见分歧,展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  相似文献   

11.
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探讨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好;不好理解的地方也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可以相互提问。2.教师提出探究的方向:(1)母亲为什么要走大路?儿子为什么要走小路?我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没有提?为什么不照顾儿子的想法?(尊老爱幼难同时兼顾时,  相似文献   

12.
先看一组句子: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③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一天,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郊外爬山。行至一路口,前面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平坦宽阔的大路,一条是逶迤崎岖的小路。正当我们不知如何抉择时,一位住这儿的长者告诉我们,这两条路都可以通向山顶,但小路险阻重重,很不好走,长者建议我们走大路。  相似文献   

14.
(出示课文插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师:爱,体现在“背”这个动作上。生:我感到这一家人特别的和睦,特别温馨。生:我想起了一个场景,好像是1994年,那时我还非常小。我们温州发了一次洪水。我、奶奶、父亲和母亲被洪水困住了,后来我的父亲背起了奶奶,母亲背起了我,情景虽然没有像课文里描写的那么美,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15.
张厚琴 《语文天地》2012,(18):11-12
一、情景再现教学《散步》一文过程中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作为母亲,你会怎样想?"生A:我会想: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现在你一点都不顾我的感受,真是太寒心了。生B:有了儿子忘了娘,不孝子!生C:我白养了你这么大,现在居然不管我了!生D:哎,我是你妈,你不知道我走不得小路吗?怎么不管我的感受?生E: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把你养大!在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我问学  相似文献   

16.
一、课文说读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下面请按要求读课文,说感受。 【屏显】读_________,我感受到亲情中有__________。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示范一下:(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感受到亲情中有(温馨)。请同学们说一说。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春 《江西教育》2011,(11):34-35
<正>[片段一](《散步》)师: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些生命?(生读书、思考)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对,这是从文中"我"的角度来看的。如果按照我们的表达习惯,改为"我们一家人在散步"好不好?生:不好。文中突出交代具体是哪些家人,表现对家人的尊敬、亲情。师:真好,那从别的视角来看还有吗?(生浏览、思考)生: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  相似文献   

18.
(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 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 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让我们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轻点一笔"。其作用是用极简洁的语言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显现一个生活的画面。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办呢?”“我也会选择走大路,也会背起母亲。”“你说得真好,看来,你也是个孝顺的儿子。同学们,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尊老爱幼的故事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