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语言是精灵——让快乐传递那是在陈金才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课上。整个教学过程,教者从三个层面:即"走进小女孩快乐、自由的园子"——"走进花鸟草虫快乐、自由的园子"——"走进自己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引领孩子们由词句到整篇文章,入情入境,表演诵读,感悟品评,想象思考,让学生、听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祖父的园子,体验那份快乐与自由,品味那份诗意与纯真,畅想那份和谐与美好。自始至终,学生都在快乐的园子里流连,与上个世纪的那个  相似文献   

2.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我"与祖父一起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之情. 从布局谋篇上看,"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将"借景抒情"作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教学点,既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又兼顾了课程的学段目标,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主题内的一篇讲读课文。无独有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中有一篇略读课文,题目叫《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走进祖父的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品味萧红语言的朴实鲜活。再次品读园子的快乐,感受萧红笔下祖父的爱。然后拓展课外阅读,感受萧红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解读教材时,借助现有的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此基础上拓展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这篇课文以朴素诗化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的、感受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深深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初教这篇课文,自以为对"园子"有较深的了解,然而读过《呼兰河传》,看过《落红萧萧》的书、电影后,我对这篇课文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生命的气息。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语言富  相似文献   

7.
正这几天,兴化市张郭中心校五(2)班的同学们即将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课文中,小萧红的淘气、调皮在她幽默的文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在预习过课文之后,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己的笔,回忆并讲述着自己的童年趣事。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呼吸着清新、自由的空气。在阵阵笑声中,我们分享着萧红的快乐童年。童年,是一段幼稚十足而又  相似文献   

8.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跟随祖父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笔者认为,这篇课文对教学工作富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成为“祖父的园子”。  相似文献   

9.
穆健 《甘肃教育》2013,(22):93-93
《祖父的园子》一文以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童年趣事、景物的追忆和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如此评价这篇课文:“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祖父的园韵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到略读课文中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的教学需要准确地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多彩的风土画卷中。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我们学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童年在祖父园子里美好、快乐的生活。这些文字,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我在爷爷的菜园里发生的那些趣事。  相似文献   

11.
这几天,我们学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童年在祖父园子里美好、快乐的生活。这些文字,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我在爷爷的菜园里发生的那些趣事。  相似文献   

12.
<正>《祖父的园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趣事。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表达,将浓烈而丰富的感情蕴含在平淡的景物、事件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特征出发,明确语文要素的指向和核心,再围绕该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祖父的园子》所在的单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品读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语言出发,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直抵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趣"字展开。  相似文献   

14.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该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定篇”,该选文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被搬进来。根据该文的内容及所在的单元位置,蒋军晶老师执教该文时,将其设计为指向“体验”的阅读,确定课文就是教学内容,由此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笔者根据蒋军晶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试从教学特点、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祖父的园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执教《祖父的园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师:今天,我们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图片说说看,祖父的园子美不美?生(异口同声):不美(随堂听课的十几位教师  相似文献   

16.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课文的语言好像是作者从心中"喷"出来的,自由,奔放,感性,直白,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文中有一段集中描写"我"的感受的文字,写得特别精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主题是现当代文学经典教学策略研究,选取的示例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祖父的园子》。文章之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进行了解读,而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文教学在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时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素养的任务之下,结合《祖父的园子》的文本特点,探究得出四点教学策略,一是感受和谐,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二是品味语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三是解读"自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四是感悟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周未珏 《教师》2012,(34):80-80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我在讲授《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叙事小说《呼兰河传》。文章语言自然、率直、朴实无华,平淡中见真情,根据文字特点,我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萧红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她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她深深的爱和温暖,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想象不同形式的写作活动,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20.
沈培萍 《辽宁教育》2011,(1):111-11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生命的气息。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