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挫折承受力是指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够适应挫折、积极自主地抵抗和对付挫折,从而摆脱困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方面。挫折耐受力又叫挫折容忍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它是对挫折消极被动的适应,要求个体要忍受挫折,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主要类型有:学习挫折、就业挫折、人际交往挫折、恋爱挫折、家庭挫折和健康挫折。大学生挫折心理良好与否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应对策略,旨在于提高大学生挫折应对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挫折     
品酒,我醉在酒香里;品书,我醉在书香中;享受挫折,我醉在战胜挫折后的喜悦中。挫折是鱼儿被海浪冲上了海岸,挫折是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折断了双翅,挫折是人生旅途上的绊脚石,虽阻碍人的去路,却给人以动力。生活是树,喜悦、快乐、幸福是果实;友情、爱情、亲情是花朵;事业、成就、成功是种子;知识、智慧、科学是根;挑战、斗争、奋斗是茎;而挫折、失落、迷失是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交汇成生活,生活因挫折而丰富多彩。享受挫折,既非敏感于挫折,又非沉沦于挫折,而是体验挫折、挑战挫折,继而战胜挫折。许多人都羡慕别人的成功,然而却忘了成…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挫折教育与心理承受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的普遍性及青少年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青少年耐挫折能力的重要性。面临的各种压力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社会根源;成长的特殊阶段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自身根源;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的缺陷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教育根源。有效建构挫折教育体系需多方努力:国家和政府重视挫折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承受挫折能力、引导正确归因、健全心理咨询、建构网络平台等,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挫折,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青年学生挫折的预防和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调整自我目标 ,锤炼意志 ,正确评价自己 ,控制情绪 ,自我完善 ,是挫折预防的关键。注重挫折防卫的自我调适、挫折心理的自我调节和挫折压力的自我调节是挫折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抗挫折承受力,又称抗挫折能力、耐受力、容忍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即在遇到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个体的抗挫折承受力的大小与挫折影响密切相关,抗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受挫折的消极影响较小;而抗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受挫折的不良影响较大,甚至会因挫折而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个体的抗挫折承受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常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更多的挫折。中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事件为学业挫折、人际交往挫折、自我实现挫折、身体缺陷挫折、来自社会环境挫折、家庭学校引起的挫折等。影响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主要有个性特征、社会支持、挫折认知、生理条件、期望水平等。常采用的挫折应对策略包括问题解决、求助应对等积极策略和幻想、退避、发泄、忍耐等消极策略。教给学生正确的挫折应对策略,提高中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是中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挫折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包括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对幼小的孩子来说,  相似文献   

9.
挫折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论文探讨了独立学院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如学习上的挫折、人际交往上的挫折、就业挫折、经济挫折和人格完善挫折等。针对以上挫折提出了相应的挫折应对策略,具体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挫折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整自身抱负水平、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宣泄方法以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等。期望通过这些策略能使大学生耐挫力获得提高,使其心理品质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0.
挫折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根据当前中学生的挫折心理表现及成因,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应对挫折等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达到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历史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挫折教育因素,因此,历史学科应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1.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和体验。择业挫折同其他挫折一样,包括择业挫折情境、择业挫折反应、择业挫折认识三个方面的涵义,三者中择业挫折认识,即对择业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最为重要。对于同样的择业挫折情境,不同的择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择业挫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择业时由于知识缺乏、能力缺乏、经验缺乏、物资缺乏而产生缺乏挫折;另一种是由于在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而产生的阻碍挫折,这种阻碍可能是物质性的,也可能是观念性、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在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减弱将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什么是挫折和挫折教育、当代在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挫折成因分析及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对策三个方面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主要挫折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一种情绪状态。西方关于挫折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是挫折情绪为何会产生;其二是挫折情绪会引起哪些反应。第一方面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社会文化理论、ABC理论;第二方面的理论主要有:挫折-攻击理论、挫折-倒退理论、挫折-效应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皇揭示了挫折这一情绪状态的来源和将会引起的反应,也从不同角度给我们的挫折教育及其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挫折是生活的常态,挫折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现状及问题,在挫折教育途径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理论基石;专业课渗透是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中坚力量;注重心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创新形式;不同层次的挫折教育讲座是当代大学生挫折预防的有效途径;耐挫折训练是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不可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挫折承受力,是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过硬心理素质、磨练他们意志的最好途径。鉴于当前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及现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加强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对待挫折。要教学生认识到成功当然是好事,但挫折未必就无益。挫折也可以产生再生力,使人从错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最重要的素质组成,加强幼儿挫折教育既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必要内容,也是社会竞争的客观要求。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必须通过多种教育途径,让幼儿认识挫折、理解挫折,磨练良好的应对挫折心理,进而锻炼幼儿的毅力,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本文分析了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挫折教育内含、意义,并探讨了幼儿教育实践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挫折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包括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想要玩具,妈妈却把它收起来了;或者他想吃肯德基,妈妈不允许,这些都可能导致他有受挫折的感受。面对挫折时,年幼的孩子通常是以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挫折教育是从根本上教育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语文教学是挫折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为进行挫折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将挫折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时时刻刻在生活中教育学生。挫折是一道调味剂,遇到挫折时要有勇气面对,要有战胜挫折的信心,不畏惧、不妥协。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 所谓挫折就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1]从某种意义上讲,挫折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因此,挫折是人一生的伴侣,认识挫折、适应挫折、学会理性地面对挫折和积极地解决挫折,是每个人终生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李庆莲 《班主任》2023,(12):47-50
<正>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何积极看待及应对困境与挫折,是青春期学生需要修炼的一门功课。一、认识挫折及挫折应对方式1.认识挫折挫折,心理学是指个体在追求某个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或阻碍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挫折情境,二是挫折认知,三是挫折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