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机械设计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承担了让学生了解专业研究对象、掌握机构运动基本原理的任务。作为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本科的机械设计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单纯的教师讲解较枯燥,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面对实际机构的分析还是无从下手。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容易感觉枯燥,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特别是近机类专业的学生,机  相似文献   

2.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繁多,理论计算枯燥乏味,历来是机械专业里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文章探讨通过优化课程内容,结合建模软件和机械设计理论内容进行教学和实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中,改变了课程枯燥难懂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机械专业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难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灵活应用能力的问题,从闲置设备插齿原理机入手,挖掘蕴含的课程知识点与应用,提炼实验素材,进行四项改进,开发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验,将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配合课程教学。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插齿原理机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所开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抽象枯燥的课程在实验教学中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机械设计—作为传统的工程技术基础课,它主要论述的是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其设计方法,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成熟,传统、经验的东西多些,因而课程内容也就相对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5.
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特点,从专业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等几个主要方面入手探讨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专业思想,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和经验。为更进一步完善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慧 《教师》2011,(20):103-103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机械专业教学以教师的口头传授为主,偶尔会使用到一些机械设备、挂图、模型物进行辅助讲解,但是课堂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机械专业教学的枯燥状态,  相似文献   

7.
机械设计专业是高效机械工程类主要专业之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组建机械创新设计团队并将其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是提高机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模式,教学科研活动中学生学习科研压力是团队化教学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阐述了团队建设的学生压力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学生压力管理体系,并给出压力管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机械设计》作为机械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教师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理分析影响信息技术在《机械设计》课程中运用的因素,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将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机械专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试点班学生培养成适应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的"职教教师+专业技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培养途径.根据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突出强调了职教教师师能和职业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在职高幼教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机械的技巧模仿感到茫然和苦恼,而教师也常常困惑:歌唱技巧的示范讲解都很清楚、到位,为何学生掌握不了呢?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理论知识和要点面对面直接传授给学生。针对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以机械专业课程为例,通过对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和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总结中国高校机械专业课堂教学需要提升之处,有利于机械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国际化认证。  相似文献   

12.
机械基础是职业学校机电和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掌握其他专业课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石。该课程内容包括机械传动的常用机构及常用零件等,知识既繁杂又枯燥。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普遍感到学来学去还是学不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进行课堂设计,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认为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够真正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教师,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本领,增长智慧以外,还理所当然地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既教书,又育人,这是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 在此,我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略谈几例。 譬如,在机械专业所开设的《机械基础》这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在讲授“机械机构”,“机械传动”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有机地结合我国古代和  相似文献   

14.
李彩红 《考试周刊》2015,(18):167-168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在中职教学的机械专业中CAD作为重要的画图工具软件教学是重要的学习课程,机械图样的绘制是机械专业的基础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进行的机械制图等基本课程可以充分应用到课堂中。作为二维和三维机械制图的方法,它在机械专业课中的运用不仅是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还是为更深度学习做铺垫的学习方法。在以往使用CAD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成为"配合学习"。根据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CAD课堂中以主体地位通过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到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多媒体技术辅助电子专业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善了枯燥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新时期如何巧用多媒体,活化新课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机械专业教学是目前我国中职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专业课程源于生产实践,也直接服务于社会化生产,因而机械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我国社会生产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作用。专业基础课教学是机械教育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对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自动化等机械课程进行深入探索的基础。但机械教育基础课抽象的理论和繁杂的概念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选择面临一定难题。因而,本文将针对机械教育中基础课教学方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于当前我国的中学教育体制,使得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之所以进人职业学校学习,目的是想能够学一技能,以利于以后的就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重技能训练,对专业理论学习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对专业理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错误地认为以后就业是靠操作技能,与专业理论关系不大;另一方面就是技能训练直观性强.看得见、摸得着、易上手,符合这些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而理论教学则相对抽象、枯燥。如《机械工程基础》这门课,其内容很广,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联接与轴系零部件”等等,是一门理论性强于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要将其完整地学下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尽量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呢?  相似文献   

18.
李晓丹 《考试周刊》2010,(53):165-166
一、问题的提出 据数据统计,我国截至2009年,开设本科院校(不含民办)720所,其中有440所院校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自动化专业),在校本科生约16万人,是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规模最大的本科专业之一.作为机械产业的重要支柱专业,近年来,机自动化专业和其他工科专业一样存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薄弱环节:课程之间内容互为交叉而设置又缺少联系,教学人员对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响培养质量,传统的课程设计与社会的迅猛发展脱节.本文从专业课程的设计,教师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探讨,以对机自动化专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冯璐 《语文天地》2014,(1):30-31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巩固知识、检验学生课堂掌握效果、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手段。但长期以来,为了达到应试目的,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或是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是枯燥的题海苦练,这种形式机械单一、内容陈旧枯燥的作业,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  相似文献   

20.
王志云 《考试周刊》2012,(50):169-170
《机械设计基础》课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机械、设计机械、生产机械和使用机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针对教学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设计了课程网上教学系统,对目前的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