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玲 《视听界》2010,(3):92-93
一段时期以来,城市台时政新闻的收视空间难以拓展,时政新闻栏目的社会影响以及对电视台广告经营创收的贡献,弱于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去年以来,连云港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连云港新闻》为增强节目的贴近性、可看陛、亲切感、人情味,不断地探索创新。2009年节目平均收视率达到4个点,最高收视率曾冲到8个点。  相似文献   

2.
“有请当事人”的戏剧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电视台《法治现场》节目开播一年多,其中的“有请当事人”板块,收视率一直很高,已达到了热播的电视剧的效果。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收视效果,这与“有请当事人”栏目着力于电视栏目戏剧化的探索密切相关。1.节目形态的戏剧效果从节目形态上看,主持人通过编导将矛盾双方当事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元旦开始,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开办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这是一档用杭州话播报的新闻节目.开播后在杭州反响热烈.收视率节节攀升。目前AC尼尔森的平均收视率已经达到了113%.创下了近年来杭州电视新闻栏目的收视高峰。最近这档栏目在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入选“全国百佳栏目”。为什么这样一档节目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主  相似文献   

4.
宋蕾  王天盈 《视听界》2006,(5):45-49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的恢复性增长引人瞩目。在2004年评选的以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百佳优秀电视栏目》中,综艺节目占到三十多席。《幸运52》、《非常6 1》等优秀综艺栏目的实践证明,提升综艺节目的市场表现,可以减少电视台对于单一节目类型(电视剧)的倚重,丰富观众的选择,增加电视节目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播出和收视现状,并从行业层面出发,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份额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线索。一、综艺节目的现状(一)播出比例、收视比例和资源使用率近几年,不同电视节目类型按收视份额的多少可以…  相似文献   

5.
收视率诉求与电视财经频道的节目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曙光 《现代传播》2005,(4):117-119
在“收视率—广告”的盈利模式下,财经频道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较低的收视率进而影响广告收入,而要提升收视率,财经频道的节目定位只能选择“大众”,放弃“小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等财经频道的节目已经逐渐淡出专业财经报道领域,而转向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如此不仅模糊了自身定位,而且容易引起电视台其它频道的抗议。在收视率诉求保持不变的假设下,电视财经频道如何确立节目定位,既能够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又可以符合财经的“名义”呢?最小厌恶定位(LOP)与最大偏好定位(MPP)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前执行官、节目总监保…  相似文献   

6.
进入3月以来,上海“荧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就坚持新闻立台的东方卫视,再次加重新闻节目比重;独播剧场的几部电视剧收视率接连在全国名列前茅;多档大型综艺节目齐发力,获得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视尉、新闻节目.撰乐节目一直是最受中国观众喜欢的三种节日类型,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2002年.电视剧在各类节目的收视份额中占32.7%.超过第二位新闻节目近20个百分点。2003年举足轻重的电视剧收视率仍然维持了这一高度.而在能预见的  相似文献   

8.
吴汉坤 《现代传播》2007,(5):103-104
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民生新闻节目,一年多来周均收视率和市场份额稳据广东省内各地市台自办新闻节目和全国同类节目之首.在今年3月份的前两周,又以周平均54%、单期突破60%的收视率,再一次创造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神话".对一个不到两岁的民生新闻节目,是什么能够如此不断地激起受众收视热情?本人认为,除得益于"内容为王"和"三贴近"的坚持外,还得益于《今日视线》的言论特色.  相似文献   

9.
吴军 《新闻实践》2007,(7):14-15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方言节目《阿六头说新闻》,近日获得中国原创电视栏目20强荣誉称号。6月13日,在上海电视节电视专业研讨论坛上,《阿六头说新闻》以名列全国新闻节目前列的收视率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一个方言节目能几年来一直在当地保持落地电视台收视第一,奥秘何在?奥秘就在于:做观众喜欢的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时刻》与《焦点访谈》节目,分别于1993年5月1日和1994年4月1日开播,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它们开辟了电视评论节目的一个崭新时代,也给各地的许多电视台做了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此后,各地都办起了类似的节目,而且都纷纷将它列为电视台的标志性栏目。有人还提出“东方时空”节目应该有一个信用卡的概念,意思是从这里出去的节目没有次品。显示了大家对此类栏目共同的期望。现在讲电视要出精品,似乎主要是指电视剧,“五个一工程”的评选,就是一个甄别确定精品的过程。如果说新闻节目也要出精…  相似文献   

11.
郑祎 《青年记者》2016,(36):73-74
电视剧是仅次于新闻栏目拥有高收视群体的节目,选对了电视剧,就会在竞争收视率的跑道上占先机;倘若选错了,也将对收视率有很大影响.对地面频道来说,电视剧的作用更加重要.如何“选”与“编”电视剧,就成了地面频道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李钢 《视听界》2012,(1):76-77
在目前的电视市场上,新闻、综艺、电视剧被公认为收视三驾马车,在各级市场上,这三种节目均是主要的收视类型。不过,对风头正劲的省级卫视而言,基本都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做收视主力。全国范围内,央视新闻节目一统天下,省市地面频道民生新闻一统本地,如果没有承担着  相似文献   

13.
项梅 《新闻世界》2014,(2):18-19
"绿色收视率"是一个栏目、频道乃至电视台树立独特品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它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健康、更有意义的节目,寓教于乐,培养观众的积极收视习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而《第一时间》栏目以公益活动打造"绿色收视率",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较强的影响力以及不俗的收视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林青 《东南传播》2014,(5):145-146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给县级广播电视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广播电视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整体收视率上升;另一方面,可供观众选择的节目内容极大扩展,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下降较为明显。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质量,进而提高县级新闻节目收视率,成为摆在县级电视台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就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提高收视率作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戚晓通 《声屏世界》2006,(11):57-58
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因满足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契合收视需求而频创收视高峰,引得有些人颇有微词,说什么“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庸俗化和媚俗化”,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因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收视率却不理想。”①庸俗和媚俗倾向是不是仅仅由追求高收视率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庸俗、媚俗的节目都能带来高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数据,单纯无辜的数据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理解一:“绿色…  相似文献   

16.
洪威 《新闻传播》2008,(2):20-21
众所周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节目是相当多都市类媒体提升收视率、争夺市场份额的强有力武器。以CSM媒介研究2007年10月30日城市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数据显示,在九大类节目收视率份额中,新闻类份额高达27%,仅次于电视剧类的34%,位列第二。而在新闻类节目方面,30座城市里有12座城市的12档民生新闻节目进入收视率前三名。  相似文献   

17.
张爱凤 《视听界》2011,(4):70-72
《世界电视市场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观众对电视剧等虚拟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热情有所减退,对综艺节目和以新闻节目为主的纪实类节目的收视热情有所提升。由此,“新闻立台”又成为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陈婧薇  申林 《传媒》2016,(3):48-50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已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收视保障.据2015年CSM50城1-11月数据显示,2015年综艺节目的收视比重已上升至13.1%,全国各类电视台综艺节目总量超过200档,各类优秀综艺节目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收视高潮,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平均收视率高达4.850、《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平均收视率4.208、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平均收视率2.262、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平均收视率2.118;爱奇艺的《奇葩说》平均播放量2789.3万次,这些节目都成为2015年的现象级节目.  相似文献   

19.
王佳兰 《新闻前哨》2004,(12):26-27
名牌栏目是电视台的“闪光点”,“闪光点”多了电视台就会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河南电视台戏曲栏目《梨园春》可谓是河南电视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其收视率在河南地区比电视剧还高,几年来稳居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名,是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20.
节目的编排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的关键一环,它并不是把每天要播出的新闻节目、电视剧和栏目等简单地拼接起来了事,而是根据频道定位和节目内容,在认真分析当地受众的要求、收视时段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电视节目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它是节目的二度创作,因而也是电视媒体在新一轮竞争中的一个主打项目。一家电视台要有别于其他电视台,就必须有其特色。而现在的电视,中央台有什么各省级上星台就有什么,以至于全中国满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文艺节目则是竞相模仿克隆,在周末一起热闹出演;一部好一点的电视剧又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