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教育部在高职专业目录中,增补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2020年更名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赋予了高职院校规范化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分支,也是各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调研计算机视觉领域行业发展现状和分析人才需求报告,给出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优选方向的建议。并结合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点,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与计算机视觉1+X证书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上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2.
有人相信“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有人担忧“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 “尤金”通过了图灵测试 人们曾经相信“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英国计算机先驱图灵则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当一个人和一台计算机在相互隔离的情况下,通过键盘以文字形式随意问答,如果计算机有超过30%的答复使人不能确定回答问题的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这台计算机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图灵测试”.60多年来,研究人员设计了无数的计算机软件,试图通过图灵试验,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兴起了设计和研究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热潮,人们期望用智能计算机代替人的思维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解决人类各种疑难问题。目前研究工作面临困境,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把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研究目标提高到了让其能代替人的智能活动这一错误目标上了。本用自然辨征法的科学观点,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思,对原有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工作中提出的错误目标进行了批判分析,并从自身实践提出了以“决策支持系统”取代“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工作近期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AI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职开设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尝试对高职“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实际科学推理的思维过程成为可能.于是,在计算机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交叉点上形成了“人类问题求解“理论.同时,又在计算机人工智能与逻辑研究的交叉点形成了适用于计算机的新颖逻辑理论及算法.计算机人工智能(AI)研究虽化分为两派,但无论哪一派,在对于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包括机器学习和机器实现方面的研究,都为逻辑和科学方法论带来革命性变化和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走过了漫长的路。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过许多美丽的幻想。从自动机到计算机,再使计算机更聪明,能“思维”,能“感知”,使它逐渐变得更接近于人类。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早已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工智能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到底是利是弊,怎样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等等,都是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学会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注重“育人”的同时,为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由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将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对此,职业院校将承担怎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并如何布局呢?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汉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对相关技术进行梳理,并列举教学应用实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案例主要应用场景、功能与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在对人工智能汉语教育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汉语教学应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汉语习语作为汉语中的精华和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习惯、智慧和特点。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利用生态翻译学,将习语翻译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翻译生态环境)中重新审视,并结合具体实例,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从单个词、整个句子以及篇章三个层次来使汉语习语译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真正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1.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CAI的发展经历了用高级语言编制程序制作课件到以多媒体课件写作系统为工具进行课件开发的阶段。目前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CAI应用的高级阶段发展。本文将就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的特点、基本结构等进行讨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以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以实现“机器思维”或脑力劳动自动化的学科。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知识的表示方法”、“问题求解方法”和“机器学习”(知识的自…  相似文献   

12.
人机博弈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决策计算过程,焦点在于“人脑”与“电脑”的比拼,它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分支。本文通过通俗的例子,简单介绍人机博弈的相关知识点,以此说明如何巧学“尖端”技术。文章旨在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人工智能初步》的必要性,教师讲授应立足科普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巧妙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3.
青岚 《中学科技》2008,(11):37-37
提到人工智能,总会让人想起机器人、人机大战等等,机器人之所以有个“人”字,就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而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之战”中,最著名的应该是1997年,超级计算机“深蓝”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那场世纪之战,最终卡斯帕罗夫以2.5:3.5输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这场比赛是否代表着人工智能已经在某方面超越人类了呢?抑或这只是综合了人类智慧的知识库的胜利?围绕人工智能的争议从未停息。  相似文献   

14.
在语义信息组合理论框架下,基于语料数据聚焦研究汉英“大/小+A空维”组合的次序制约和语义信息制约。研究发现:1)汉语存在一类词汇化组合和两类并列短语组合,英语只有后两者,汉语组合次序比英语严格;2)汉英“大/小+A空维”组合都受制于“语义相融”原则,同向语义成分常组合;3)汉英“大/小+A空维”组合都受制于信息组合次序原则,但汉语严格执行“精确-模糊”信息组合次序原则,英语的信息组合次序原则相对宽松,其中“模糊-精确”为非标记性原则,“精确-模糊”为标记性原则,使得英语容许“次序相反、频率有别异“的相同成分组合。  相似文献   

1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联手进行一项为期5年的“氧气工程”。该工程将耗资5000万美元,其目的是重新设计更便于使用的计算机。所谓“氧气工程”,是指未来的计算机不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提升与迭代式发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问答系统和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人类正在尝试贴近并拥抱热度“狂飙”的人工智能时代。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可以轻松实现精准化的信息生产、感性化的话语表达、三维化的场景构建,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与此同时,网络舆情泛化恣意干扰公众认知与判断、“资本巨鳄”耦合人工智能统辖意识形态建设、西方意识形态数字化侵袭愈演愈烈等风险叠变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诸多阻力。对此,须从提升“主体效能”、坚持“科技向善”、做好“固本续航”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才能以“智”促治,有效化解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视觉是通过二维投影图像达到感知、识别和理解三维场景的目的。这一研究在人工智能方面对于理解和研究人体的视觉系统机理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环形孔径编码显微镜的制备方法及相应的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边缘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使计算机来完成能表现出人类智能的任务的科学 .人工智能的归纳推理方法、知识表示方法等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计算机的人工智能问题 .  相似文献   

19.
知识工程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费根鲍姆教授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提出知识工程这一新概念。他认为,“知识工程是人工智能的一种技艺。它运用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应用难题提供求解的手段。恰当运用专家知识的获取、表达和推理过程的构成与解释,是设计基于知识的系统的重要技术问题。”至今,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的发展迅速,其生成物的出现也对现行法律体系提出了挑战,目前还未有合适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和保护。现有的理论多为探讨生成物是否是“作品”,对人工智能是否能成为“作者”却鲜有论述,规制和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核心问题是人工智能的主体适格问题。在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作品”,人工智能也无法获得“作者”身份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于使用者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