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订单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探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其很好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校企之间最直接、最紧密、最有效的合作形式,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订单培养",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构建了一支理论强、实践精的"双师型"队伍,提高了学校的产学研水平,从而走出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2.
订单培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丽敏 《职教论坛》2005,(13):20-23
"订单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探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其很好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校企之间最直接、最紧密、最有效的合作形式,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订单培养",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构建了一支理论强、实践精的"双师型"队伍,提高了学校的产学研水平,从而走出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3.
"校企共育"是高职院校联合区域企业共同培养合作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与区域企业在达成人才共育理念共识基础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措施与手段。它既是高职院校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校企共育"需要以"人才供需联合体"和"共育性人才培养机制"为保障,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对接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将有力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供需对接、人才能力对接和人才成长对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财政投入不足、"双师"素质教师缺乏等原因,导致中西部地区市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解决中西部地区市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的实施路径有三种:对接产业,与企业联办专业;寻求订单培养,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争取政府投入,吸引行业企业支持,探索"校、政、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实现以"三个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订单培养"作为高职教育新的培养模式被正式提出并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院近两年来"订单教育"的开展状况,就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订单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校企双主体育人是产业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在专业与产业对接的项层设计、培养模式实施平台构建、订单培养过程管理和企业合作利益考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架构的合作平台、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实施“双基地轮训、分阶段培养”的模式等途径,切实提高双主体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从价值取向的功能、表现形式以及矛盾反映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顺应市场要求,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组建一支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展开,有效实现毕业生与应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9.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赋予了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使命。高职院校工科教育供给侧面临巨大挑战,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人才标准等亟待改革。基于与本科新工科教育的路径对比,结合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的特色,可以推进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供给侧的如下改革:立足地区产业发展,推进以专业链(群)与新工科产业链精准对接的专业结构改革,以人才链与岗位链精准对接的课程与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以知识链与技术链精准对接的学生专业技能叠加改革,以专业交叉融合为目标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新文科"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职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文章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破解就业难题的具体做法,即学院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始终强调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训演练基地建设、订单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监督与考核组织建设、订单培养班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建设;引入企业文化,充分实现订单培养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为了全面深入探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发展与改革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订单培养"模式有效评价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订单培养"模式的内涵、"订单培养"模式有效评价的意义和原则,构建了"订单培养"模式有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高职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的元素及融合的方式,并对如何完成高职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的对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职院校实施"订单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深刻理解"订单教育"的内涵,积极实施"订单教育"."订单教育"是解决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深层定位问题的迫切要求,体现了学校、企业和求学者三者的利益,是高职院校必须和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订单教育"必须关注就业导向、市场需求、教育质量和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石家庄地铁订单班的"2+1"人才培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创新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满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组织和制度作保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对接"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生和企业的观念转变,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订单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理想渠道.本文介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订单培养"实践过程、方法和经验,阐述作者对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石丽敏 《职教论坛》2005,(5S):20-23
“订单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探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其很好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校企之间最直接、最紧密、最有效的合作形式,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订单培养”,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构建了一支理论强、实践精的“双师型”队伍.提高了学校的产学研水平,从而走出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7.
"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条根本出路,它有利于"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大大减轻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但是在"订单教育"办学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障碍。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订单培养"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订单教育"工作当中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的不协调之处,并对高职院校管理者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订单培养"模式下的教育质量,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政府、学校与企业三方联动,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但目前三方联动存在问题,不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只有通过"立宪"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的质量型人才、打造"三高"师资队伍等途径,实现政府、学校与企业三方联动,才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企业对口联姻、双向渗透的“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就业导向、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订单教育”实现了就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对口企业联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实习实训,共同管理和监控毕业生质量等途径,实施“订单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接产业是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本质体现,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组建职教集团,发挥行业协会纽带作用,实施"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对接产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效平台,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对接产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加快职教立法进程,可先实行地方立法而后推动国家立法,形成对接产业、工学结合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