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新闻是“看”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要学会用眼睛采访”;有的新闻是“听”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要掌握提问的艺术”;有的新闻是“跑”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脚板底下出新闻”……关于采访的箴言睿语已经很多了,本文还是想罗嗦一句:记者还应该用“心”去采访。所谓用“心”去采访,就是采访者特别注重自己在采访中的“感受”,从“感受”中去提炼新闻主题。一个记者,在采访中既然有所见,有所听,就必然要有所思有所感。如果一个记者的职业神经不是很麻木,他就不会停留在所看到和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耳朵     
耳朵是管听的。记者获得新闻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靠耳朵听。所以耳朵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的重要武器之一。耳听八方采访,首先要有线索,有些初做记者和通讯员的同志,往往最苦恼的是没有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线索要有一定的政治业务水平,要有新闻敏感,要懂得新闻价值,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新闻是在社会上随时发生的,它蕴藏在政治活动中,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采访中的提问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要问得准确、巧妙、简炼就要学会“听”。当然,这里我们说的是有效地听。“听”可以捕捉新闻信息,有时采访对象谈话走题时,靠“听”还可以用巧妙的问话使其言归正传。可是有些记者采访时却忽视了“听”的重要性,只想着采访之前拟好的几句问话,结果一些虽有价值却没有列入记者采访范围之内的新闻线索都滑掉了。还有的记者表面装出认真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盘算其它事,这样的采访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采访中的“听”与“问”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4.
媒体该不该买新闻—喻国明教授谈看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新闻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一种带有新含义的“有偿新闻”开始浮出水面——一些媒体通过花钱获取独家采访垄断权。这种竞争手段在不久前结束的世界杯上暴露得犹为充分。 许多记者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巨大职业挑战:要想出一条能够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仅仅靠传统新闻理论所提倡的“脑勤、腿勤、嘴勤”是远远不够的,财力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要素。  相似文献   

5.
记者、通讯员所从事的新闻采访活动,绝不是打开本子和采访对象搞个问答式笔录,而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搞新闻的同志常挂在嘴边的所谓的“六分采访三分写作”,即充分印证了这一道理。面对各行各业的采访对象以及采访中遇到的千变万化的情况,成熟的记者和有经验的通讯员,就会巧妙地运用听、记、思、问等多种手段,处理好采访中的边听边记边思边问的“四边关系”,从容自如地采访。对于初学新闻采写的同志来说,采访中如何做到听记思问四者的辩证统一呢?听得仔细记得认真我们知道,新闻采访离不开听和记,从某种意义上讲,口…  相似文献   

6.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2):56-57
四、驻站记者的采访采访是记者的首要职责,而且是重要的职责。驻站记者亦然,但驻站记者的采访与在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编辑)的采访有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一般采访都是“指令性”的,他们注重抓好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提问与观察、采访后的笔记整理等环节就行了,这是许多新闻教科书上讲过的内容。驻站记者的采访,“指令性”内容较少,大都靠自己“找饭吃”,因此,他们遇到的难处是“采访什么”。也就是说,驻站记者的采访,首先要找准采访的题目或线索。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向编辑部“要”。驻站记者写稿有…  相似文献   

7.
采访,说到底就是运用交际手段与采访对象建立和谐关系,以获取新闻素材。萧乾在总结自己采访经验时说:“采访是与人打交道,而且是各种各样的人,无法与采访对象相处,就达不到采访的目的。” 记者在采访时是需要交际手段的。交际是采访的先导和基础,是记者发现新闻的重要手段,进行报道的有力保证。斯诺在采写《西行漫记》时,足迹所至,都喜与人交往。一次,他在火车上与一个青年随意交谈,听他讲到附近有土匪活动,便故意问:“你是说红军吗?”回答说不是红军,是土匪。又问:“可  相似文献   

8.
政坛官场中人对“汇报”一词耳熟能详。只要实事求是、不变样走形,“汇报”不失为交流信息、获取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记者也听听“汇报”,同样可以获得一些重要信息。不过,有些记者爱听“汇报”,并不是为了采写新闻,而是别有所思。按我国现行的新闻体制,新闻单位被定为不同的级别。参照行政级序,新闻单位有中央新闻单位,省、地、县新闻单位之分。有些新闻记者,尤其是高“级”记者,每到一地采访,下车伊始便要见当地一、二把手,听主要领导“汇报”,不够级别的人员来“汇报”便视之为不恭。有一位“中央级”记者到某省会采访,只因市里书记、市长千呼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也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倾听、记录等活动。而新闻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目的性和采访技巧的方法。当前媒体环境,要求记者具备更高的知识素养和交际沟通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访三分写。因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传递,更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一次思想交流的过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技巧,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10.
隐性采访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的。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自己的身分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亮明身分,文字记者通常靠所在单位的介绍信或记者证;广播电视记者除介绍信或记者证外,还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用的话筒就注明“CCTV”。这样做,既表明记者的身分,又防止假冒记者招摇撞骗。显性采访是记者采访的主要方式,在通常情况下都运用这种方式。隐性采访则相反,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分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今天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11.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12.
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新闻采访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为社会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重在访问,也难在访问。采访犹如一次战役,有“学”可依,有“规”可循,共性的东西记者是可以通过学习事先把握住的。访问则是采访中的一个环节。犹如一个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但它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一个战役中的决定性战斗,访问失败全盘皆输;尤其是采访对象情况复杂,难以事先充分预料,主要靠记者的现场应变把握,犹如战斗中的战术,需要机动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把自己的每次采访都看作一场战斗。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如同陌生的堡垒,记者必须从各个方面探幽、挖掘。事测立。不测则废。谁也不愿打无准备之战。然而正如军队难免要打遭遇战,记者受制于新闻强烈的时间性,往往一个通知,一则信息就必须火速赶去采访。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记者能临阵不乱,攻守自如,有的则一败涂地,弄得自己和采访对象都很难堪,奥秘何在?本人作为人民日报实习生、在两次采访中略有体会。一次是貌似充分其实毫无准备的采访。去年10月初,领导让我去河南采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暨拍卖第一天。一听题目心中害怕。我原来学外语,对经济一窍不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期货、拍卖交易听起来更是天书。领导又明确交  相似文献   

15.
驻外记者远离大本营,长年在基层工作,采访写作主要靠自己去完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要当好驻外记者,最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和发现新闻的  相似文献   

16.
李文 《新闻实践》2005,(7):45-46
“独家新闻”是新闻竞争的产物。作为一名记者,自然是把获取独家信息、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新闻,首先或独家发布有影响的新闻为追求目标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一、绝不放弃的坚韧性是记者获得独家新闻必备的基本素质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记者并不受采访对象的欢迎。如何才能让采访对象接受你,并与你合作,甚至设法帮助你获取你所需的信息,靠的就是记者自身绝不放弃的坚韧性。2002年西博会上有场名叫“东方丝国”的时装秀。时  相似文献   

17.
学会倾听     
屈指算来,我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九年了。也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从周围人眼中的“小妹妹”,变成了现在小同志们口中的“宋姐”。年纪长了,热情不减,这九年来,我对于记者这份工作,从来没有厌倦过。其实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资格去谈什么“自己的新闻体会”。因为周围有着太多优秀的新闻人。所以今天的我,愿意以一位仍然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去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新闻之路。平等对待每一位被采访者如果说“采访”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便是对待被采访者的“态度”。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应该“问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媒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记者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新闻来说,记者采访内容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该条新闻的价值程度如何,那么记者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采访取决于记者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了让新闻内容有价值,被大众所喜闻乐见,记者在平时的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采访好技巧,让采访的内容符合大众的接受度,以真实还原事物的本质,不夸大不虚构,让观众了解真正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9.
胡健 《传媒观察》2006,(3):29-30
记者的劳动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新闻材料,他的第一位的工作当然是“记”——采访、记录新闻素材。要当好“记”者,首先要当好一名“问”者。因为,“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们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很难设想,一个不会提问、不善提问甚至不敢提问的记者,能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问,是诸多采访手段中最直接、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新闻采访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最能表现记者能力的基本功之一。一个高明的记者,往往能够把自己的学识水平、新闻敏感、社会经验、机警才智融会…  相似文献   

20.
地方报台的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活动中,能不能发现具有全国性的典型新闻?回答这个问题,要看记者在采访中付出的劳动程度如何,记者是不是既“身入”又“心入”了。具有全国性的典型新闻报道,有广泛的读者,记者采访的新闻题材,必须要有广泛性。几乎没有什么题材记者不可以采访。然而,我们有一些记者采访的路子却很窄。“窄”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采访活动不仅为一个地区的党委中心工作所局限,甚至为一个具体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所局限。到农村采访,只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