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识别“陷阱”,并迅速地避开“陷阱”,实现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2.
姚成 《化学教学》2006,(4):61-62
在化学试题中,命题入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陷阱”正确解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5.
学习数学能使人变得聪明,使人的思维变得缜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题目,以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考察,使得掉人“陷阱”的学生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从而达到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加深对一些典型解题方法的印象、解题时处处谨慎小心的目的,这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化学试题命题时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准确、思考问题的不全面、思维的不灵活等为切入点,来设置各种“陷阱”,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习能力.要避开命题“陷阱”,准确解答试题,学生应该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理论的学习,形成科学思维,即对每一道试题的解答都应遵循某一个或一些化学概念、原理、理论,做到解题有“法”可依.1.形成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的科学思维,避开命题“陷阱”一些化学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掌握不清、理解不透,解题时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近…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命题上,命题人为了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经常围绕解题思维设置一些“陷阱”,同学们按正常的思维定式考虑,往往无从下手,如果我们不及时转化思维角度,就会掉人命题人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常听学生说"落入题目设置的陷阱了",经教师一点拨,都觉得很容易。这种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学生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怎样帮助学生跨越"陷阱"进行"自救"?在实践中我通过构建解题思维程序,使学生顺利跨越题目陷阱,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1 构建解题思维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练习中,为了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容易产生思维偏差的练习题,诱导学生误入“圈套”,落入“陷阱”,而后促其反思、剖析、矫正,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数学知识,以利于形成准确、灵活的解题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设“陷阱”促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读2006年高考单项选择题,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是针对学生解题的思维定势所出的“陷阱题”。这些“陷阱题”常常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易混点,或者通过一些句型结构、搭配等干扰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错选答案。本文拟通过今年全国及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探寻命题者常采用的思维干扰手段,以帮助同学们识别干扰因素,理清句子结构,从而避开“设题陷阱”,提高分析试题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校正同学们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不足,同时也可以考查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是对思维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简单地说,是指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问题表现出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用相同的方式解答的问题越多,定势的影响就越大。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受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等形成的思维方式影响,凭着经验或感觉,盲目快速地解题。若一味追求解题速度,有时也会把学生往“歧路”上引,稍不注意就掉入“陷阱”。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审题,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听学生说"这题不会做""那题又错了",经常落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可是经老师一点拨,又觉得很容易。这种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学生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怎样帮助学生跨越"陷阱"进行"自救"?在实践中我通过构建解题思维程序,使学生的审题、析题思考方向变得有序,顺利跨越题目陷阱,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一、构建解题思维程序,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  相似文献   

14.
《电磁学》习题中有许多“陷阱”题,它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当同学们遇到这类习题时,很容易掉人“陷阱”。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一、巧妙转化。避开“陷阱”命题人往往根据学生习惯于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设置“陷阱”题。如果不转化思维角度,就会掉人命题人虚拟的“陷阱”中。图1例1:如图1所示,磁铁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有一导体处在磁铁中心垂直斜面的正上方,当导体中通入方向向外的电流时,磁铁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N 和 f 将:(A)f 不变(B)f 增大(C)N 增大(D)N 减小本题陷阱:以磁铁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5.
姚成 《中学理科》2006,(3):40-41
在高中化学试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考查考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6.
在重视力学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笔者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着重从“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学生应答选择题的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在选择支中巧妙、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练习,是习题教学中训练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合理地设置“知识陷阱”,有目的地设置干扰支以提高选择题的编制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物理命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矫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一些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力学解题做了一些探究:在重视力学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把学生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了“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练习中,为了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易产生思维偏差的练习题,诱导学生误入“圈套”,落入“陷阱”,而后促其反思、剖析、矫正,化错为利,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数学知识,以利形成准确、灵活的解题技能,促进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