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分析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组成及其量化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年鉴》采集全国16个地区的创新政策面板数据并进行赋值。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探究政策工具间的协同作用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为相关部门制定创新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1 引言自1980年以来,中国关于生产函数的研究逐步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一些限制因素,如数据不完整问题,大部分研究仍然集中在理论阶段,而不是应用阶段.在现有的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关运用生产函数确定中国整个工业、部门工业和不同规模工业的要素生产率变化、规模报酬程度、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率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数量的系统分析。另外,中国基础工业结构的最合适的生产函数(C—D,CES或其他生产函数)形式仍然没有解决。我们认为所有这些问题对于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估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FONT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本武 《科研管理》2011,32(1):10-14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1996-2007年31个两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知识生产函数理论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实现对中国工业行业知识生产函数的估计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中存在无效率;各工业行业研发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并没有表现出随时间提升的趋势。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赵丽霞  魏巍贤 《预测》1998,17(6):32-34,49
本文将能源作为新的变量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扩展后的生产函数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统计效果。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要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技带动经济发展产生的时滞效应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知识外溢效应,对目前的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了2004~2009年中国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关系.首先运用灰色时滞关联分析确定科技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滞后期,然后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引入考虑时滞的技术知识存量代替研究与实验发展(R&D)投资额进行计算,得到中国科技投入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6.
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为背景,借鉴由菲德提出的两部门模型来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江苏省经济部门分为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两大部门,并以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最终的计量模型,然后根据《江苏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了信息产业部门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揭示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生产–分销库存的动态性受需求模式与特征的影响进行仿真研究。第1个模型考虑三种不同的需求特征对生产–分销库存的影响,设置三种不同的需求函数,其中包括阶跃函数,正态函数和正弦函数。通过仿真比较不同需求函数的牛鞭效应。研究得出需求函数为阶跃函数时,它的牛鞭效应最大,正弦函数下的牛鞭效应不大且当需求函数增加一倍时,牛鞭效应几乎没有变化。需求函数为正态函数的牛鞭效应适中且当随机函数增加时牛鞭效应变化比较明显。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考虑了Markov随机过程等因素,模拟一个市场由于营销策略导致产品需求变化后的生产分销库存变化过程。通过模型的仿真研究,得出Markov随机过程中市场占有率的单调性与库存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学者利用生产函数法模型对我国区域、企业及行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研究现状,通过归纳对比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可以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区域、企业与行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特点及其制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孙旭东  李成刚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97-100
借鉴前人对生产函数的研究,应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生产函数进行初步探索。分别从地区与行业层面研究内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他外资企业以及全部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函数,并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10.
谢光亚  李洋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3):73-75,102
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并通过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部门的有关数据,发现落后地区在外商技术溢出方面存在后发优势,为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技政策对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科技政策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的尚未见到,所以,无法较为准确的评估科技政策对于技术绩效乃至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特色和理论意义在于,尝试通过量化科技政策,建立经典的计量模型来客观评估中国科技政策。本文收集了1978-2006年国家颁布的技术政策,并从中选择与科技创新最为相关的423条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定量描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轨迹。本文发现: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显示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国家对技术的高度重视,政策协同程度也在迅速提高;技术政策话语权分布不均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制度路径依赖和部门利益之争。本文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是将科技政策变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科技政策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更进一步,本文还探讨了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并通过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部门的有关数据,发现落后地区在外商技术溢出方面存在后发优势,为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唐力  陈超  庄道元 《资源科学》2012,34(4):740-748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关于实质性派生品种的规定成为焦点问题.本文基于1999年-2009年中国21个水稻主产区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派生品种豁免制度下原始品种对水稻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并运用扩展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9年-2009年中国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生产平均遗传贡献仅达0.25,原始品种遗传单一性并未呈逐渐增强趋势,并且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改良的遗传贡献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1.6%.因此重视原始创新的创造与有效运用,有利于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生产水平.在育种角色分配上,公共部门应着重承担基础研究类原始创新活动,在应用基础类原始创新发展策略上,政府应支持有益于新品种不同生产特性改良的育种研究与保护政策,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体现型技术进步在定量估计技术进步对一个经济系统(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部门等)产出增长的贡献时,一般先要估计出该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定量估计一个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时,大多数学者都是以R·M·Solow1957年提出的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如下: 假设被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可用如下形式的生产函数来描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产函数模型中测算资本投入指标值的固定资产存量难以确定,并且传统生产函数模型未考虑资本、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时滞与延迟效应等问题,从动态而非静态的角度,构建时滞灰色生产函数,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确定时滞阶数。在对生产函数指标值进行准确衡量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法对我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量,经实证分析说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两次农业普查对农村主要基础设施的调查资料,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公路、码头及铁路三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水路和公路的普及程度对中国各省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铁路运输网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改进效果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面向产品需求不确定的排污权交易企业生产决策。首先,在确定生产技术的条件下,针对产品需求不确定性,建立企业收益函数,然后,基于最小、最大后悔值准则,构建企业生产决策鲁棒模型,求解相对最优鲁棒生产决策,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说明本章模型的应用,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决策者应对不确定决策提供建议,提高企业对排污权交易机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钻井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动态C-D生产函数理论,确定钻井生产函数的各经济量,通过收集一钻井企业1985-2006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模型参数,建立了钻井企业钻井生产函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根据估计的生产函数模型,对钻井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在罗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卢卡斯把人力资本内生化的思想框架,内生化RD和人力资本,构造了一个新的内生增长模型,通过Hamilton函数推导出均衡解,并分别与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的均衡条件进行比较,发现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对提振经济都很重要,但人力资本部门的生产效率对提振经济更为重要。然后利用2008—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佐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还发现研发资本投入具有外溢效应,透过人力资本,研发资本的作用被增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中国高技术产业研究部门与开发部门之间的关联模型,运用动态网络SBM模型测度了2010—2013年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总体效率、时期效率、部门效率以及时期部门效率水平。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距明显;大多数省市高技术产业研究部门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度低于开发部门;研发经费、人员及专利等投入要素普遍存在冗余。今后应从强化高技术产业的基础研究、加强区域技术资源整合、提高专利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研究和开发部门的创新能力协调度及技术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