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市场竞争中的网络外部性效应: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帅旭  陈宏民 《软科学》2003,17(6):65-69
本文研究了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由于存在多重均衡以及正反馈效应,因此往往表现出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并且对用户基数以及互补性产品的管理将是决定市场竞争的关键。最后,本文通过VCR产业中VHS与Beta的竞争案例来研究网络外部性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网络外部性看我国通信产业的3G标准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网络外部性理论,通过相关模型研究中国通信产业的3G标准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由于存在多重均衡以及正反馈效应,因此往往表现出路径依赖以及市场锁定的格局。提出了管理预期以扩大用户安装基础、强化产业联盟、加快技术创新、慎选3G许可时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宏伟  陈忠  孙武军 《预测》2007,26(5):75-80
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是网络经济最为显著的两个特征,深刻影响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各种竞争行为。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中,企业产品的兼容性竞争战略关乎企业竞争的成败。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面对潜在竞争企业的市场进入威胁时,在位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位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偏好以及进入企业对进入兼容性市场还是进入非兼容性市场都取决于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大小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市场进入成本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标准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高级形态,也是具有网络效应产品竞争的主要方式。与传统产业不同,具有网络效应特征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其技术标准化过程和市场竞争中,网络效应发挥重要作用,标准的网络效应使其市场价值会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而增加,从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标准竞争的结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基于其庞大的消费者基础,可以发挥其国内标准的大国效应,取得国际标准竞争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5.
网络效应下企业自愿性创新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有网络效应的市场中,企业往往采取自愿性创新披露的策略,这与传统的观点背道而驰。为此,建立了一个网络效应下的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研究市场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竞争者的产品可替代程度和企业的创新程度对企业自愿性创新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强度和竞争者产品可替代程度对企业自愿性创新披露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程度对企业自愿性创新披露程度具有负向影响。企业的创新披露决策是在综合权衡以上因素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之后所作的理性选择。并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企业管理者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启示,同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动态博弈的方法研究了在网络外部性特征显著的本国市场中,当政府对进口企业征收从量关税时,提供具有纵向差异产品的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价格竞争和兼容策略问题。结论表明,网络外部性加剧了国内外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但相互兼容可以弱化竞争激烈程度,因此二者都偏好兼容;关税对质量差异具有强烈的替代效应,适当的关税水平既有利于本国企业成长又有利于国外企业的市场进入;边际兼容成本的大小决定了国内外企业的最优兼容水平的高低,即决定了谁具有更强的兼容动机。文章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企业的兼容性决策和政府的关税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在整个电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倍受世人关注。特别是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重组后,成立的新移动、新联通和新电信,分别持有了3张不同技术、不同成熟度的3G牌照,为重组前一目了然的未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带来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鲁皓 《软科学》2012,(1):137-141
在考虑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从多种技术同时扩散的视角出发,采用仿真模型分析消费者交互作用对网络外部性市场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聚集效应是驱动网络外部性市场技术演化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演化的均衡结果呈现为赢家通吃或多种技术共存。聚集效应使得消费者选择出现"局部偏差",即采用的技术并非是整体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当消费者交互作用的聚集效应越强,技术演化均衡结果往往是多种互不兼容技术共存;当消费者交互作用的聚集效应越弱,技术演化则趋向于赢家通吃。此外,这种聚集效应还会影响企业扩大安装基础和加强市场沟通这两种技术竞争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消费者效用角度研究了一个网络音乐厂商与一个传统音乐厂商构成的双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产品定价策略,构建Hotelling博弈模型,探讨了网络外部性对音乐厂商最优定价、利润变化趋势和市场盗版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网络外部性时,不论网络音乐厂商还是传统音乐厂商,产品价格都上升;网络音乐厂商的利润必然上升,而传统音乐厂商的利润可能下降。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增大了整个音乐市场的需求,盗版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盗版市场份额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外部性环境,本文构建了链与链数量竞争模型,识别了纵向联盟的形成机制,给出了供应链联盟中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的选择范围,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强度系数和供应链数量竞争强度对收益共享比例范围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地影响竞争强度时,纵向联盟的收益共享合同能够实现零售商和供应商收益的改进;当网络外部性强度强烈地影响竞争强度时纵向联盟失效。  相似文献   

11.
市场效率计量方法及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荣华  达庆利 《中国软科学》2004,(3):144-147,156
针对EMH理论无法给出一个综合性的市场效率指数和难以深入认识同类市场间的效率差异以及各种检验方法导致结论不同等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DEA理论的市场效率指数计算模型及市场有效性检验的非参数方法,不仅给出了市场有效性的直观度量,而且可以通过与市场指数的对比研究判断大盘走向,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研究期间大盘指数变化较大,但市场效率指数清晰地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增强的变化趋势和不同市场间的效率差异。  相似文献   

12.
技术市场建设及市场环境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情报科学》2004,22(1):29-33
本文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为例,对技术市场的组织体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技术市场模式,指出技术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市场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彤 《中国软科学》2000,25(7):24-27
主流的金融学理论是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而有效市场理论又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之下的,这种对信息对称分布的依赖束缚了金融理论的发展,使得它在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信息不对同象的分析,推导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风险-收益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有效市场模型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风险-信息-收益模型的一个特例,从而将信息对称的有效市场理论推广到更一般的信息不对称条  相似文献   

14.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有机构成。只有不断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借助于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确保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协调统一,从而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协调发展,有效发挥金融市场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5.
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是否有效率及其效率的高低,对其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至关重要。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海股票市场已达到弱型效率,但还不具有半强型效率。而我国资本市场要长期、健康地发展,必须提高其效率,论文针对这种状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市场开发活动对NPD项目绩效的影响.假设为(a)市场进入战略及活动会直接提高创新绩效;(b)市场进入战略在对内外部市场开发活动不断熟悉的基础上正直接影响着创新绩效;(c)内部市场开发战略是在不断熟悉外部市场开发活动的基础上来提高创新绩效的;(d)市场进入过程中创新绩效的效果取决于创新的程度.为了证明假设的合理性,我们利用特定的测量模型建立了有效可靠的方法对134个NPD项目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然后根据路径模型验证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大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进入活动对于NPD项目绩效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市场开发战略及外部市场的开发活动会明显提高NPD项目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电力市场中市场力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SCP分析框架设计市场力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预警模型确定预警界限,根据不同的警限设置预警信号和划分预警等级来构建市场力风险预警系统.电力监管部门可根据预警系统的运作对市场力风险进行调控和决策.同时,为使预警系统能够动态地和全面地监控市场力风险,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市场力风险预警制度;二是适时调整和完善市场力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以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的上证综指、道琼斯指数、日经225指数和富时100指数的日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族模型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股市及美国股市、日本股市、英国股市的波动性统计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我国股市波动性的特点及与国际股市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确实对中国以及其他三个世界重要经济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的金融制度、开放水平和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等差异都对本国股市的风险抵御和恢复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揭示我国证券市场波动的特点和趋势,能够为我国尚未健全的市场监管体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个带有双重反馈作用的异质herding模型,该模型假设金融市场是由不同大小和意愿的经纪人集团组成,两个不同集团发生交易或合并的成功率依赖上一次交易的市场波动程度,交易后亏损方发生翻转和分化的概率跟亏损程度有关.我们认为翻转和分化的概率也跟经纪人集团时市场的信念有关.为此,我们给经纪人集团一个参数k去表示他们对市场的信念程度.数值计算表明在我们的模型中动力学行为明显随k变化而变化,即信念能调节市场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竞争态势 我国产权交易始于80年代中期,最早的产权交易所在1988年产生于武汉,在全国兴起则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当时较为活跃的交易所要推武汉、成都、乐山、淄博、上海、深圳等地.这些交易所主要从事企业的联合、兼并、破产等业务,交易量不大,也不规范,先后被国家明令关闭.只有上海、深圳两家产权交易所,发生违规行为少,得以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