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习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以诸城市西郊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优化小学生学习方式,以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梅丽小学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村内,是一座"城中村"小学。这座与"美丽小学"谐音,又暗含"梅花之香"的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上梅林村暂住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在"阳光德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确立"让每位学生的心灵都充满阳光"的德育工作目标,培养积极向  相似文献   

3.
隋振波 《学子》2013,(5):5-6
阳光最大的特质之一就在于"光明",我校努力探索、秉承阳光的这一特质,以阳光管理追求管理实效。我一直在思考:学校和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才能促进学校和谐高效的发展?如何使老师情感上既接受学校制度,又理解校长?只有让每一位教师都确立一种"这是我的学校"的信念,人人参与阳光管理,才能实现学校管理运作的"自治与共  相似文献   

4.
谭烨 《中国教师》2012,(8):47-51
深圳市福田区的梅丽小学是一所地道的公办学校,其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相较于同类学校而言其实难分伯仲,但因其处于"城中村"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并在生源上受其直接影响,许多不明就里的人索性以为这就是一所"薄弱校"。面对着环境与生源的双重挑战,校长李晖东提出了"阳光教育"理念,在他看来,让以流动儿童为主体的学生们感受公平与关爱远比让他们去竞争来得实在。在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梅丽小学开展了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并朝着打造阳光班级、阳光课堂、阳光家庭、阳光文化等方向努力着,探索出了一条针对弱势儿童的人本教育之路。时至今日,梅丽小学无论在学生状态、教学成效还是科研成果上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虽然仍是一所"城中村学校",但早已摆脱了留给人们的"薄弱校"印象。本期《治校方略》将为您讲述梅丽小学的那些"阳光"故事。  相似文献   

5.
2012年,《青少年日记》杂志社"日记教学研究写作实验基地"在山西省永济城北中学、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初中、诸城市石桥子中心校挂牌成立,并在山西省阳泉市段家背小学开展了一次日记写作培训。2012年11月,《青少年日记》的编辑、记者走进永济城北中学、诸城市百尺河初中、诸城市石桥子中心校,将"日记教学研究写作实验基地"的牌匾交到了学校师生的手中。通过搭建日记教学研究写作实验基地这个平台,杂志社与广大师生互相交流写作心得,与学校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也让更多的孩  相似文献   

6.
"引导师生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让教师享有幸福的教育人生,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成长之路",是我们这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所秉承的教育理念。多年来,我们立足校情,将"阳光教育"作为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强力引擎,成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品质"的重要抓手,追求卓越,崇尚阳光,努力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坚持"托起心中的太阳"的哲学精神,创树"仁爱、智慧、健康、上进"的核心价值观,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公平规范:阳光教育观照下的管理文化近年来,我校一直努力打造公平、规范的阳光  相似文献   

7.
杜红岩 《教育》2014,(29):70
清晨一抹远黛还在低吟浅唱。温暖的阳光攀越上山的脊梁,把大地装扮得灿烂明亮。坐落在湖北省荆门市象山脚下的金象学校,阳光不仅是太阳给大地温暖的眷顾,阳光还是一种理念,一份信仰。让学校成为充满爱与智慧的阳光乐园,金象人满怀美好的期待,在教育这片沃土亡精耕细作,播撒下爱与智慧的种子。阳光教育从课堂开始课堂如何变得快乐生动、妙趣横生;如何让老师挥洒自如,让学生乐在其中,这是我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校找到了阳光教育这把钥匙,开启了四生魅力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成都高新大源学校创办于2006年8月1日,是一所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成都市新优质学校、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成都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四川省小学作文基地学校、成都市绿色学校。学校占地42亩,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55人。学校秉承打造"阳光事业"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实施"阳光文化"发展战略。"阳光德育",引导师生"说阳光话、办阳光事、做阳光人";"阳光活动"让校园生活如阳光般多彩;"阳光团队"倡导教师们"做一束有力的阳光";"阳光少年"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学校是培育花朵的花圃。在阳光下,孩子们快乐地成长着。可仔细一看,在灿烂之下,还有那么一些孩子躲在别人的影子下,低着头。如何让这一群孩子也阳光起来?让我校的体育活动成为孩子们阳光的起点?针此此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12,(4):4
阳光,象征着光明、温暖和幸福,"寻阳"意即追寻阳光。作为新优质学校之一的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在"寻阳"文化的滋养下,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及内在需求,让阳光般的关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我校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文化校园,享幸福人生"的发展目标,以"阳光教育"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通过阳光教育,让校园充满光明和温暖,让阳光、爱与善良充溢每一个人的心灵:让"阳光"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每一项工作之中.送给师生阳光人生、幸福人生.让学校这个精神领地,成为师生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时倍感幸福、令人神往的阳光乐园.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阳光体育运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来,阳光体育运动内涵的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科学、清晰和合理的阐释,且存在许多理论层面上的认识局限。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阳光"承载了三层含义:离开室内环境,享受自然"阳光;"让学生沐浴党中央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政策"阳光;"改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让青少年学生身心"阳光"。阳光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应理解为全社会参与下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运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体育",其本质就是学校体育。为了更好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健康长久有效开展,需要进一步借鉴和移植健康促进理论,改造成适合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阳光体育"是国家近几年来积极号召和倡导的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其宗旨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体育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重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风气,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创办于1914年。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1860人,辽宁省骨干教师5人,大连市名师1人。学校以"为学生的阳光人生奠基"为宗旨,坚持"让学生的全页发展充满阳光,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充满阳光,让学校的内涵发展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努力成为一所管理先进、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相似文献   

15.
让"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如何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让学校的"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呢?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突出了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其开展的目的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智力轻体能"的教育观念及青少年体质健康方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学校教育,以培养人的全面、充分发展为旨归;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主阵地。保障人民的表达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就必须确保学生的课堂表达权,让学生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8.
<正>挖掘学校历史,在历史中汲取养分,提炼办学特色,注入新的活力,是校长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石榴树随处可见,每逢毕业季石榴花如火,硕果累累。石榴果"千房同膜、千籽如一"。学校围绕"金石榴"这一主题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借用石榴果的喻意,希望师生团结奋进,期盼培养的学生个个成人成才。让师生沐浴学校文化的阳光漫步于石榴飘香的海陵学校校园,师生的整个心灵都会安静下来。石榴树下、紫藤花架下、竹  相似文献   

19.
"具有儿童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召力的学校,必定为儿童留下一生值得回味的生活。"我们洮南一小以阳光情怀"播撒尊重、传递温暖、分享幸福",把学校打造成"普惠、自然、润泽生命"的文化场域,成为孩子们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家园。让师生在阳光教育的呵护下,尽享阳光的普惠与恩泽。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以"营造自由灵动的发展空间,享受幸福成长的阳光教育"为办学理念,以"阳光教育"思想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教师拥有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让学生拥有快乐滋润的童年岁月。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课程图谱,借鉴阳光三原色"红、绿、蓝"的特性,开发建设红色课程即德育活动课程,让孩子们在温暖中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