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要求]读书的见解和感受习作指导"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后写下自己的感想,能使同学们从这个"高尚的人"身上得到更多的收获。要写好读书后的感受和见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仔细读书,准确把握中心  相似文献   

2.
<正>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的召唤,要求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3.
巴金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生活习惯,用最静心的阅读来滋润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与智者为友,与经典交流,与高尚对话。读书能够更好地塑造人格,培植思想,丰富情感。读书使教师远离贫乏、平庸和浮躁,让教师的思绪更加缜密严谨、敏捷  相似文献   

4.
在《广州日报》上看到苏北的一篇文章,他谈到自己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能进入另一种生活。之后从"另一种生活"里走出来,人便有一种甜美的、满足的感觉。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为什么阅读会给人带来这么一种感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乐趣     
读书,就好像品尝浓浓的奶茶,喝完一杯,仍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使人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境界、一种执著。抛开周围一切锁事,独自去品味书的韵味,在书的海洋中畅游。读书是一种需要。读书可以过滤世俗的尘垢,也能抚平心灵的伤痛。没有落差、没有害  相似文献   

6.
一、读点书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  相似文献   

7.
曾看过一句话,深受触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然而,据调查,包括教科书在内,中国人均每年读书只有5本,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现象令人忧心。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我接任新一届学生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古今中外,关于书和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使人完善和充实。"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人的阅读史,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对社会的作用;一个群体的阅读史,直接反映出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一个民族的阅读热情,直接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文明高度、创造能力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9.
每次,看到“读书”两个字,小禁想起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渎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书的意义深远,尤其对于教师群体,读书更是一种提升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你读书了吗?"这既是亲切的问候,也是深沉的鞭策,更是莒南县第五小学(以下简称"五小")每位师生的座右铭。"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成长史。"五小建校以来一直秉承"用阅读引领精神世界,用书香浸润稚嫩童年,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学生知道读书的态度;读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学生知道做人应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能明理,读书能修身,读书能养德。为此,教师要读书,教师必须读书。教师只有把读书视为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用现在的知识,培养好未来的人。优秀的教师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读书是教学的需要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扪心自问:教书,没有"书"教什么?不读书怎么教?多少教师任教很多年,有的到退休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因他们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因而,他们只能机械地重复工  相似文献   

12.
张其莹 《甘肃教育》2014,(21):68-68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读书是否该成为一种职业,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断言: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读书具有其专业价值。一、生成专业智慧教师是需要一种专业智慧的,没有这种专业智慧,教育必然是肤浅的。教师的专业  相似文献   

13.
<正>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无味,面目可憎。"要想使自己的面目不让人憎恶,那就需要美容。有人说:"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剂,你再化妆、再打扮都是要老的,唯有一样是让人不老的,那就是读书。"曾有学者提到读书的重要性。的确,读书是一种深层的化妆,特别对女性而言,读  相似文献   

14.
<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为阅读的人打开了通往美好世界的大门。阅读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读书形式,区别于其他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是读者通过自己的阅读行为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属于一种自觉的行为活动。人们通过读书使头脑变得充实,使内心变得更有自信,从而远离庸俗和肤浅。知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  相似文献   

15.
高考这种改变命运的"神奇"魔力,今天依旧.教育其实已不需要这般"神奇",而需要回归平淡,将读书变成每个人日常的需求,甚至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陈瑛 《考试周刊》2010,(22):52-53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能帮助儿童在畅游书的海洋时认识人性,领悟人类高贵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所以,一个人的童年是需要阅读,需要故事,需要文学的陪伴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的高度,读书的效度决定人的深度。"一个人不读书,必将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从小处说,读书是为人的生命奠基;从大处说,读书是为民族的兴旺发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养成越早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就和其他习惯一样。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19.
小编点评:用"恩怨情仇"串起自己的读书故事,新颖的创意,风趣的语言,写出了小作者真实、生动的读书经历,让人印象深刻!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丹东市六纬路小学是一所拥有40余年历史的名校。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推进养成教育,提高人才素质”为办学目标,把读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全面营造“书香校园”,增强人文底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美化心灵。一、提高认识,唤起心灵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读书习惯的培养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以“读”促教,以“读”协教,以“读”助教。1、多方推进,培养一支爱读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