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90年代后期,"学社融合"理念开始在日本社会普及,并在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推进。相比明确划分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彼此领域及职能,强调"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的传统"学社结合"论,"学社融合"论更为注重的是在教育整体框架下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资源的交汇融合。日本从"结合"走向"融合"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践经验为我国探索"学""社"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构筑校内外整体教育实施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是中国教育发展史的两个关键词,如果把"教育输入"比喻为教育发展的"明线",那么"教育自觉"则是一条"暗线",二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清末以降,面对西方列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入侵,中国教育"自觉"意识迅速萌发,并用于指导"教育输入"——标志着近现代教育"中国梦"的启程。"教育自觉"萌发后,多维度地规范着"教育输入"活动。在"教育输入"视野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育自觉"的系统化趋势逐渐明显,呈现出"教育思想自觉——教育输入自觉——教育制度自觉——教育实践自觉"的立体发展态势。同时,"教育自觉"的水平提高推动着"教育输入"的发展。虽然起步期的"教育自觉"显得相对稚嫩,但并不削弱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曼曼 《教育》2012,(17):22-23
开放大学要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致力于开放教育,在过去"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实行"因材施教",实现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并重,在学习型社会中培养许许多多作为"人"的人,真正实现由"教育选择人"过渡到"人选择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一些教育技术从业者据此认为"摄影"与"摄像"课程不再重要,甚至提出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取消这两门课程,本文从教育技术产生的根源、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技术中媒体的发展变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摄影"与"摄像"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规律、时代特征和改革方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遵循和未来道路,它与毛泽东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三个面向"是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要求,它指明了"立德树人"基本路径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苏州市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因此,区域范围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由"有学上"逐步升级为"上好学","学有优教"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目标已成为江苏省县域教育发展之追求。"学有优教"是在实现了"学有所教"目标的前提下提出的更高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同"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的内在规定一定是相同的。何为教育?教育其本质意义是对人性涵养和生命关怀,是促进自我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激励每一个人最大可能的充分发展。教育是解放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是以人性的本质所需要的方式尊重人的尊严,让其获得健全的人格、自由的能力、理性的精神、卓越的德行、独特的个性,而不是束缚、压抑、限制人的天性天赋。教育不能离开这个终极意义的"同"。教育发展应有的内在规定必须要"同"。教育是一个彼此关联且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节"前夕,临高县委县政府在临高二中广场隆重表彰一批"十佳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临高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为了更大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的献身教育事业,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动临高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县委县政府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了吴年旗等10位"十佳校长",王小健等50名"优秀班主任",陈小阳等100名"优秀教师"。(王振声)  相似文献   

10.
何谓和诣教育?即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当前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背景下,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张扬学生个性,发扬教育民主,才是教育工作者构建民主和谐教育的正确选择.松滋市实验小学以生为本,在构建民主和谐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时代进步了,教育发展了,人们对当下的教育却不够满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教师充满了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家长、校长也侈谈"幸福"。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马卡连柯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  相似文献   

12.
地方院校专科人才培养在注重应用型的"术"的基础上,加强"学"的内蕴和内容,为学生奠定一生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教育的本质诉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长沙学院秉承重塑高职院校的品格和价值取向,将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科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学"与"术"相结合的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是融审美形态教育、美感教育、情操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讲求对人性情、性格的完善和发展,注重对人的情感培养。从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高校需要重视美术教育的对人的"陶养",做到美术教育"技"与"艺"并举,在过程中实现"陶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呼唤政府下大力气,振兴教育事业。江苏省丹阳市在面对城乡小学教育的"逆流"中树立改革的大旗,采取宣传引导中推进"教育均衡"、政策干预中实现"教育优质"、行为实施中展现"魅力教师"等措施。让教育从均衡走向优质进而走进魅力,丹阳的教育真正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该模式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逐渐显现出其特色和优势,它不断推动云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科技的协同创新,也极大地改变了师生获取知识和交流的途径。在这种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教育"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和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教育宣传报道,就是明天的教育发展历史。2002年,《人民教育》第3期刊发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中,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后来"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国策"。近几年来,《湖北教育》重点推出了黄梅、崇阳、襄阳市襄城区、宜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假设,将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趋大学化"阶段和"大学化"阶段。"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被置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而"趋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大学化教师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文化氛围、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为此,"趋大学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在学科综合化程度、学科学术性积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以教师教育的定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赵浩军 《教育》2011,(4):25
从教育发展外部环境看,"十二五"期间将是教育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特别是会议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将为"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森林式"教育可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森林式"教育关注教育的全体性和公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假设,将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趋大学化"阶段和"大学化"阶段。"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被置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而"趋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大学化教师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文化氛围、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为此,"趋大学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在学科综合化程度、学科学术性积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以教师教育的定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