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不友。这三篇文章之所以流传千古,久诵不衰,是因为作者在文中倾注了令人震魄动心的真情。 写真实的自我,抒真挚的感情,是作文的灵魂。自话题作文诞生以来,题目中往往有这样的启发性导语:“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吗?”“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和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也都有这样一个导向: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所涉及的都是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内容。这类作文常常能触发学生流露出真  相似文献   

3.
[习作要求]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习作指导想要将作文写得精彩动人,就要在"真"和"新"这两方面下工夫。写真实的自我,抒真切的感情,是作文的灵魂。写作本次习作时,同学们要表达出真情实意,从"自我"的角度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4.
感悟能力对于写作尤为重要。作文总离不开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受。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经历人人都有,而感受体验未必个个均具,它需要一定的感悟能力。那么,什么是感悟?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而产生的思想、感情和道理就是感悟。这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础。有了感悟,写出来的文章就感情真挚,气象峥嵘,见解深刻。由此可见,感悟能力的深刻与否决定着作文的优劣。那么,如何培养感悟能力呢?一、仔细观察是感悟的基础观察是感悟的基础。通过观察,从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特…  相似文献   

5.
作文姓啥     
作文姓啥 ?作文啥都姓。作文姓“美”。作文要有优美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读起来才使人赏心悦目。作文姓“真”。作文要有真实的感情 ,真实的语言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自我。作文要真实 ,不能弄虚作假。要用你的真情实感去融入写作 ,融入生活 ,融入这令人好奇的大千世界。作文姓“情”。有情才有文 ,好作文更注重情感。用心去写 ,用情去创造 ,百态人生 ,尽在有情的文章中。作文姓“笑”。笑看人生 ,笑出自我。当你看到一篇语言幽默风趣 ,真实反映生活百态的文章 ,或用讽刺的笔法反映人生丑态时 ,你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作文姓“异”。现代人…  相似文献   

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依据“大语文作文”教学观,对学生作文的首项要求是“求真”.也就是要求文章要以真实为本、为务。“真”是文章之骨,那么对于记叙文来说,真情永远是基础,学生只有从真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实实在在的人,叙述真真切切的事,由人而起,缘事而发。才有情可抒,有所感悟,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作文的“课程目标”中指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一切 ,可以说是吹响了扫荡以“假话、空话、套话”为特征的“灰色作文”的进军号 ,同时郑重地让“绿色作文”登堂入室。那么 ,“绿色作文”的纯天然性体现在哪里呢 ?简单地说就是真实 ,即说真话 ,写真事 ,抒真情。唯有真 ,方显其美。《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已明确指出 :“要求学生说真话…  相似文献   

9.
王玉强 《山东教育》2000,(14):18-19
新概念作文比赛”是由《萌芽》杂志与7所国家一类重点大学举办的一次作文比赛形式。1999年1月举办了首届比赛,结果有7名高三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免试录取。“新概念作文”的所谓“新概念”,其含义是“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新思维”就是讲究求异思维、多角度思维,突破原来的一些思维定势,用新的视角关注人生与生活;“新表达”就是不拘形式,不拘体裁与题材,不规定题目,只限定字数在5000字以内;“真体验”就是真实、真诚、真挚地感受生活,表现真情。评委由全国著名作家组成。举办这样的作…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作文中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又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同学们只有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才能酿造出美文来。如何感悟生活写好作文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感情真挚”也是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在中考作文的评判中,阅卷老师也把文章能否做到“感情真挚”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海螺 《课外阅读》2011,(6):286-286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提倡学生在写作文时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说真话,引导学生述真事,启发学生抒真情,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来感悟生活,把身边熟悉的一切,变成生命中最美丽的景色!让每一次习作,都成为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何谓创新作文?我想,只要是学生作文灵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就是写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吾手写吾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从2001起,高考作文中就增加了“感情真挚”的写作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好文章来,而不是虚无、空洞的文章。可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不少同学的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要么是“矫情”,要么就是“假情”。  相似文献   

15.
胡增发 《语文天地》2011,(18):31-32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的感染力的大小决定于三个条件: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艺术家的真挚程度如何,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他写出来的感情深度如何。"对这段话加以分析,可以看出文学作品要有感染力,离不开感情。文学大师充分肯定了感情的价值。看到这里有些同学会说,我有情感,可就是写不好作文。笔者想说,你固然有情感,你的情感有何特点?不妨让我们走进文章中去分析这几首诗词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始终要突出“真”、“实”、“乐”三个字。一、求真所谓真,首先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充满真情地叙写客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很好地解释过这一点:观察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思维源泉。为此应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走进电视,走进集贸市场……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这是一种发展智力、提高写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倡导作文个性化,体现自由作文的精神,高考采用了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开放式话题作文形式,并在实际操作中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评分细则。这些细则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作文个性化的要求,是顺应时代、顺应人才培养趋势、顺应高考体制改革的举措。如,基础等级中的“感情真挚”,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新”等指标都负载了引导学生自由作文、自主作文,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文的使命。“感情真挚”是作文个性化的必备前提和条件要达到“感情真挚”,学生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  相似文献   

18.
任丽凤 《成才之路》2013,(29):48-48
近几年来,无论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还是试卷中的作文要求,都强调一点“自然流畅表达真情实感,抒发真挚的感情”。可见,叙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表现真实的自我的作文才会令人赏心悦目。这正是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然而,我们平常在教学中所看到的学生的作文却极少有让人为之心动的。这些作文有的是记叙小学时代,幼儿园时期的事情,情感中还带着几分稚气,有的似流水账,感情苍白,毫无感人可言,有的是模仿范文,矫揉造作,甚至为了感人,胡乱编造事实,可谓“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抒发真挚的情感,写出真实的自我呢?  相似文献   

19.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何才能计学生乐于写作,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有真情实感,首先要会观察生活,并有创作激情,这样,他在写作中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怎样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激发创作热情有效地结合起来呢?我市语文教研室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趣味大作文”课题研究,本人也参与课题的实验,其中有不少收获,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灵、情感、情绪和状态,适度调控,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