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为第二语言(英语)师资培养概念问题上出现的三次不同提法,分别映射出英语师资培养的三阶段。在不同阶段不同特征的教师培养方案中培养出扮演不同角色的英语教师—"教书匠""教学艺术家"及"真师"。为搭建有助于英语教师发展的平台,促使其成为"真师""一对一"学习制和名师工作室为我院英语教师铺设了自主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上出优质课的基础,是教师将课程转化为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桥梁。克拉克和英格在探索备课怎样影响教师课堂活动的研究中,对早期研究进行回顾,发现备课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1]。这一基础领域的研究对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有重要意义。回顾国外备课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3.
李懿然 《海外英语》2012,(19):104-105
该论文通过对北京市崇文区一所高中一年级的四位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旨在揭示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课堂上口语使用情况及各自的优点。选择这四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拥有相等的学历,但根据她们的教学经验,可以把她们分为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该研究主要是想找出这两种类型的老师在课堂上英语口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该论文通过对北京市崇文区一所高中一年级的四位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旨在揭示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课堂上口语使用情况及各自的优点.选择这四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拥有相等的学历,但根据她们的教学经验,可以把她们分为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该研究主要是想找出这两种类型的老师在课堂上英语口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角色的概念 “教师角色”通常指的是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从此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的密切关系。只有当我们充分且正确地解读出教师角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教师角色的成功塑造与教师专业化可以说是同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沈旎 《河北教育》2007,(2):35-37
一、从"教师培训"走向"教师研修" "教师培训"是一个常用词汇,随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师培训的关注,它逐步变成一个热点词汇,培训的名称也更多地采用"教师研修"或是"教师研训".语词的变换,传达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多的是在教师学习方面某种思想或是态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围绕幼儿园教师如何与祖辈家长沟通这一问题,运用访谈法对来自N市4所省级示范园的14位教师(其中有2位是园长)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对教师在访谈中所使用概念的逐级编码分析,研究者认为,教师与祖辈家长沟通时宜持"道德沟通原则"。这一原则既要求教师在认知上有所自律,也要求教师在行动上表现出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8.
论教学专业化的理论挑战与现实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从政策文本上已经将教学视为专业,也将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但在现实层面上,教师专业性并不高,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也没能体现出一个成熟专业所拥有的基本特征。究其根源,是专业化的特质模式长期占据理论界的话语空间。教学专业化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外烁的“特质”,而非对自身特色的发掘、展示和张扬;是对专业形式的过度关注,而非对职业内容的细致推敲和精致构建。目前,教学专业化绩效不显著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能力太弱。因此,将关注视角重新放在教学上,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探寻教师专业性提升的可能,在重新设计权力关系的过程中找寻教学专业化的出路,就有一种战略转移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对教师自主在教育实践中的关注,在外语教育研究中,国内已对高校英语教师自主研究这一课题做了一定的探讨分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以文献研究为依据,根据CNKI上检索出的有关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自主研究的文章(2005-2010初)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国内高校英语教师自主研究的背景、方法、内容及发展趋势.并通过参照国外有关教师自主研究,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探讨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自主研究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11.
木铎金声是儒家对教师的一种文化想象和价值推断,阐明了古代教师的基本操守和意境。家国情怀是教师的人生意境,孔颜乐处是教师的学术意境,有教无类是教师的教育意境,诲人不倦是教师的教学意境,切磋琢磨是教师的创新意境。实行合理的教育治理,放松对教育的行政干预,回归儒家的教师意境,使教师能够自由地发出木铎金声,可以为中国教育的复兴辟出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2.
陈雪莲 《学苑教育》2012,(19):59-59
教师的仪表显示出教师的外部特征,透视出教师的内在气质。衣着、发饰、举止、姿态、表情等,是个体品质中最易察觉的部分,而端庄的仪表更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行为规范。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研究高中英语教师的仪表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教师情感表层表达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它是指教师抑制自己真正的感受并伪装出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情感行为。就其产生而言,基于师生交往、学生发展以及教师身份的思考是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作为教育管理手段和避免真实负性情感产生则是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从对学生的影响效应上看,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效应,而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顺应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光明之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潜在素质发展成自己的个性内涵.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特色魅力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特色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教学上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品质。任何一名教师都需要在课堂的舞台上确立自己的思想和地位.追求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而特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主要区别也在于他是否具备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学校组织公平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组织公平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三种类型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职业中学)的130名被试者进行测查。其结果:一是各类学校中学教师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学历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学校组织公平感的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在性别这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学历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而且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容易获得组织公平感,重点中学的教师与职业中学的教师在程序公平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三是学校组织公平感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组织公平感越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去美国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外国教师越来越多,这也成为美国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进口教育者。从其他国家招募教师,反映出美国基础教育教师不足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内改善师资状况的努力,并将教师短缺的危机转嫁到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教师联合会对美国进口教育者现象作了调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师情感表层表达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它是指教师抑制自己真正的感受并伪装出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情感行为。就其产生而言。基于师生交往、学生发展以及教师身份的思考是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作为教育管理手段和避免真实负性情感产生则是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从对学生的影响效应上看,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效应,而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的实践情境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场景。在这一场景中,教师的专业活动依赖一定的知识基础,即“教师知识”。教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重构而积累起来,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又被称为“缄默知识”。在这种意义上,教师知识是一种来自专业生活场景的实践智慧。通过教育叙事可以有效彰显这种实践智慧,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智慧分享,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希望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多多从各个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打造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珍 《甘肃教育》2008,(14):20-21
在中外教师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中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为此,本人对中外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差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外教师提问策略的差异,以及该差异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从而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摸索出新的方法。本调查采取听课记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学生.内容涉及到学生对中外教师提问时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