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绮琴 《广西教育》2012,(38):39-40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对现代化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称为机测)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所谓机测,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进行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测试。"上声"是应试人在学习普通话和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产生问题较多的一种语音现象。本文重点论述准确应用上声的具体情况,上声变调的具体规范以及在朗读和命题说话中的规范,以加强应试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声调的规范程度,提高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3.
宋淑媛 《考试周刊》2007,(37):130-131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考的是应试人说普通话的水平,要求语音标准,词句规范,表达自然、流畅。朗诵、背诵、演讲等腔调及使用方言词、方言句式、时髦用语等都偏离测试要求,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中,第五项测试内容是不少于三分钟的命题说话。它依据科学的评价体系,基本能检测出应试人真实的普通话说话水平。应试人通常感到本项测试较难以应对,实际测试时失分率高,所以,如何应对该项测试,提高得分,值得探讨。应该说了解说话测试项的基本要求,克服说话测试项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应对测试的基本保障,而这一探讨,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理论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说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影响应试人"说话"题测试的地域、城乡差别、应试人性格、学习时间长短、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四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濮家斌 《宁夏教育》2004,(12):29-30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当前,我区教育系统中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题型有四类,包括:(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10分),(2)读多音节词语50个(20分),(3)朗读作品(30分),(4)说话(40分),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一题,具有口语的语体特点,属于文学语言的口语化形式。应试人组织话语时,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语篇的建构以及辞格的采用等方面要紧紧围绕这一题的口语化特点和规范性的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要把握好口语化的体现,培养良好的普通话语感,保证评判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口语能力。虽然“说话”的测试标准力求全面考查应试人的整体普通话口语水平,但在实际操作规程中,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暴露出不少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现有的测试内容、测试标准、测试方式等都应作适当改变,才能使“说话”测试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四部分是"说话",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说话"以单向说话为主,必须说够3分钟。与前三项内  相似文献   

10.
柏莹  薛南 《现代语文》2010,(3):16-18
使用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第四测试项"命题说话"仍由人工判分,测试员通过网络测听录音,评定成绩。在计算机辅助测试模式中,"命题说话"测试出现重复无效话语、故意离题或偷换命题、缺时、延时开口、背诵文稿、内容雷同等现象。诸类现象对应试人的测前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优化测前培训模式,是促进PSC智能化测试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所论具有完善PSJC的实际意义,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考点推广。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考察被测试者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的规范和熟练程度,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普通话真实水平,因而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分值最高,对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评定影响最大。但由于评分体系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测试项的测评争议很大,损害了测试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论文根据实际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就“命题说话”评分体系的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彭云帆  隋雯 《广西教育》2009,(31):4-5,11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命题说话测试项的录音出现了与应试人面对测试员人工测试不同的一些情况。例如,机测命题说话中不时出现应试人看错了话题或说错了话题,以及背稿或离题等情况。这些情况在人工测试时有测试员及时提醒而能尽量避免,现在机测评分应当如何处理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以四项考试为准),"说话"项所占比重最大,占40%,是衡量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的核心指标。"说话"项的要求是:应试人没有文字凭借,运用普通话进行单向的口语交流。在实际测试中,应试人常常会用背稿来应对说话,出现偏误。应对的策略是:准确把握说话的特征,加强辅导和培训,修订说话项的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短文朗读主要是测查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书面语的标准规范程度,考核应试人朗读每个字音的标准程度、对短文的熟练程度、朗读的语速是否适中以及语调是否规范等.在实际测评过程中应试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朗读中易出现的问题,应试人要控制好适中的朗读语速、保持正确的朗读状态、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熟练地运用朗读的外部技巧,才能在这一项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项内容是字、词、朗读和说话。应试人在应试这四部分时,首先要注意了解测试范围及形式。应试字词部分时,注意找难点音,注意形近字、多音字,注意语速要均速,声音要坚实;应试朗读和说话部分时,朗读要注意语速、节奏及停顿;说话要思维清晰流畅,还要注意话题的选择及拟定说话提纲。  相似文献   

16.
“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此项对应试者的等级判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试者要取得好成绩,一是要加强说话前的训练准备;二是要注意说话的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四部分是“说话”,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说话”以单向说话为主,必须说够3分钟。与前三项内容相比,“说话”更能有效地考查应试者在自然状态下,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最能体现应试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要做好“说话”测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测试既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以口才为评定标准,而是一种以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为标准,来衡量共同语普及进程和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口语测试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民族共同语进行规范,从而使准确、舒畅、优美的口语表达成为社会交际文明的标志。口语表达技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命题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因此需要得到考生的重视。从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来看,很多应试者在口语表达技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普通话水平及测试成绩造成了不良影响。基于此,分析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口语表达技巧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提高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濛 《文教资料》2013,(12):51-54
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失分最多的一题。在"命题说话"项测试中,暴露了应试者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心理紧张、思维混乱、语音错误频出。本文旨在总结归纳"命题说话"项的备考方略,在正式测试前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让应试者"敢说"、"会说"、"说得标准",通过"命题说话"项的准备切实提高应试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  相似文献   

20.
周啸 《考试周刊》2009,(28):74-75
普通话教学中“命题说话”是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依托的情况下实际运用普通话的能力.是训练和测试中的主要难点。要想提高说话水平,除说话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外,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无论对应试水平还是测试质量、学生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