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文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及安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4.
无差错工作法与体育安全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将会给各个方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提出了基层学校如何运用无差借工作法避免和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适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文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6.
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了学校应对学生承担"教育、管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分析认为,学校承担相应义务的基础是安全保障,而非监护.学校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对学生安全保障义务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风险、责任分配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平衡协调的过程,即确定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分配由学校体育活动所产生的风险,这个过程要有助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学校体育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而且也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处理结果,提出改进对策,以引起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非理性认识和学校对体育活动的过度化管理阻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文章主要运用调查法与文献资料法分析家长、学校、学生和社会对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与家长沟通、培养学生回避危险的能力、重视安全教育及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隐性和显性安全环境,来建立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告知是学校体育活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对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进行了界定,指出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是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其次阐述了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理论基础、风险告知方式与要求、风险告知内容和告知主体及序位,并特别强调体育活动安全协议的告知方式是一种防范体育活动风险、解决体育伤害纠纷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最后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贫困地区学校体育活动现状与开展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北省10个国家级贫困县60所中小学校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此类地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受经济落后的制约,还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冲击。建议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重视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加大投资力度,政策倾斜,完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建设农村体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快乐"和"传统"的学校体育碰撞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乐体育追求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而传统的学校体育重点强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战胜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两种学校体育观念发生碰撞的起因,源于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和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传统的学校体育存在着弊端,这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之处。  相似文献   

13.
论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层次、内容与目标、途径及方法等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正确而有效地指导学校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对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体育本质的问题众说纷纭,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从体育的真义,体育的功效,及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等方面对体育进行了论述,可以看出他所倡导的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体育。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及其责任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校园伤害事故日益增多,处理不当往往引起学生与学校的法律纠纷,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教育部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明确提出:要继续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在各类校园伤害事故中,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要占较大的比例。同时近几年来各大媒体对学校体育教学及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伤害事的故报道也更为关注,报道学生因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学校体育教育敲响了警钟。体育运动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必然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难免会出现意外伤害。因此必须强化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及防范工作。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正确认识学校在校园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性质及其范围,妥善处理好体育伤害事故,对于稳定学校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全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因为意外事故是造成中小学生伤残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家庭的幸福,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通过了解2005年11月14日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沁源二中在马路上出早操跑步,返校途中,发生的一辆大货车撞入学生队伍中,酿成21名师生死亡、18名学生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以及学习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对照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高师体育教学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终身体育是指人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终身体育意识是对终身体育所持的正面认识和态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体育应贯穿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成为人终身坚持的一项活动内容。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适应终身体育需要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高师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角度阐述高师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并探讨高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改革策略,对当前学校正在贯彻实施的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  相似文献   

18.
王占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顾问,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一个编了一辈子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人,一个德高望重的学校体育专家,一个学校体育改革的领袖级人物。王老至今对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改革充满了责任感。他的嗓子不太好,说话声音挺大,经常会激动,最近王老给大家的印象总是脸红脖子粗似的,其实是王老有时血压偏高,还有他老人家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片丹心所致”。——摘自毛振明、赖天德主编的《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钟伟宏 《精武》2011,(5):25-26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为深入了解现阶段我市中学生体育活动状况,有必要对学生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调查及访谈法,在我市的普通中学中随机抽取2 0所学校,对每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作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市中学目前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方面严重不足,且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大部分学校由于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缺乏和体育师资不足等因素而导致未能按规定开足体育课和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建议学校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力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及教育市场需求,近年来有了不少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走进小学校园,体育院系的毕业生也不例外。这不仪给小学的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还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