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辽宁省图书馆举办展览的实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举办展览的优势条件以及展览的意义,提出公共图书馆应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职能,增强信息意识、精品意识、协调意识、宣传意识、效益意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举办展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展示档案馆藏的一个窗口。如何办好展览,把展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通过办展怎样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这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3.
展览--跨世纪图书馆亟待开发的社会教育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展览作为揭示和开发馆藏的重要途径,从展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展览的内容与方式,从展览注意的几个问题诸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的这一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应遵循公益性原则、时代性原则、普及性原则和高质量原则。以重庆图书馆为例,说明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内容多种多样,介绍"精选主题、精心策划、精诚服务"的展览组织模式,促进公共图书馆展览活动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展览市场中,档案部门要转变办展观念,改进展览手段,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的全面性、服务的及时性、服务的超前性、服务的细致性等方面下功夫,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展览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扩大展览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浅论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泰伟 《图书馆杂志》1999,18(10):30-31
大型公共图书馆一 般都具有展览场所,经 常举办各种文化、艺术。 科技、教育展览,宣传精 神文明,传播文化艺术 信息,营造高雅的文化 氛围,这不仅拓展了公 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同时也使其文化层次达 到了一定的高度。 公共图书馆的展览 服务,它不同于美术馆 的展览,内容不是单一 的,参观群体也是朝多 方面发展的,但它又与 美术馆有相似的地方, 以举办艺术展为多数, 以1997年上海图书馆 展览厅展出的展览情况 统计看,艺术展览占 59.6%、科技展览占 12.7%、图书展览占 10.6%、教育展览占 8.5%、其它类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内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发展的现状,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展览服务的优势与局限性,再结合自身实践和兄弟图书馆相关实际情况,探讨展览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及优势,以优化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展览服务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从而推动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述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公共图书馆展览资源共享的意义,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玮 《新世纪图书馆》2010,(1):49-51,79
“读图时代”大背景的推动、公共图书馆拓展延伸服务的需要以及馆藏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等诸多因素使得公共图书馆展览的深入发展被提上了日程。论文从南京图书馆近年来举办大型展览的实践出发,详细论述了如何从办展形式和办展内容两个方面提高大型公共图书馆展览的层次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展览大都处于临时筹划、规模偏小、循环利用性差、主管不明确、场所不固定的边缘状态,分析这种现状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具有的重要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展览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3):137-144
[目的/意义]国内图书馆对展览政策的研究较少,而国外图书馆在相关领域有比较成熟的做法。研究国外图书馆展览政策有助于促进国内图书馆展览工作的开展。[方法/过程]通过对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展览政策与展品租借政策文本的梳理与研究,探索其有益做法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结果/结论]我国图书馆应从4方面完善展览工作:①重视展览工作的组织建设;②重视对展览原则的研究;③结合国家文物保护政策制定展品借出政策;④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展品借入政策。  相似文献   

12.
从移动时代展览服务的需求特点出发,总结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的现状与挑战;提出在移动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展览信息发布应当实现立体化的投送,展览服务的核心表现应是整合高校馆藏资源,并实现适应移动终端特点的在线展览;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展览服务形式创新方面的应用,阐述“微”展台的发展和展览服务平台开放与互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科技馆展览设计时,应首先明确主题,采取纲举目张、主题展开式的设计方法;应让展览主题得到明确而显著的可视化表达;应努力提升展览的信息密度;在展览内容未明确时,不需要过早开展环境布展设计。而在进行科技馆展品设计时,要了解和把握审美体验规律,让观众产生良好的知觉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应坚持反常态、反经验、反直觉的设计原则,引发“惊”和“喜”的情感;运用合理的设计技巧,让观众的知觉体验更加充分;优化阐释方式,让观众产生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遵循必要的原则,减少展品研发失败次数。  相似文献   

14.
王峥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139-148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图书馆在展览服务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分析,探讨图书馆展览服务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国图书馆展览服务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外图书馆展览领域相关文献主题、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探寻研究的主要领域与主要问题。通过网络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10家国外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归纳研究国外图书馆在展览主题策划、组织筹办、服务对象、宣传目的等方面的组织形态与趋势特点。[结果/结论] 我国图书馆应当重视拓展展览服务业务,加强理论体系建设,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探索,进一步明确展览的功能和定位,深化展览的精神文化内涵,全面扩大展览传播力和影响力,突破传统业务局限,提升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和服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要注重开发出蕴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的精髓和灵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固态还原为活态,并以活态的形式传承发展。展览定位、展览主体、展览筹资、公众认知、展陈手段等因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的必备要素,只有统筹把握,才能办活非遗档案展览,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陈列语言是沟通观众和展览的重要媒介。如何合理利用陈列语言,将实物与多媒体互动设备、情境再现、活态演示等非语言表达方式联动起来,向观众有效传递信息,是博物馆进行陈列语言设计的重要思考点。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阐明不合理的陈列语言设计会引起观众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的增加,导致其学习效果下降。对此提出陈列语言设计要利用逐步呈现信息、展品样例、整合的信息源、多通道、嵌入支架的展示方法,降低观众的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有效地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从而减轻观众参观过程中所需的认知努力,提升展览传播效果,促进观众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合肥市科技馆近年来连续的展区改造实践,认为空间设计是展区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展区主题的宏观体现;提出了空间设计要以展览主题为中心、要注重对公众的引导功能、要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要充分利用展示空间、要充分注重安全等原则;并进而提出了空间设计的组织形式选择和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通过分析图书馆展览业务的现状,结合南京图书馆的办展实践,阐述了做好图书馆展览定位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举办展览的优势条件以及展览的意义,提出公共图书馆应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9.
展览开发是博物馆展览的基础问题,随着公众参与逐渐被提上研究议程,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展览开发过程中如何引入公众参与。美国的科技博物馆展览开发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众参与体系:明确的参与者角色、系统的参与理念和阶段式的参与行为,已经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借鉴美国博物馆的经验,我国博物馆展览的开发,应在构建展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公众,拓展公众参与的方式,并不断寻求公众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Interactivity, message, and story are critical, interrelated components of most educational exhibition designs.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an Interactivity Design Framework for guiding exhibition designers’ intentional inclusion of interactivity, story, and message in exhibition components. This framework emerges from selected findings from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the Human Plus exhibition, which took place at the New York Hall of Science in late 2013. The exhibition was designed to generate interest in engineering among pre‐adolescent girls. Recognizing the target group's interest in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narrative, the exhibition was designed to b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driven by compelling narratives of how engineering had enhanced the live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Exhibits interwove interactivity and story to convey messages related to both engineering itself and how engineering can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ecause of this dual focus, the exhibition evaluation revealed important findings about how,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story and interactivity function to convey message: they can work together or compe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