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磊 《考试周刊》2011,(85):99-99
语言是社会的反射,本文从六个方面列举了英语中所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出英语国家里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郑卉 《时代教育》2009,(8):42-42
一个民族的文化、宗教痕迹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其语言特色之中.英社会文化决定了英语中也存在着广泛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从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形成的根源着手,对其在英语日常用语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史泽 《考试周刊》2011,(90):29-30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英语中存在大量性别歧视语,这主要是社会和文化因素所致。运用非性别歧视语,能有效避免语言不平等现象,从而实现社会平等和谐。本文从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入手、从文化角度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文章从词法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析,并认为只要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存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性别歧视已成为英语以及其他英语当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体现了存在于整个社会中的人们的性别歧视观念.反映出女性较之男性的劣等性。本文就其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新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性别歧视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反映了社会传统和文化,因此它成了跨文化交际中值得人们关注的一种现象。分析英语传统文化,词汇,语言使用上存在的不平等性,句法归纳等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并提出应如何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以便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  相似文献   

7.
语言总是反映着社会。本文以实例展示了反映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指出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减少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建荷 《陕西教育》2009,(6):123-124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反映着社会。有趣的实例展示了反映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英语歧义的存在是语言现象的一个反映,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分为语音歧义,构词歧义,语义歧义,语法歧义。同时英语歧义的存在并非只是消极的作用,它的存在使我们对于它的使用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一种社交工具,是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语言的使用就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人们的所遵循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俗,而英语也不例外。在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歧视的语言现象,分别在词法、句法和词义等方面得以体现,而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是具其产生的多种原因,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的人文精神 ,是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 ,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 ,主要表现为人在自身发展、文化、道德和心理、人类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数字化时代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人文的视野中构建科学精神 ,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 ;要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全球精神的有机整合 ;在理想的视野中把握现实性 ,实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统一 ;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完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2.
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平均温度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3.
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安徽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政治、科举、文化等方面的精英。若以《明史》皖籍人物、进士和遗世著作为考察对象,有明一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是:皖南的徽州府和北部的凤阳府集中了明代安徽近一半的人才,各府内中心县人才多于其他县,这些差异是当时安徽政治、经济、文教、风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共有32家,位居全国第三,社事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不均、规模有限等特点。全国文人结社的大背景和周边地区的结社活动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较为发达,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大势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区域分布不均,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过多集中于徽州地区.而明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哲学大师,亦是语言大师。《论语》的巨大影响,在于其思想之精深,亦在于其语言之魅力。孔子的语言观具有几个特点:一是言行一致,二是名实一致,三是文质一致,四是时中的方法,五是老实的态度。孔子的语言具有多方面的美学特征:一是匀称美,二是气势美,三是弹性美,四是睿智美,五是自然美,六是崇高美,七是刚力美,八是人格美,九是无言美。孔子的语言观极具原创性,进而影响其思想;孔子的语言美颇有吸引力,进而传播其思想。其语言的深邃和美相得益彰,凸显孔子思想的伟大。  相似文献   

16.
德州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德州回族的来源主要有五:一是元明清陆续自外迁入,二是历代回回兵及其后裔,三是回回商人及其后裔,四是苏禄东王后裔的融人,五是其他民族的融人。在德州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基德以其独有的导演风格,演绎了佛教意识对电影艺术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镜下之象直接取材于佛教的人文性,即对"人"、"生"、"死"等"彼岸"的终极关怀,包括《空房间》中的"因果报应"、《春去春游来》中的"生死轮回"和《悲梦》中的"空即是色";二、呈现镜下之象的方式极具佛教意识的神秘性,包括"空"的人、"无"的门和"虚"的梦。  相似文献   

18.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9.
新平县是云南省地域广、人口多、民族亦多的山区民族自治县。新平县漠沙镇位于红河谷,在这里长期居住着傣、彝、苗、哈尼、拉祜、回等多种民族。民族分布情况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雷同,基本是或大或小的聚居,而在一个特定的民族聚居区内,又杂居着其他民族。坝区主要居住着傣族,汉族、彝族、哈尼族等,其它民族多居山区和半山区。漠沙各民族与我国民族总体分布尽管有着共同点,但语言使用上却有着不少独特之处。十分明显的是生活在同一漠沙镇的不同民族,大都各自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又普遍兼用汉语,然而语言使用状况,特别是双语类型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本文探究了该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