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为建立战后帝国主义世界新秩序,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会。中国的山东问题是会议中激烈斗争的焦点之一。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无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直接归还中国的正当要求,在《凡尔赛和约》里确定:把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界地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当然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因此,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五四”伟大爱国运动的作用。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所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协约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派代表参加。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二十一条,归还山东主权等要求,遭到拒绝。英、美等国欲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而卖国的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舆论大哗。中国人民多年来的积愤象火山一样爆发了。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发难,三千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  相似文献   

3.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希望收回对山东的主权,却由于日本的种种阴谋以及列强间的勾结与妥协而未能如愿,直到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才得以最终解决.从巴黎和会的悬而未决到华盛顿会议上山东主权的收回,美国在这一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背信弃义出卖中国利益,与日本关系敌敌友友,进而主导华盛顿会议,这些都成为解决山东问题的微妙却又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拒不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继承。中国拒签对德和约的成功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和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二是巴黎和会的焦点是欧洲问题;三是北京政府的不签约态度;四是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争取。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19页:“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笔者认为课本对“巴黎和会的召开”解释不妥。因为“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的只有战胜国即协约国集团(不包括沙俄,因沙皇俄国已灭亡,被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取代),而战败国没有参加。其依据如下:其一,按《世界近代现代史》旧课本下册第25页的说法:“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苏维埃俄国和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没有参加。”这说明苏俄和所有战败国都没有参加巴…  相似文献   

6.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缔结对德“和约”与处理战后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集团,因而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共有五名,他们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陆征祥,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出席“和会”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为首席代表。顾维钧,出席“和会”时任驻美公使。王正廷,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出席“和会”时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施肇基,出…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代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项权益,并提出了“二十一条”,企图进一步灭亡和独占中国.山东问题便成为一战后巴黎和会上远东问题的关键.在协约国“五强”的支持和纵容下,日本有恃无恐,拒绝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还中国.虽有中国代表的据理力争和国内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鼎助,但由于北洋政府的腐朽反动和在强权压制下的软弱无能,却又不得不步步退让,任人宰割,导致外交上的彻底失败.这一史实警醒人们:弱国无外交.  相似文献   

8.
“山东问题”,是指日本于1914年借对德宣战之机强占山东胶州湾及胶济铁路的归还问题。巴黎和会不但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反而作出了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决议,从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拒签对德和约,此问题遂成为悬案。  相似文献   

9.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代表的要求,擅自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的惨重失败给为“公理”而欢呼的中国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运动和中国人民的抗议和支持下,驻巴黎的中国代表团为维护祖国主权,于6月28日下午向巴黎和会递交了拒签和约的宣言。中国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国际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影响。首先,使日本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日本在巴黎和会上不断向各大国施加压力,最终达到了各大国共同对付中国的目的。虽然日本已经通过军事占领攫取了原德国在…  相似文献   

10.
现行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教社2001年10月第2版)中提出:"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战败国媾和的会议在巴黎的近郊凡尔赛宫召开.美英法的政府首脑操纵了和会."从表面看,美国是巴黎和会的主要操纵者,但经过史实分析,笔者认为美国并不是巴黎和会的实际操纵者.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战胜国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为基础,决定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以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由于"会议中之远东问题,除收拾德奥之残局外,最主要者即为中国之山东问题",所以颇为全国各界所注视,不仅资产阶级改良派,甚至一部分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都对和会寄予了很大希望.但陆征祥先行赴法途经日本,拜会日本内田外相时,竟大倡中日在和会协同之说,而且离日赴巴黎时,还丢了一个公文箱,国内舆论哗然,纷纷谴责陆在外交方面的无能.  相似文献   

12.
提到五四青年节,几乎每位同学都知道,它源于我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因此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归根结底,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3.
1919年1月18日,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隆重开幕。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政府认为有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遂  相似文献   

14.
1918年1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未尽,美国总统威尔逮在国会两院发表了“十四点和平纳领”的演说,其中关于民族自决和弱小国家权利的诺言,使中国知识界为之振奋。1919年1月,威尔逊订自出席巴黎和会,更加鼓舞了知识界对美国及和会的信心。中国人希望在和会上运用“民族自决”的原则解决山东问题。然而,威尔逊在最后关头放弃了他的原则。笔者试就山东问题的由来、和会前后期威尔逊总统对山东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分析威尔逊放弃“民族自决”原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五十五年前,五四运动的革命曙光,划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黑暗夜空,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了!一九一九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在巴黎召开了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即所谓巴黎和会。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横蛮地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废除帝国主义在山东的特权的合理要求。消息传来,激起了长期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的中国人民的无  相似文献   

16.
一次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举行。和会竟然牺牲中国利益,讨好日本。此事最终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图为巴黎和会会场。  相似文献   

17.
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山东问题成为“悬案”。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在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中、日双方最终签订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收回山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美、英两国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8.
1919年 1月 18日至 6月 2 8日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缔结和约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 2 7个 ,与会的各国代表 10 0 0多人 ,其中全权代表 70人。中国是战胜国 ,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祥、驻美公使顾维钧等 5名“全权代表”参加。和会涌现了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威尔逊、奥兰多、牧野、顾维钧等六位风云人物 ,其中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威尔逊成了和会的主宰 ,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老虎克里孟梭 (1841~ 192 9年 ) ,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曾两度出任总理。他的政治手腕狠毒 ,在议会质询时 ,发言咄咄逼人 ,富…  相似文献   

19.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者背景目的和任务内容影响巴黎和会1919年法国巴黎一战的27个战胜国,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实力、地位变化,胜利的协约国集团通过缔结和约安排世界。战胜国掠夺战败国,瓜分世界,进行分赃。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土的一系列和约;美国提出成立国际联盟。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的关系,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但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隐藏着更多矛盾。华盛顿会议1921年到1922年美国华盛顿美、比、英、中、法、意、日、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依据英国外交档案的内容,通过分析英国政府在巴黎和会期间对中国、日本以及远东局势的态度变化,探讨了英国对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转变的详细过程及其成因。中国在和会上失去在山东的正当权利有其必然性。然而。中国外交代表以国际公理与和平的原则作为斗争的立足点,在巴黎和会上充分阐明了山东问题对于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这种努力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拒签德约的举动促使英国政府对中国外交和山东问题均产生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