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有些新闻媒介,继今年2月14日宣传“情人节”之后,又将4月1日的“愚人节”渲染得火红。一家报纸,在4月1日那天,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愚弄”读者。反响最大的是一条开计划生育政策玩笑的新闻,鼓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优生观点”,引起许多读者的疑惑和不满。这家报纸后来不得不刊登启事,承认自己如此动作“不严肃”。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4月16日.十堰晚报推出中国首份3D报纸。这份3D报纸一经推出.赢得了读者“大胆创新”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了海内外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3.
让订党报的人看党报.让不订党报的人买党报。2009年以来,辽宁日报先后进行两次改版创新.强势进入报刊零售市场。4月1日首次改版,提高了报纸的阅读魅力.在读者中引起一片“叫好”声:7月1日再次改版,实现了辽宁日报进报亭进家庭.让党报在市场上有了让人满意的“上座率”。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版面是报纸的脸面,读者拿到一张报纸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版面,一个独具匠心.安排得体.特点鲜明,图文并茂的版面.夺人眼目,让读者“一见钟情”,想看下去;反之.一个呆板平淡.毫无持点的版面.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读者也不想看。所以,报纸版面如何,直接影响报纸的宣传效果和受众面.值得研究。既然如此.那么如何让报纸版面这一读者第一印象的面孔引人注目,产生兴趣.成为沟通读者的桥梁和富日。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第~.报纸版面是一个综合艺术.应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意识,总体布局。报纸版面是由各…  相似文献   

5.
报纸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广大读者,报纸特定的依靠对象是广大作者(通讯员队伍)。报纸所起的宣传作用,首先直接产生在读者身上。报纸如果没有读者,它的一切宣传都将落空,报纸本身也不可能生存发展。因此,只有认真研究读者的需求,熟悉和掌握实情,然后“量体裁衣”,才能“适销对路”,收到好的宣传效果,发挥报纸应有的舆论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6.
《延边日报》是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的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4月1日,是吉林省唯一用朝鲜文印刷的报纸。在创刊之始,它就公开阐明办这张报纸要注重“四性”,即:民族性、地方性、群众性、综合性。三十多年来,报社的同志们以民族的形式,以大众化、通俗化的办报方法,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实际情况,办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报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延边日报的读者主要是广大朝鲜族干部,群众。在宣传报道中,它立足于延边地区,面向广大朝鲜族读者,注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正确,宣传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对延边的支援,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宣传祖  相似文献   

7.
4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节目分4种类型:调查分析式、追踪采访式、快速反应式、访谈述评式。 4月1日,由江西日报社创办的晚刊“子报”《赣江大众报》在南昌创刊。 4月6日,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在成都召开。 4月10日,人民日报新闻函授第6期举行开学典  相似文献   

8.
晚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报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一种报纸不同于另一种报纸的质的规定性,它决定于报纸的读者对象和不同分工,同时又规定和制约着报纸的宣传内容、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可以说,这是任何一张报纸能否办出特色的重要前提。 那么什么叫晚报呢?顾名思义,晚报的主要特点,就在“晚”字上。正如老报人赵超构先生所说的:“日报出版以后,到了晚上还有许多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发生。白天本地发生什么大事,有些什么新闻,可以在晚报上看到。所以‘晚’字这个特点是日报抢不去的。这也是晚报最主要的特色。”赵超构在强…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要办好报纸,第一先让读者看得懂,第二让读者喜欢看,在此基础上,再重点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这是多年来我们办报者研究如何使报纸的传播意识契合读者接受意识的正确思路和指导原则。大家知道,对商店来说,顾客是“上帝”;对办报者来说,读者就是“上帝”,因为报纸宣传的任务最终要通过读者的接受来完成。如果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内容不愿看,那么我们的劳动就毫无意义。毋庸置疑,对报纸宣传来讲,读者越多,一般来讲社会效果越好。要使报纸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要对应读者的接受意识设置栏目,安排内容,考  相似文献   

10.
王建成 《记者摇篮》2007,(6):17-18,43
日本《朝日新闻》在2006年12月18日报道说,在发达国家,人们“远离报纸”的现象日渐严重。美、日、法、韩四国的报纸发行量连续18年在减少,报纸生存存在危机;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4月1日文章说,有关“报纸消亡说”夸大其辞;2007年4月8日“中广协”  相似文献   

11.
“飞去来器”是一种掷出仍能飞回的弯棒武器,“效应”是指宣传工作者所取得的效果,“飞去来器效应”,恰恰是和他希望通过宣传获得的效果相反。搞报纸宣传工作要学点宣传心理学,研究读者的心理,以免引起某些不良的后果。两年以前,我曾在中国青年报参加过关于“向钱看”  相似文献   

12.
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的眼球,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党报的一版也就是要闻版既是整张报纸的“门面”,反映报纸的基本风格和特色,又是整张报纸的“龙头”,集中刊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13.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全省一次报纸理论宣传研讨会上,有一位兄弟报社同仁将当时的报纸理论宣传的概况形容为:“读者少、作者稀、编者愁。”时近30年,作为市级党报理论宣传阵地上的一名老兵,抵住诱惑,迎接挑战,不断地在编采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努力地实现市报理论宣传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走出市报理论宣传“读者少、作者稀、编者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探索新闻改革过程中,议论了这么一个问题:工厂生产物质产品,要讲经济效益;报纸是精神产品,也应该讲求宣传效益。提高宣传效益,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报纸探索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不久,报纸批判了“四人帮”的“造谣新闻”,开始扭转了“假、大、空”的宣传作风,逐步取得了读者的信任。但是,读者仍然认为报纸“没有看头”,批评报纸“天天都是老三篇”(一个版三篇长报道),“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新闻无事实,读报读标题”(看了标题就晓得你  相似文献   

16.
某县在推销本地产的啤酒时搞“摊销”,笔者所在单位下属的一家公司因分配的啤酒卖不掉,便来了个“三—三十一”,要求本单位每个职工喝20瓶啤酒。这事引起群众的不满,我写了一篇小言论《推销·吃销·吃勿消》,寄给一家报纸,旨在批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没想到,4月25日这家报纸在《从读者中来》栏目刊出时,竟改动了我文中的“一位公司经理日前诉说”这句话,  相似文献   

17.
南斯拉夫半个世纪前出版的一张报纸,今年4月6日才同读者见面。南斯拉夫《政治报》的读者今年4月6日在购买当天的报纸时,意外地免费得到一份1941年4月6日的《政治报》。原来52年前的一天,德国法西斯空军狂  相似文献   

18.
新闻应该具有观点 马克思在1849年2月7日谈到《新莱茵报》时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恩格斯在同年1月的《瑞士报刊》一文中阐明:“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列宁在1918年4月讲到:“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毛泽东1942年10月28日作过这样的指示:“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邓小平在1980年1月16日的  相似文献   

19.
澳门星光书店主办的“八七中国图书介绍”于3月24日至4月1日在澳门中华总商会礼堂举行,历时9天,展出中国图书逾5000种。据澳门报纸介绍,这是星光书店近年来所办最大规模的一次书展。展出的图书分类陈列,有文学、科技、史料、语言、文教、社会科学、医药卫生、艺术画册、游记、旅游指南以及各类工具书,等等。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正如书展的宣传语:“中国图书多姿采,华夏文化万里传”。书展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受到广泛的欢迎。许多读者当场解囊,选购自己喜爱的图书。其中以旅游、词典等工具书最为畅销。四川出版社的“走向未来丛书”,商务印书馆为纪念成立90周年而出版的“九十丛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报纸商品性的论争 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