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和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分别指出,要“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一建议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广泛注意,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大胆革新。但如何理解“算法多样化”的真正内涵,以“算法多样化”为载体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思维?下面想结合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70页“加、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运算”的两个案例,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案例一]: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  相似文献   

2.
蒋守彬 《河北教育》2004,(11):25-26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这已引起了数学教师的广泛注意,但怎样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内涵,并以其为载体培养学生高水准的思维呢?笔者结合“加数、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运算”的两个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建议已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算法多样化之后要不要优化?如何优化?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有些教师认为:“如果对多样化的算法进行优化,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是矛盾的。然而,“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4.
算法多样化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对“算法多样化”有这样的建议:在第一学段鼓励算法多样化,在第二学段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可见,算法多样化不仅是计算教学的专利,而且是其他教学内容必须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在实践由,算法多样化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盲目求“异”,为“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鼓励“自由化”.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究竟算法多样化的初衷和归宿是什么呢?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要不要算法的优化呢?教师中困惑的还不少。  相似文献   

6.
“算法多样化”教学具有群体性、差异性和过程性等特征。目前我国“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偏差现象:混同“一题多解”;追求“算法全面化”;排斥“算法最优化”等。实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实现算法个性化”“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实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比较反思,实现算法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达成“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杨武昌 《云南教育》2004,(31):32-32
“算法多样化”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算法多样化不仅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还是群体行为。由于学习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差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片面的认识和走极端的做法,有的教师认为算法多样化就是算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参观科技馆”。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  相似文献   

9.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许多教师对“算法多样化”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影响了这一理念的实施效果:本文想谈一谈对“算法多样化”的几点认识,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一建议已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在教学中,我力求有所突破,着力于拓展学生思维,尊重学生个性,打造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广大教师积极贯彻了这一理念,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算法,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但是,由于对“算法多样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在教学中也产生许多疑问:“算法多样化”是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要不要给学生指出合理算法?“算法多样化”下,那些没有发现算法的学生怎么办?本人结合对…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第一学段“提倡算法多样化”、第二学段“鼓励算法多样化”。因此,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中关于计算数学的一个要点,也是近两年数学课程改革实验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实施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广大教师既有经验,也有困惑。经常有教师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在教育理念上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要不要提出一种最优的解法介绍给学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的方法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最好的方法等等。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着力倡导的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理念,为了解惑释疑,加深理解,正确实施,本栏目将在本期起开展“解法多样化”的大讨论。本期编发的几篇文章,见仁见智,作为引玉之砖,望广大读者实话实说,有理有据,踊跃来稿,参与讨论。来稿以2000字左右为宜,欢迎短小精悍的千字文。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在“在内容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三年多来,在交谈、听课、评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理解不够深刻,笔者就此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这一教学建议已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但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意味着什么?只有认识这一建议背后所蕴含的教育观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第一学段“提倡算法多样化”;第二学段“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部分教师在领会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走入了误区,当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6.
邱廷建 《云南教育》2002,(10):42-43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内容删去了“珠算加减法”,保留“口算加减法”。教学建议如下。一、掌握特点,明确要求本单元的口算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以及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数三部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分四个层次编排,每个层次的安排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和发展学生思维。这四个层次是:①例1~2为两位数加减法,可以转化为两位数先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要求引导学生想过程,探索别的算法;②…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算法多样化的案例中 ,学生反馈的算法大致分为四类 :(1)凑十法 (生1、2、6) ;(2)看整减差 (生5) ;(3)试算 (生3) ;(4)借助教具算 (生4)。这些多样化算法是由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产生迁移而形成的 :(1)十和几的加法 ;(2)十几和几的加减法 ;(3)20以内的记数。这种个体差异不是他们的知识构成造成的 ,而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内化程度不同造成的。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核心算理在于“凑十” ,“凑十”的目的是为了进位 ,这六种算法都是在为进位服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不在于算法最优化 ,而是让学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 ,能自…  相似文献   

18.
高峰龄 《江苏教育》2008,(24):31-31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但出现多样化的算法后,教师仅仅以“你想得真好”、“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那种算法计算”、“比较哪种算法更好”等模糊的表述进行评价,使得学生要么按教师指定的算法计算,要么对多种算法无所适从。如何对多样化算法进行有效评价,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9.
余颖 《江苏教育》2006,(10B):25-25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对“箅法多样化”的认识经历了不断加深理解、不断实践创新的过程。从一开始盲目追求算法多样化,甚至为了“多样”而多样,到后来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认为算法多样化是过程、是前奏,在多样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甄别、比较、筛选后。帮助学生优化自身的算法才是计箅教学的理想状况。至此,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之间的纷争似乎已尘埃落定。但是,在追求优化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还有些误区需要澄清,还有些做法有待商榷呢?以下两个案例引发了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它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教学中算法的“一统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探寻不同的算法,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少老师出现诸多困惑,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争鸣,才能越争越明。为此,对算法多样化的几个热点问题,也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