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犁的《荷花淀》等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是时代的馈赠,也是孙犁艺术追求的结晶。对孙犁小说的转载、出版、研究和评论,是孙犁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受到政治的影响,但孙犁小说整体上是受到学界和大众的肯定和欢迎。影视改编和连环画等使孙犁小说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在孙犁小说传播上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9-115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孙犁小说散文化倾向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进而对孙犁的小说进行全面研究。基于此,本文将对孙犁小说的散文化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孙犁小说的散文化倾向进行初步的探究,其中包括情节因果的散文化倾向、事物描写的散文化倾向、语言的散文化倾向以及环境描写的散文化倾向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对孙犁小说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很少对孙犁小说中男性形象进行探讨,关于孙犁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笔者试图从孙犁短篇小说男性形象这一角度切入,探讨他的小说中正面的男性形象特征。笔者认为,孙犁短篇小说中的这些男性形象有如下特点:平凡中蕴含着崇高,平静中隐含着刚烈,平淡中包含着浓情。  相似文献   

5.
孙犁说:“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抗日小说是孙犁征战岁月的真实纪录,是孙犁用血泪写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孙犁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数十年间,对孙犁小说的分析评价从不间断。既有诗意创作的定位,也有散文化风格的新论;有的称其创作为"诗意小说"或曰"诗体小说",有的则认为孙犁小说具有散文化倾向。各种见解都有道理,但也存在着概念含混、分析片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孙犁小说创作中的童年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的小说与“保定作家群”乃至其他当代作家的作品相比,呈现了不同的美学特征,而孙犁的小说创作在前后期也体现出迥异的风格变形,这是作家小说美学机制调整和转型的结果,作为美学机制的一个要素的“童年情结”,对孙犁前后期小说风格的形成和变化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晓州 《文教资料》2008,(24):16-18
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对孙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散文化的创作、对女性美好的表现上,从而造成了孙犁执著于抒写人性的美好的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村歌>的解读,重点分析孙犁小说所内含的政治隐匿和政治意识,揭示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别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9.
纵观孙犁的一生,无论是他的革命经历还是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都与白洋淀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与白洋淀的秀美风光、淳朴民情,成就了孙犁和他的抗战小说,孙犁与白洋淀有着不解的文学之缘。  相似文献   

10.
孙犁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人格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的小说主要以特定的家乡生活为题材,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从女性人格美的内容、形式及写作手法方面,对孙犁的小说创作进行探讨与研究,说明女性人格美的挖掘与赞颂对孙犁小说创作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作家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很多有价值的光彩的人物形象;其次,体现了孙犁小说的创作理想:妇女代表着社会的进步;第三,反映了作家对美的崇高境界的追求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孜孜不倦的。  相似文献   

11.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但在孙犁的战争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非常态下的人性。  相似文献   

12.
在"荷花淀系列"小说的创作过程,孙犁不拘一格的选材、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孙犁内心的艺术坚守。"荷花淀系列"小说的价值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孙犁完全有资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文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选编了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就集中体现他的小说特点。本文就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其小说特点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孙犁同志的小说大都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写的,小说反映的社会内容已越几十载,但小说的艺术魅力却至今不衰;那些特定的生活内容已使一代青年读者感到陌生了,但小说反映的那个时代的人的感情,孙犁所倾注在小说中的感情,却仍然激动着万千读者的心。这是因为孙犁同志饱合着自己的心血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灵和感情的真实。这正是他的小说的鲜明特色。他好象忽视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技法——有条不紊讲故事,但的确又是把握了中国小说表层深处的内蕴,继承了中国艺术的  相似文献   

15.
孙犁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1980年至1999年这二十年间对孙犁小说的研究,无论是创作风格、审美追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把握,还是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都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和突破。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孙犁小说研究的状况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孙犁曾说他写小说有洁癖。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丑陋的人和事太多了,读者活着本就相当愁苦,如果连小说中也尽是丑陋不堪的人事,那活着就更艰难了。所以孙犁写小说习惯于把来自生活的素材做一番净化处理,这样他的小说就显得特别干净,读起来让人神清  相似文献   

17.
诗意缘何生成--论孙犁抗战小说的艺术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孙犁抗战小说的总体认知,人们往往自觉把握出其中的“抒情”与“诗意”品格。这是显在不争的事实。这种品格使孙犁的抗战叙事凸显于那一时代相对来说比较粗砺、干枯的文学创作背景上。然而,对孙犁抗战小说的“诗意”与“抒情”品格,许多研究者只是作为一种既定事实来接受。论者把孙犁的抗战小说作为一种艺术范式来看待,着意从叙述对象的确立、叙事场景的偏好、叙述视角的选取等方面,力图探讨这一艺术范式何以生成。  相似文献   

18.
毛萍 《现代语文》2008,(3):45-45
《荷花淀》是孙犁的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战时期白洋淀地区青年妇女锻炼成长的故事,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间,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而风韵犹存。阅读这篇小说,进一步感受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孙犁小说的浪漫色彩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这在孙犁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上体现得很清楚.这种寓幻于真的独特浪漫色彩,根植于文学启蒙主义、中外文学滋养和孙犁对乡土故园的眷恋.孙犁创作后期浪漫色彩的消退,也和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孙犁小说的浪漫色彩建立在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这在孙犁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上体现得很清楚.这种寓幻于真的独特浪漫色彩,根植于文学启蒙主义、中外文学滋养和孙犁对乡土故因的眷恋.孙犁创作后期浪漫色彩的消褪,也和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