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晓勇 《新疆教育》2013,(15):97-97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和体现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美育的作用,历来主张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化学教学中充满了美,化学中的美有待我们的继续开发。如果把美育教育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之中,那么,美育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也会起到化学教学所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秀华 《考试周刊》2012,(91):28-28
素质教育要一步步走向健全,就必须重视美育。美育就像一支登山途中的行杖,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应当将美展现在学生眼前,用丰富的形式,优美的措辞,多维观察视角引领他们去认识、体味、感悟,再现,再创造,最终达到以美育美、精心呵护、再生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刁生富 《天中学刊》2004,19(1):112-115
美育是情感教育,它具有感性形象、方式自由、潜移默化和注重实践的特点。理解美育的性质和特点,对转变教育理念和进行美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美育实践中,尤其要注意家庭美育中的亲职教育、学校美育中的艺术教育和社会美育中的人文环境创造。  相似文献   

4.
林淑文 《中学教育》2008,(10):57-6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美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一是在美育目标上,卢梭直面人的生命活动,培养具有完满、自由、健全人性发展的“自然人”,崇尚一种超越存在、追寻意义的生活;二是在美育内容上,卢梭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沟通和融会;三是在美育实施上,卢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方面全面启动美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美育、素质教育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美育的特点及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进而讨论了美育的各种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所谓美育就是个体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摄取,对丑的否定、抛弃,使情感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特征的一门学科,情感的高尚化可以使“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为此笔者认为,美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至关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美育教育,把握好美育的特点,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英语语言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得对英语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美育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美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积极情感.主要是一种愉悦身心、和谐自然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季云 《考试周刊》2007,(32):151-152
美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学科,应把美育观念渗透到英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文章旨在发掘现代教育技术的美育潜能,阐明现代教育技术为中学英语美育的实施提供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功能。美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或感动的过程。情感的陶养,就是要防止卑鄙的东西腐蚀人们美好的情感;另一方面用关的事物对人们进行情感教育。学校只有正确认识美的特征与美育的宗旨,深入把握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才能在实践中正确施行美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好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以美育人有历史根据、现实根据和理论根据;以美育人的途径主要是优化校园环境,优化学科渗透,优化活动结构;以美育人的关键在于扫除制约教育创新的体制性障碍,扩大美育资源,提高美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美育与德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美育的任务、重心与德育不同,德育对美育起着定向作用。情感是美育与德育相联的交汇点。现代德育的实施应与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桥梁,使人们能体验生活中的美,它本身包含在生活的各个情景之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形象与情感教育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美育思想有着发展、演变的过程。当代的美育思想,从性质上讲应是审 美情感的教育,从形式上讲是通过审美形象来施行的。情感必须通过形象来体现,而形象之所以不同于物象是 因为它蕴含着人类的审美情感,这才是美育所具有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世纪摆在人类面前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谋求人类自身的幸福与美好生活,依赖美育这位美丽和光明的使者,去实现人类和谐发展的美好理想,本文讨论了美育是什么,美育的功能地位.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当下教育的重要一环,教材作为教育内容的基本载体,与美育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不仅对美育的实施提出要求,也为其铺垫道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基本方向,而教材所选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多元美育因素则助益语文美育的实施。结构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成就着一篇篇佳作,也为语文美育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7.
美育不应被排除在教育方针之外,把美育看成是德、智、体“三育”的一部分从而取消其独立性,不利于美育的实施,也有悖于美育的本质。现代美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这一本质使美育明显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美育的情感教育本质决定了美育具有自由性、愉快性、个性化和非实用性等教育特征。  相似文献   

18.
美育化是将美育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动态过程,其核心是推行情感教育.而大学语文作为文学与文化的载体充分显示出情感性的特点,所以,美育化思路是推进大学语文教学与改革的有效途径.以美育理念为指导,美育化的思路可以全面推进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大学语文课程为基本领域,美育实现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真正走入了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的美育功能与现实高校的音乐美育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充分说明在高校中实施音乐美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以期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和艺术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美育,顾名思义,又称美感教育,旨在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趣味,陶冶心灵,健全人格,从而提升人的境界。美育是塑造人灵魂的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完成由本能情感到审美情感再到理智情感的建构过程,因此,美育对人的意义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