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皖西籍作家徐贵祥是一个一直钟情于战争小说的军旅作家。继《历史的天空》后,他又以长篇小说《八月桂花遍地开》蜚声文坛。在构思《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徐贵祥给自己提出"写好自己,写好敌人,写好真实的状态"要求,凸显作家创新求深的努力与追求。小说在宏观构架之上,注重人性在战争中的种种表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张琳  宋佳昕 《文教资料》2011,(11):28-2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商品化思潮和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军旅小说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本文从战争本质、战争心理、战争智慧三个方面来探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战争主题的新特征,并借以深化和丰富当代的军旅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大新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伤大体可分两类-战争小说与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在战争小说创作中,周大新在英雄形象的平凡化塑造及战争小说形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创作中,他对军人价值进行了多层次的开掘,并且于农村和军营的艺术交叉点上进行描摹,显示出他作为农村出身的军旅作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历史的天空》,是军旅作家徐贵祥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创作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作家在继承早期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创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文学是人学”的创作理念,运用新的历史观、价值观、艺术观,在题材、描写角度和人物个性开掘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塑造出了一批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如实展现了人民军队发展历史中的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思想冲突。  相似文献   

5.
雷铎,原名黄彦生。潮安彩塘人。中国作协会员,是现今广东文坛一位富于活力而又引人瞩目的青年作家。其小说创作以军旅题材为主。本文勾勒了这位作家军旅小说创作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力图在整体上把握他的战争小说的思想特色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伊始,军旅小说热销,军事题材电视剧热播,中国的军旅文学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尤其是<亮剑>,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立双方四维叙事角度,立体建构了一个典型的正义战争叙事模式,并在集权政治的运作下逐渐经典化为一种战争文化写作范式,不仅影响和规范着十七年其他类型文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文革"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军旅小说的创作革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十七年和文革十年的政治先行阶段,八十年代的突破探索阶段,九十年代至当下的新军事小说阶段。军旅小说,由于其特殊的题材限制,在人物刻画、主题呈现、思想构建中都曾有过很多的创作局限性,发展到今天,随着社会和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这种局限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改善,这是军旅小说创作中的一大进步。但由于受前代作品的影响和文学边缘化的冲击,新世纪军旅小说的创作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困境。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军旅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当下文化大环境简要论述新世纪军旅小说在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所取得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的长篇小说《马上天下》中若干人物形象,指出小说中创新性的战争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是一个新的创造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伟大历史的印迹。军旅小说在历史环境的隐性影响下,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文本组织结构都有着显著的特点。要将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推向新的高度,就必须将真实与想象、历史与虚构相结合,将个性穿插到解构后的历史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其早期创作数量颇丰,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军旅题材。本文试从沈从文的军旅世家身世、早年军旅生涯和近代社会的尚武任侠精神及文人军旅情节来探寻其进行军旅小说创作的原由。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期,以刘震云的中篇小说《新兵连》为滥觞,一系列"军营新写实"小说纷纷出笼,形成了一股被称为"农家军歌"的创作潮流。"农家军歌"以对军人生活和军人心灵的揭露而突破了新时期军旅文学的某些禁锢,解构了已经化为军旅作家创作定势的"英雄情结",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了军人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经历着异化与蜕化的双向过程。这一判断在一开始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军人精神蜕化的生动写照,的确不乏真实。然而,将这种部分真实一味的推衍和扩大,并且不加节制的夸张和渲染,就在偏颇和狭隘中逐渐走向了非真实,甚至表现出道德失位和美丑不分。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解构了传统战争小说中女性缺失或女性形象塑造的固化模式,女性在战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被重新挖掘,并被赋予了面向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治愈性力量。近十年的内战小说中,女性形象更具颠覆性,拥有了改变旧有社会秩序、重构政治格局的力量。当代美国内战小说塑造出差异化、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创作主体有女性作家,也有男性作家,反映出在后现代女性观的深刻和广泛影响下,美国精英文化阶层对女性社会分工、社会角色嬗变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并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了新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创作不断升温,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满足现代处境下人们的心理需求成为对军旅作家的挑战.本文从若干代表性作品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新时期军旅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传统文学的颠覆,以解释新时期军旅文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富有小说因素的素材、编年体为主纪传体为辅的编写体例、叙事艺术,无不为"陈述百年,该括万事"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所继承,并有所突破与创新,尤其是在战争描写艺术手法上,更是一脉相承,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战略、战术描写出神入化,从而勾勒出精彩而生动的战役,诸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相似文献   

18.
《亮剑》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军旅文学的热湖。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文章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亮剑>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军旅文学的热潮.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文章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军旅小说《亮剑》刊出、搬上荧屏之后,基于不同行业特征的人们对"亮剑"精神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见解。文章就如何理解作品"亮剑"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