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第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第四,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2.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第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第四,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的意义,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括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学习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双向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意义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如下假设:知识是学习者在试图理解其(原有)经验的意义时建构出来的。”“学习者不是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积极寻求意义的有机体。”即“认知意义的建构”意味着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借助情境体验来建构认知意义。如果学生认知意义的建构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它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知识或信息的获取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是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建构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付云 《成人教育》2007,(1):33-34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自主加工并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学习过程的本质及知识建构的过程对成人的学习过程进行简单的建构主义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重要的辅助工具,进行信息素养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生生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画龙点睛的引导。在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创设情景,唤起学习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重要的辅助工具,进行信息素养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简单的“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这一主动建构的重要方式是学习反思。经过反思,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  相似文献   

13.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论强调认识的主体性,它认为学生的学习并非是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就是说,主体只有亲身经历建构过程,深入体验,才能学得更好。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建构学习的关键性要求,也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重要方法。本文就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建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通过多媒体网络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邢静 《课外阅读》2011,(8):129-12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取代。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在国内也逐步受到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对建构主义教学、学习理论的研究中。俗话说“学以致用”,作为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一名教师,我不过多地研究建构主义本身,只想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当前《课标》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学习是学生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它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建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不应被等同于知识的简单汇集,而应被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既然学习数学新知是一种在原有数学活动经验上的再创造性活动,学生应该觉得学习数学“好玩”、“好奇”,并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在有些时候,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识时并不缺少必要的旧知识与经验,但依然觉得数学异常难学,甚至“不可理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很好地挖掘与构建学生知识结构中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知识的自然生长.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数学》(必修1)第二章“函数”的一些教学心得,并附以自己的一些思考,谈谈数学活动经验的要义及如何构建数学活动经验.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现代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些关键概念所构成的知识网络。学习者学习知识,不只是接受信息,更主要的是主动地对来自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就是说,当一组新的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信息的输入就会使人们头脑中的知识网络上的一些“知识点”被激活,并向邻近的部位扩散,人们就会根据当前的需要对这些被激活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和建构,从而使原有的知识网络更完善。因此,教学就是要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网络中的“知识点”,使之成为学生正确理解、接纳新知识的桥梁,并通过这一桥梁,使原  相似文献   

19.
汪明 《教学月刊》2010,(10):11-1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协作活动,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积极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意义过程.那么,教师该采用何种有效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建构呢?笔者以为,PDCA循环教学是其中一种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成理论最初始于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框架下的生成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而这个建构过程既可能被教师根据学情预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