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主体是农民,客体是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村庄文化,内容包括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精神面貌、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生活风尚等。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南。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乡风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真情投入,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后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20,(1):41-45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核和灵魂所在。新时代加快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也遭遇了许多问题,如农村传统孝道日渐式微、迷信活动封建思想沉碴泛起、价值观扭曲攀比奢靡之风盛行、农村治理失效人际关系松散、农民主体意识淡薄进取精神缺乏。造成农村乡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发展观念错位、自治组织功能弱化、乡风文明长效机制缺乏等。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治理,需要强化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大村镇自治组织的培育力度、发挥行政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不正乡风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乡村风气却日益恶化,这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动力。教育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重大。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以中小学为主体,基础教育的课程,学校的文化设施,教师及学生等人力物力资源都使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备了可行性。农村基础教育具有多方面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多方面的功能,必将对乡风文明建设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乡风文明建设角度看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乡村风气却日益恶化,这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动力。教育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重大。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以中小学为主体,基础教育的课程,学校的文化设施,教师及学生等人力物力资源都使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备了可行性。农村基础教育具有多方面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多方面的功能,必将对乡风文明建设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是相辅相成、逐级提升的一个整体。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风文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将教育对象分为普通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干部三个层面,确保三个层面的农民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又接受党员先进性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科目”教育和生育文化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成人教育对于农村社区建设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文明乡风营造以及环境保护。为有效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进程,成人教育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经济发展;传播社区建设理念,推进政治民主;举办文化活动,营造文明乡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这项工作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经济发展;切入点是培养新型农民,做到乡风文明;还必须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实现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滞后、生活单调贫乏、组织不够完善以及各种落后思想和文化的侵蚀等,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河北省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制约因素,重点探讨了河北农村乡风建设的对策,包括领导干部重视、文化娱乐资源投入、教育环境改善、自新机制建立等等方面,以期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文化精神动力的支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是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便是村级文化建设。村级群众文化活  相似文献   

12.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是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不相适应,必须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2):105-108
民间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彰显农民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若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利用农村民间艺术资源,发挥民间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优势,积极开展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乡风文明的重塑,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提高发挥着客观功效,也是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本土民间艺术并形成民间艺术"文化自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丽  张琳琳 《文教资料》2011,(23):134-136
当前,我国极少部分农村存在诸如农民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农村社会伦理规范失调,农民现代性增长缓慢等问题.原因在于农村社会公共治理结构缺位,城市缺乏对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对接管理,以及乡村伦理制约机制的解体等。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需要多管齐下,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治理结构.做好城市流入农民的管理,重建乡村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乡风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目前,农村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乡风文明建设.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富有伦理精神的社会组织,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热点详解一、什么是“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使然,基于历史上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源于新世纪以来农村存在的不良社会风气和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符合村民要求革除不良乡风和建设文明新风的主观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村规民约及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且制度执行力不高等问题,需要从思想教育、主体作用、经济发展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乡风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国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村容村貌改善,生产发展,乡风淳朴等等。但边缘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瓶颈,干部素质问题、缺乏人才、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科技文化大院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培养新型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农民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提供的公共文化教育产品及服务供给不足、培训功能没有达到充分发挥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文化大院的教育功能,就必须明确教育对象,丰富教育内容,提供人才保障与资金支持,确保农村科技文化大院教育功能发挥的经常性与持久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和蓄水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农村书院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主导统筹与社会力量参与,整合利用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文体活动,发挥乡贤名人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并发展农村书院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