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儒家德育的优秀方法对思政课信仰教育可以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探寻儒家的学为体悟、学思并重、身教示范等三个方面在思政课信仰教育中的现实价值,提出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谋求认知和体验相结合;坚持教育引导和学生自我修养相结合;坚持人格直觉和理性启迪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以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目标为出发点,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带来了深刻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务须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要坚持"四真"原则,充分彰显"思政课"的真理论魅力;坚持参考借鉴与创新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充实完善"思政课"理论内容;坚持理论性和生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近代史和新中国建设史相结合,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探寻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内在契合点.同时坚持实践原则,化全会精神为信仰、为科学、为行动,提升学生使命担当,用青春与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5.
柳曼 《教育探索》2021,(3):63-6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财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精神导向.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来说,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抽象逻辑性与具体形象性相结合的原则,从专题教学、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和网络平台入手,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现今高校需要紧抓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价值教育,依托于思政课方面价值教育培育出更多国家社会真正需求的优秀人才。而思政课实际价值教育其本质上建立在信仰教育以及知识教育两方面,换句话来讲,就是由信仰以及知识两种教育共同形成了价值教育,两者缺一不可而又相辅相成。因此,当前众多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在信仰以及知识两种教育之上展现出思政课内在价值。基于此,就思政课价值教育基础即知识教育展开分析,之后对思政课价值教育高目标即信仰教育进行研究,然后探讨思政课价值教育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升华,最后阐述思政课价值教育从知识向信仰教育升华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新辉 《文教资料》2013,(24):161-162
高等学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坚持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与关切;二是坚持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的放矢、以理服人;四是坚持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五是坚持课程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注重平时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目标和价值,决定高校思政课教材的解读和讲授必依赖于特定界域的"地本资源";也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材"地本资源"的选取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坚持培育和坚定学生共产主义信仰为引领等指向。高校思政课可以采取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审视理念、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研队伍和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考评机制等路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材"地本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优势突出,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现实需求,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契合点,“融入”是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抓关键课程,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统筹兼顾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升授课效果;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好“四史”教育融入“组合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步走"宏伟目标的主力军,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主渠道作用,必须讲好中国共产党成为并将长期成为执政党的可能性、必然性、可行性和现实性等四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