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钧窑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钧窑创作出了中国瓷器历史上从未出现的众多器形,钧窑瓷器器形最完美、最丰富。  相似文献   

2.
李挺 《收藏》2013,(1):166-167
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瓷器是中国古代制瓷史上的高峰。五大名窑瓷器或如冰似玉,或釉若凝脂,后世的历代帝王更是将其视为传世之宝。遗憾的是五大名窑在宋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退出了历史中央舞台,许多工艺没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在宋代得到徽宗皇帝的钟爱,对钧瓷实行绝对垄断,连打碎的瓷片都要深埋地下而不许流入民间。钧瓷的釉色全靠窑变天然形成,非人力所能控制,因此它的烧成难度极大,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相似文献   

3.
窑变花釉     
窑变花釉是指一器在施釉时需几次挂釉,先施一层或厚或薄的底釉,再用涂、点、喷、浸等方法在底釉上挂面釉,入窑高温焙烧,多种釉料在窑火中流淌、渗透、融合,生成美丽多姿的色泽、变幻万千的纹理、奇妙无穷的斑块。宋钧窑以窑变花釉见长,呈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的惊人艺术效果。著名的窑变色彩有玫瑰紫、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胭脂红等,瑰丽多变,韵味无穷。红釉与蓝釉熔合,产生紫蓝交融的玫瑰紫(1999—3—2,图1)。天青釉为主,与月白釉融汇,便有蓝天白云的意境(1999—3—3,图2)。青蓝色的釉上涂上一  相似文献   

4.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图中展示的钧瓷碗为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口径23厘米,高9.5厘米,造型饱满,敛口、斜长腹、圈足,俗称宋钧"鸡心碗"。胎呈牙白色,泥质感较强。除圈足墙外,器身满施天蓝色窑变乳浊釉,施  相似文献   

5.
宣珩 《收藏》2012,(8):140-143
4月初,任星航钧瓷艺术中心在北京开放,这是北京艺术市场中第一个专注于钧瓷艺术的文化中心。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再次进入收藏界的视野。钧瓷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美丽颜色。造烧于唐朝的钧瓷,到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艺术高峰。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也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但是,由于战乱频仍,朝代更替,宋代钧瓷烧造技艺一度失传,宋钧的神韵成为湮没于典籍与泥沙下的历史密码,直到宋代窑炉残骸的出土和复原,才让人参悟到了宋钧神韵的千年密码——柴烧。而破解这个密码的人,正是钧瓷艺术大师任星航  相似文献   

6.
邓雷  王利辉 《收藏》2010,(10):169-170
瓷器、茶叶、丝绸历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而被加以传播。宋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中,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技艺古时被作为宫廷御用品。经过千年的文化传承,钧瓷从当年的宫廷御用品,  相似文献   

7.
禚振西 《收藏》2013,(11):180-181
2012年11月,笔者有幸到河南禹州参加"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又去了神(?),观看了大宋官窑用柴窑进行复烧的开窑仪式,还观摩了禹州的钧窑博物馆和钧台窑址。从中感受和启示颇多,也学习到很多知识,藉大宋官窑对其复烧钧瓷出集子的机会,谈点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8.
禚振西 《收藏》2013,(6):180-181
2012年11月,笔者有幸到河南禹州参加"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又去了神(?),观看了大宋官窑用柴窑进行复烧的开窑仪式,还观摩了禹州的钧窑博物馆和钧台窑址。从中感受和启示颇多,也学习到很多知识,藉大宋官窑对其复烧钧瓷出集子的机会,谈点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12)
正2016年12期《收藏》杂志刊登了笔者撰写的《元鹤壁窑天蓝釉红彩"张字"盘真伪辨》短文,引起了藏友对鹤壁窑钧瓷的热情关注,也提升了鹤壁瓷的知名度。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尽其全意。此文拟再考款铭之事。瓷器款铭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纪年、标记、参数、装饰,主要形式有姓氏名记、家堂庙号、窑主造记、吉祥语句、烧造窑具款等。目前发现的鹤壁钧窑有四种类型的款铭:彩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陶瓷——钧窑瓷器》 1999年4月8日,河南省邮资票品管理局、许昌市邮政局、禹州市邮政局主办邮票发行仪式暨邮票展销活动,在河南禹州市“宋官窑遗址”内的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举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克礼、副主任李长铎,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中国组委会秘书长刘平源和许昌市的领导出席了邮票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2.
邵颖 《收藏》2013,(7):176-177
2012年11月17日,由《收藏》杂志社与中国禹州钧瓷博物馆主办的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考古所、中国古陶瓷学会等的众多权威专家云集禹州评鉴重器,一致认为大宋官窑的复烧再现了北宁钧官窑作品的神韵风采,超越了历史的复烧水平,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健丽 《收藏》2009,(4):67-72
钧窑与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共同组成了北方四大窑系。直至今日,钧窑的故乡河南禹州及登封等地仍呈现诸窑竞市的繁荣景象。由于宋钧瓷的稀少珍贵,元钧瓷也不多见,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是仿宋、元钧瓷,给收藏爱好者带来很大困惑。现代仿钧瓷的制作工艺达不到宋钧的工艺精湛和釉色的肥厚莹润,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金、元时期风格。钧瓷的仿品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3,(4):176-177
2012年11月17日,由《收藏》杂志社与中国禹州钧瓷博物馆主办的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考古所、中国古陶瓷学会等的众多权威专家云集禹州评鉴重器,一致认为大宋官窑的复烧再现了北宁钧官窑作品的神韵风采,超越了历史的复烧水平,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炉钧釉,又称炉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在仿烧钧釉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低温窑变花釉新品种。其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清末及民国时期发展,不断承古开新,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即以博物馆藏品为例,详细解析如下。雍正时期雍正时期是炉钧釉瓷发展的初创阶段。其烧造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两次烧成:先是在高温窑炉中第一次烧成素坯,然后挂釉,再入800℃低温彩炉中进行第二次焙烧。釉中含有粉剂,釉厚而不透明,呈现深浅不一的窑变红与窑变蓝等色。清(佚名)《南窑笔记》载:"炉均(钧)一  相似文献   

16.
叶丹洋 《收藏》2013,(15):57-59
石湾窑位于广东佛山石湾镇。明清时期,佛山石湾镇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并称为四大名镇。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表明,石湾的陶瓷生产至迟可以上溯至唐宋时期,明清时趋于鼎盛。佚名古籍《南窑笔记》中关于《钧窑》一文有记载:"明有宁青窑仿钧一种,颜色薄暗,五色杂沓。广窑亦有一种青白相间麻点纹者,皆瓶钵之类。胎骨轻脆,不堪赏鉴。宜兴挂釉一种,与广窑相似。"这里所说的"广窑"即石湾窑。由此可见明清时有许多窑口模仿钧窑的窑变花釉。石湾窑善于模仿钧  相似文献   

17.
正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中,有潮州窑米黄釉瓷器约百余件。这些器物釉色白中泛黄,亦可称为"米黄釉",釉质细腻莹润,有细小开片;胎体稍厚,胎质相对不如景德镇同时期瓷器那么细腻坚致。其中明代的胎质较粗,清代、民国的细腻与坚致程度有所提高。器物类型有瓶、炉、文房用具、人物塑像、碗、盖罐等。装饰工艺除雕塑外,器物类的有刻花、印花、贴塑、镂空雕刻等。本文选取数件代表性器物做详细介绍和鉴赏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扒村窑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浅井乡扒村,为磁州窑类型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烧制白地黑花瓷为主,同时也生产三彩、加彩和钧瓷等品种瓷器。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宋金而终于元、明。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扒村窑瓷器形式多样,主要品种为日常生活用瓷、陈设类用瓷及宗教类用瓷等,种类丰富,产量繁多。装饰技法有白釉绘黑花、黄釉绘黑花、白釉刻划花、白釉、黑釉、黄釉、红绿彩、宋三彩等。装饰内容多选用当时民间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取材广泛、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9.
刘金成 《收藏》2006,(3):48-50
历来元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倾倒,这主要取决于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以钻、铜着色剂为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但是,我们在喜好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同时,要以平常心态去正确认知它,否则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20.
作者研究提出了明代直隶厂官窑即真定府曲阳窑。依据清宫瓷器档案甄别出《陶成纪事》所列的三种厂官釉制品,并给出了标准参照器,分析了区分三种厂官釉制品的依据,为厂官釉瓷器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