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我园是一所涵盖大、中、小三个年级九个教学班的标准化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5584平米,其中幼儿活动面积2204平方米,可容纳幼儿315名,现有教职工44名。幼儿园严格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办园标准》建设配备。每层楼都设有一个功能室,共有7间大小不等的多功能活动室,按园所设计和教学需求创设了六个动态、循环、体验场馆(40%的园本特色课程在这里实施)。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幼儿园以创造教育为办园特色,在多年实践中持续完善以幼儿创造力表达为特色的游戏化园本课程建设,先后经历了基于主题的戏剧课程阶段、基于“四维五环”的益智思维活动课程阶段和基于儿童本位的创想游戏课程阶段,用实践探索阐释了游戏化园本课程从理念形成、体系成型到课程拓展的构建与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阶段,很多家长以及教师都会为即将上小学的幼儿进行“幼小衔接”。首先,幼小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大有不同,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出现各种学习问题。其次,目前幼小衔接的方向很多家长教师把握不准确,进行了错误的衔接,不但没有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还埋下了很多学习隐患。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科学幼小衔接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有效途径。其一、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其二、教师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设计课程,提高幼儿的小学生活适应性。其三、教师要在课程中着重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状态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全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园依托68年的发展与研究历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幼儿终生幸福做准备,为家长科学育儿做准备”的幼小衔接理念,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幼儿在园的三年生活中,与家长、小学通力合作,多方协同,实现科学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园“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抓手和催化剂,我园在课程建设中整合劳动教育、生活教育、自然教育等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园内外优质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展高质量、有温度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促进课程、教师、幼儿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玉荣 《中国教师》2012,(18):43-44
<正>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根据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结合自身的历史积淀、组织文化、办园理念、办园特色、教师特长等编制的反映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动态化特色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幼儿园改革发展的趋势。从幼儿园环境条件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构建园本课程,对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1]。本人工作所在的地处城乡结合处的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开发出一系列园本活动课程,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创造经验,开发其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孙卓君 《早期教育》2011,(11):29-31
随着园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走“农味”之路成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农村幼儿园如何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农味”课程成为办园的特色,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园根据幼儿的兴趣,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研究开发园本课程,帮助教师树“三观”建“三构”,优化课程目标,均衡设计课程内容,促进农村幼儿的发展。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下水”“引水”“活水”等策略,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整体队伍素质,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聚焦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误区,立足儿童本位,发挥学园“行走”特色,展开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通过“家园对话、家园行走、家园共建”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构建幼小衔接家园协同机制及幼小衔接特色课程体系,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四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破解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难题,守护幼儿从容步入小学。  相似文献   

9.
2020年威尔士国民议会提出了课程与评估法案。为了有效实施该法案,威尔士政府又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其中包括了《威尔士课程指南》。2022年9月威尔士幼儿园全面按照课程指南实施新课程。《威尔士课程指南》中强调长程的课程目标、自主的园本课程开发、共建的园本课程实施、基于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评估等。本文通过对《威尔士课程指南》的研究提出:出台地方法规保障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关注长程课程目标和与之相呼应的学前教育阶段学习描述、在科技领域加强幼小衔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幼小衔接”问题长期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关注,近年来其重要性愈发突出。小学是幼儿经过学前三年后另一个学习成长的重要起点,幼儿园在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应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将“幼小衔接”的理念自然地融入课程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钟美玲 《福建教育》2023,(3):10-11+52
<正>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要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建设幼儿园课程。当前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园本课程方案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缺乏内在联系,甚至有的园所刻意追求特色,力求标新立异,背离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二是园本课程方案实施缺乏儿童发展适宜性,幼儿园编制了园本课程方案,然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忽略了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没有动态调整课程方案;三是园本课程评价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12.
李木金 《成才之路》2023,(12):109-112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运用,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提出禁止幼儿园教育过度“小学化”的要求后,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也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文章从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入手,提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落实幼小衔接的生活化、游戏化,实现幼小衔接的自然发生,让幼儿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维度积蓄上小学的力量,减小衔接“坡度”,在生活、游戏中完成自然延伸和过渡。  相似文献   

13.
<正>幼小衔接对“儿童顺利适应小学教育生活,并为儿童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有重要作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以“为幼儿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为目标;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必须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强调“加强学段衔接”。在国家重视与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作为教研员的我也参与到区域以及园、校不同层面的幼小衔接研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幼小衔接工作在具体实施层面仍旧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雪  肖雅兰 《四川教育》2023,(18):24-25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小衔接中,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幼儿在情感、环境、习惯、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过渡与适应。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开设幼小衔接课程“盐途四季”,推动幼小间科学衔接、自然过渡、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5.
我园学前班课程是怎样与小学衔接的温玉珍从92年开始,我园学前班与东北师大附小进行了“幼小教育衔接”课题的双向实验研究。三年来,幼儿园与小学主要在课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改革,探讨了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最佳活动内容和最佳活动结构衔接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郭茜  石才英 《学前教育》2023,(19):33-36
<正>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我园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园立足于幼儿生活开展各类幼小衔接课程活动,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课程内容有一定随意性,课程体系不完善,衔接工作以幼儿园为主,实效性不足等等。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园结合文件要求对以往的幼小衔接课程进行了梳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汤智英 《早期教育》2020,(4):F0003-F0003
常州市邹区中心幼儿园是邹区镇人民政府投资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共有46个教学班,近1600名幼儿,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幼儿园始终坚持"教育就是为了生活的传承和创造"的办园理念,积淀校园文化,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为基础,结合幼儿园周围环境及本地特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建立了"乐生活教育"特色园本课程。幼儿园携手家长,让幼儿在游戏中浸润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快乐生活。幼儿园在开展"乐生活教育"特色园本课程中,凸显教育源于生活的办学特色,让幼儿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8.
钱琴 《学前教育》2014,(1):16-17
特色是在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生长起来、自然形成的,不是外在标签,而是源自内在力量。特色课程应该适宜特定的幼儿园,更应该适宜特定幼儿园中的幼儿。特色课程建设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增减,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优化,优化的标准是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充分关注幼儿,积极创设幼儿参与的特色环境,立足社区,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的空间,探索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彰显民间艺术教育的办园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秋璇 《云南教育》2023,(Z1):53-55
<正>在学前教育和幼小衔接实践工作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符合学前阶段幼儿身心特点,要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和幸福的需要。在教师正确理念的引导下,开明包容、开放自主的实践活动,更能让孩子们以积极向上的心境和行动参与并收获更有效的经验和感悟。为此,昆明市五华区江滨幼儿园(下称:江滨幼儿园)创建了园本课程《幼儿园一三四开放性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增强幼儿有效学习感受,把幼小衔接工作融入以幼儿终身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早期教育》2021,(4):F0003-F0003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中心幼儿园始建于2007年,地处戴南镇文化路,地理位置优越,园内环境优雅。幼儿园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园内辅助用房、各类现代化设施齐全,是幼儿学习、游戏、生活的理想场所。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戴南镇中心幼儿园围绕“引泽水之源、还游鱼之乐”的课程理念,以环境建构为抓手,通过创设课程游戏化的人文环境、物化环境、制度环境,实现“有爱、有温度,有礼、有规则,有书、有梦想”的育人目标。自2016年成为泰州市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建设基地以来,该园着力于“鱼乐”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将本土优质教育资源纳入课程建设,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开发了以“玩转绘本”“田园撷趣”“巧手溢彩”为主题的课程资源,让幼儿真正回归自然、释放天性、张扬个性、勇于探索、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