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评语应该是老师的“掏心话”,要饱含老师的真情实感,如此才有可能使老师和学生心灵沟通;批改作文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做为点评的焦点和靶子,有的放矢;评语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评语应该是长者慈祥的爱语,要有鼓励性。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那是初中二年级的事了。物理课上 ,老师提问 :“声音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 ,振幅 ,…… ,不 ,是频率。”“还是错了 !”老师又重复那句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话 :“频率决定声音高低 ,振幅决定声音大小 ,大家一定要把这一点记下来 ,一定不能记混 !”对呀 ,死记硬背不行 ,怎么就不能找个其他的法子呢 ?物理是实验科学 ,这两句话总能用实验验证一下吧 ,哪怕只是一句。因为只要记住一句 ,另一句不也就记住了吗 ?于是 ,我请教老师。老师拿出一个喇叭 ,接上电源 ,喇叭里立即发出卜卜的声音来。“这又怎么样呢 ?”我问 ,老师笑起来 :“喇叭之所…  相似文献   

3.
李莉 《百科知识》2011,(21):50-51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说“ZYD”超级记忆法在长沙非常火爆,有一批从常德、邵阳甚至武汉、桂林等外省赶来的学员,因为人数太多多等了几天而被安排到下一期。记者得知消息后,在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天赶往“ZYD”超级记忆法培训班采访。来到培训现场的时候,中国第一位记忆研究生杜有志老师的讲课即将结束。正当记者觉得有一点遗憾时。突然出现了令记者大感意外的一幕:一个中学生有点怯生地问杜老师能否签名留念,然后递上笔和笔记本。就在这时,一大批学生蜂拥而上,把杜老师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争先恐后地请杜老师为他们签名,而且有的学生由于挤不进去,竟然哭着要爸爸妈妈为他们去签名。  相似文献   

5.
作文在教学中一直是个让师生都颇为头疼的难题。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老师一命题,学生搔头皮;心里空荡荡,咋会写作文?”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掀起的狂潮。许多教师纷纷把英语课堂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舞台”,课上又唱又跳,又演又画,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老师成了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成了台下观看这场演出的“观众”。但是,为什么不少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应把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和兴趣,是否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学生是否养成了英语学习的好习惯等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依据。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冷静地思考和反思: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今的焦点。“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是每位英语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5,(8):F0003-F0003
记忆专家成了超级明星,前不久,听说“ZYD”超级记忆法在长沙非常火爆,有一批从常德、邵阳甚至武汉、桂林等外省赶来的学员,因为人数太多多等了几天而被安排到下一期。记得知消息后,在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天赶往“ZYD”超级记忆法培训班采访。来到培训现场的时候.中国第一位记忆研究生杜有志老师的讲课即将结束。正当记觉得有一点遗憾时,突然出现了令记大感意外的一幕:一个中学生有点怯生地问杜老师能否签名留念,然后递上笔和笔记本。就在这时,一大批学生蜂拥而上,把杜老师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争先恐后地请杜老师为他们签名,而且有的学生由于挤不进去,竟然哭着要爸爸妈妈为他们去签名。  相似文献   

8.
刘焱 《科教文汇》2008,(10):134-134
钢琴集体课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钢琴老师要把自己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并把学生的“知”转化为“能”,同时从“能”的发展过程中达到加强基本功,掌握钢琴弹奏方法和弹奏技巧、理解领会钢琴作品,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如何激发和调控这一过程的转化条件,控制这一过程的基本要素,则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多媒体被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很多老师大量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出现了数学味不浓、老师成了键盘手、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主题,因此多媒体用要用到恰到好处,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肖国义 《科教文汇》2009,(5):119-1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一句教育名言。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够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集中注意力,全神投入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兴趣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完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要实现这一新课程的要求,关键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自主参与度。  相似文献   

11.
王元庆 《科教文汇》2009,(32):203-203
案例教学是被一位德国的教育家提倡并被世界各国应用和采纳的一种教学法,其主要内涵是: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说到底,地理教学案例就是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参与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学生从中明白一种道理。掌握一种知识,也就是把“学”与“玩”相结合,一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谢玲 《科教文汇》2007,(3X):59-59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包括我,总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是在作文本身下功夫,通常总是采取多写的方法,二是经常加强“文法”指导,于是“喋喋言作法”(叶圣陶言)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等,可作文水平依旧“烂”。  相似文献   

13.
杨柳拿我钱的时候,老师正要到寝室找我,隔着窗户,看见杨柳的样子,瞬间老师愣住了。直到杨柳把那100元钱塞进口袋,老师才犹豫了一下,敲门。“郑筱在吗?”“哟,老师?”杨柳脸有些红,或许是心虚,“没、没在。”杨柳嘴有点吱唔,“他在水房洗衣服。”“噢,是这样。”正当老师转身要走时,杨柳已恢复了镇定:“老师,你坐,我去叫他。”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学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师生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关系。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情”和“爱”,来达到让学生把对老师的回报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中。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古文教学常采用串讲法,翻译法,先扫除文字障碍,从字词句到段落篇章,最后分析内容。初为人师,我也试用了这种方法,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连老师也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想,一篇优美的古典精品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知识纯属死记硬背,学无以致用,遇到课外阅读就无所适从。这是促使我探索新教法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虽是课外选文,但大部分文言现象均来自课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当务之急,使他们学会迁移,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到国外一所学校考察时,耳闻目睹了这样一件事:美术课上,教师对怎样画苹果作了一番精心指导后,便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讲评作业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便问这位学生:“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掉到地上了。”老师听了便鼓励他:“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要求,也是现时代学生终生发展必需的品质。自主学习的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习惯,对其终生发展是一种财富。一、教师要竖立新的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上,而不以权威自居,要确立新的教学观。许多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观使得教学信息从老师单向传递给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学习的手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获得准确、鲜明的数学概念的同时,发展创造性思维。一、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意识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意义时,有意地安排了“除尽”与“除不尽’项组除法试题:(1)865—1.6;3+8—0.375;间里十3—0.333……;60.2+33—1-82424.…··让学生先分别计算这四道题,做到第(2)组时,学生提出疑问:“这两题除不尽,怎么表示它的商呢?”,这时老师及时鼓…  相似文献   

19.
高三的空虚     
周毅 《知识窗》2010,(1):58-58
高三冲刺的最后一个月.忙碌而激动.但更多的是忙乱和苦闷.老师决定“忙”里偷闲.举办一次主题班会:围绕“什么时候最空虚”展开讨论.让学生尽情倾吐内心的苦闷。下面是同学们列举出来的“空虚时刻”.  相似文献   

20.
陈荣生 《知识窗》2014,(15):14-14
“我想,明白和接受一件事,这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他说。我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考着他说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