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愈、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散文家,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散文家,与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中学语文教材中就选了他们的多篇文章。在他们的文章中经常提及"古文"和"古道",如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17,好古文","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相似文献   

2.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即苏氏三父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文坛上,苏氏一门父子三人,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尤其是苏轼,最为光彩夺目。在"三苏"中,苏洵,号老泉,二十二岁才发愤苦读,以政论、史论见长,可谓大器晚成。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少  相似文献   

4.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起源: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文坛上,苏氏一门父子三人,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尤其是苏轼,最为光彩夺目。在"三苏"中,苏洵,号老泉,22岁才发愤苦读,以政论、史论见长,可谓大器晚成。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少年得志。在苏轼21岁、苏辙18岁时,父子三人同科及弟,一时成为美谈。  相似文献   

6.
苏洵为宋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着丰富的文艺思想。本文探讨了苏洵文艺思想的形成与蜀学传统的关系,洵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苏轼兄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课文导读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学习的是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人们对“苏洵、苏轼、苏辙”的评价很高,有诗称:  相似文献   

8.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的宋代苏洵、苏轼和苏辙,各有一篇《六国论》(以下分别简称《洵论》、《轼论》、《辙论》).“三苏”《六国论》均属史学论文,但各自的立论角度和文章风格各不相同。将“三苏”的同题文章试作比较,可能有所裨益。论“弊”是老苏的立论角度,作者劈头就旗帜  相似文献   

9.
宋代苏门父子苏洵与苏轼、苏辙各自都抒写过一篇《六国论》,分别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六国的灭亡之原委:赂秦、养士、委秦。然而,只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去略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在于:综合国力悬殊、相互倾轧内耗、工程耗费巨大。国家之间的争斗固然取决于"道义"与"谋略",但归根到底还是一种综合国力的比拼,忽视积聚国力或毫无意义地消耗国力,才是六国灭亡这一命题的理性答案。  相似文献   

10.
苏洵与其二子苏轼、苏辙各有一篇论"六国"的文章,虽然都是论史类的论说文,但实属两种类型,苏轼的《六国论》就六国久存而秦速亡这一历史现象作分析,其中突出强调的是"士"的作用。在苏轼看来,六国之所以久存乃是由于"诸侯卿相皆争养士"。因此,  相似文献   

11.
宋彦和 《教学随笔》2008,(Z1):132-132
宋代文豪苏轼一家,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专业户",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属唐宋散文八大家,其妹苏小妹也是著名的才女。一次,苏小妹到京城去看望哥哥苏轼,兄妹久别重逢,分外高兴。苏轼暗想,小妹素来文思敏捷,备受时人的推崇。但好久没见了,不知她学业有无长进,我不妨撰得一联,考考小妹。于是,吟出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即苏氏三父子。中国现代文学三巨匠:鲁迅、茅盾、郭沫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诸多权威性的语文工具书在介绍北宋散文家苏洵时,都毫无例外地给他加上“号老泉”三字,似乎是不容置疑,理所当然的。其依据恐怕就是《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激”,说的是苏洵(苏轼之父,又称老苏)不顾年长,发愤读书的故事。然而,“苏老泉”真是苏洵吗?我却颇有疑议。宋朝的叶梦得与苏洵同时,他在《石林燕语》卷十中记载说:“子瞻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贾谊论》中表达的"善处穷"思想,主要来自于父亲苏洵的影响和自身的人生经历。尽管苏轼作《贾谊论》时才二十四岁,但其豁达的"善处穷"思想并非纸上谈兵。苏轼一生宦海浮沉的经历处处可见其"善处穷"。  相似文献   

15.
统编语文课本高中第三册《六国论》注①说:“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元,号老泉……。”其实“老泉”一号,乃是苏轼晚年的别署。自南宋时起,便有人误以为是苏洵的号。《三字经》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有辨证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具体分析了苏洵《仲兄字文甫说》中提出的“风水相遭”说及其对苏轼的影响, 指出苏东坡是在创作目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这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苏洵的文学创作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从中学课本所选用的“四记”看,无论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还是表情达意方面都说明宋代散文是唐代散文的继续,宋代的散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涌现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大家,明清散文实际上是在宋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四)宋元文学 第一,宋代文学 1、诗文: ①宋诗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创造,追求新奇、细密、显露而富于理趣;同时出现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重要诗人有欧阳修、苏轼、陆游等。 ②宋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宋古文八大家”有六家在宋,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2、词: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文学史上词以宋称。 ①前人论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前者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后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文坛上,苏氏一门父子三人,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尤其是苏轼,最为光彩夺目。在“三苏”中,苏洵,号老泉,二十二岁才发愤苦读,以政论、史论见长,可谓大器晚成。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少年得志。在苏轼21岁,苏辙18岁时,父子三人同科及第,一时成为美谈。  相似文献   

20.
宋代三苏文史兼长,史论作品极为丰富。史论是三苏史学的重心所在,主要包括史亨评论和史学评论两部分。前者以观风察势为核心,以借古鉴今为目的;后者以苏洵的经史观、苏轼的正统论和苏辙评论《史记》最有名。三苏史论在形式上笔势纵横,议论横生,在内容上喜言得失成败,罕及纲常伦理,与理学家的论史尺度迥然不同,不仅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在宋以降的历史长河中亦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