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关山月卖画     
正关山月不卖画画家以卖画为生,古已有之。早在南宋时,画家李唐写有一诗:"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是一首发牢骚诗,李唐最得意的是山水画,但想不到世人却要买他的牡丹画,所以他牢骚连天,早知画山水不入时人眼,何必花大力气,不如买点胭脂画牡丹算了。可见,当时他在卖画,有人来买画,而且要挑选。到明清时,唐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民俗中,花卉中的牡丹芍药与禽类中的鸾凤孔翠都是富贵的象征。对于牡丹一项,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牡丹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周敦颐又说:"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据此可知,对于牡丹的钟爱兴盛于李唐时期。至于以牡丹为题材入画,虽然没有准确的史料或出土文物证实始于何时,但据文献记载,至少可追溯到北齐时期。唐代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说"北齐杨子华画有牡丹",这是关于  相似文献   

3.
九、格调 牡丹画创作的格调,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牡丹画格调的雅与俗,向来是评价牡丹创作的分水岭——格调的高低,既是表现牡丹高贵特质的关键,也是作品水准的评价标准.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格调来自于学养."人品不高,落笔无法";"其人无文,其行不远".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要想画出格调高雅、气质华贵的牡丹画作品,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虽然每个人的审美好恶有所不同,但审美的好恶同样取决于文化修养.修养,既是绘画创作的基础,也是绘画创作的核心.所有的艺术观念、审美好恶、创作手段、技法形式,莫不来自于此——它是决定绘画创作格调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浪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讲个欧阳修的轶事。有一次,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古画上画的是一丛牡丹,牡丹下一只猫,题目是"正午牡丹",他看不出画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就去请教他的好友吴育,吴育是一位古画研究家,他就告诉欧阳修说,这画上的牡丹四瓣花瓣张开,有些下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吴正肃评画欧阳修虽然在诗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对于绘画,却并不怎么内行。有一次,他得到一轴古画,上画一丛牡丹,下卧一只猫。这轴画的功夫深不深?是否值得珍藏?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一天,他的亲家副丞相吴正肃来访,闲谈中,欧阳修就把那幅牡丹画捧出来请他评鉴。吴公轻轻展开,仔细端详了一番,高兴地说:“这幅画有功夫!画的是正午牡丹。”欧阳修问道:“你根据什么说是正午牡丹呢?”吴公说:“你瞧,这牡丹的花瓣和枝叶萎散无力,花色枯燥,这是因受强光照射的缘故。而早晨的花,花瓣收敛,色泽鲜润,露珠晶莹,两者状态、色泽全不相同。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花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笑着说:"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那人听了俞仲林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相似文献   

7.
正牡丹,按形态又可分为平顶式和楼台式。日常花鸟画中较多见到平顶式牡丹,有如玫瑰花型。楼台式较为复杂,花瓣层次繁多,重叠隆起,颤颤欲坠,俗称"花千起楼"。苏东坡有"头重欲相扶"之说。楼台式牡丹,因其花形大、层次繁多、笔触复杂,以致画者少,能画好者更少。画牡丹花可用长锋笔,以羊毫笔为主的兼毫笔,如"冰清玉洁""大羊提笔"都可  相似文献   

8.
故事宋朝欧阳修得到一张古画儿,那张画儿画的是一棵牡丹花儿,花儿下边有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画得好不好,就拿给他的亲戚吴育看。吴育一看就说: “这张画儿画的是正午的牡丹。”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不准确、不生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观察。《梦溪笔谈》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欧阳修曾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下面躺着一只猫。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请教当时的丞相吴育。吴育一见古画就说:“画的是正午牡丹。”欧阳修吃惊地问:“您凭什么说它是正午牡丹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有一只猫。他想挂在客厅里,但不知画的真假,拿不定主意。正在这时,丞相吴正肃来了,欧阳修连忙迎了出去,吴正肃走进客厅,看见桌上的画,便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  相似文献   

11.
我成功了     
成功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快乐,增长知识和经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我就成功地画了一幅写意牡丹。写意牡丹的画法是这样的:用暗红点花瓣,用墨勾边;叶子用花青和草绿画,用墨勾叶脉;三绿画花心,用滕黄点花蕊。听起来是很容易,可画起来却难。我第一次画牡丹,出师不利,画纸上一片模糊,原来是水多了,只好重新画。这一次还行,只是牡丹花瓣层次不分明,红红的一大片。第三次,我想:失败乃成功之母,不失败,哪来的成功?我认真地观察着老师的范画,想着老师运笔时高时低、有轻有重地在纸上来去自如,我怎么就把握不住呢!老师的笔上墨汁似乎受到神灵的…  相似文献   

12.
正艺术是有规律的。找到规律,是一个画家成功的关键因素。比如学画牡丹,首先要了解牡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牡丹被称为国花,是雍容华贵的象征,所以画牡丹要画出它的富贵之气。历史上画牡丹的名家很多,如明代的徐渭、陈淳,清代的赵之谦、任伯年等。徐渭、陈淳多以水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迈进了艺术的门槛,到大同煤矿老年大学学习国画。由那时起,它便成了我的晚年追求。一路走来,我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书画艺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我最早接触的花鸟题材是牡丹。开始学的时候,由于我对牡丹花的生长结构和生长规律不甚了解,画出来的牡丹十分死板,色彩平均,分不出层次,没有立体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买了几本不同牡丹画家的画册,不同风格的牡丹画  相似文献   

14.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作为中国的国花,牡丹一向博得国人的尊崇;以牡丹为题材而创作的牡丹画更倍受世人的青睐。牡丹画创作,历史悠久,可谓名家辈出,群英荟萃。试观当今的牡丹画,大都沿袭传统。临摹且不说,单就独创而论,总也走不出前人的窠臼,摆脱不了...  相似文献   

15.
(一) 牡丹,是中国的名花,人称“富贵花”。有一次,著名画家喻仲林开办画展,有一幅牡丹图被一老者买去。不料过了几天,那老者给喻先生打去电话,坚决要求退货。他说:“你的牡丹图中有一朵牡丹花画在纸边上,只剩半朵了。客人到我家来一看,都说这叫‘富贵不全’,挂在家里不吉利。我一  相似文献   

16.
缺边的牡丹     
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最擅长画牡丹。某人慕名买了一幅这位画家亲手所绘的牡丹图,回家以后,得意洋洋地挂在客厅里。他的一位朋友看到后,连连摇头说不吉利。因为图中的牡丹没有画完,缺了一部分。而牡丹的寓意是富  相似文献   

17.
董少校 《上海教育》2012,(10):30-31
"人不能老想着赶时髦,弘扬国粹是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大事业。我就想画自己喜欢的画,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丹青国粹成为天下人共享的财富。"展厅里熙熙攘攘,人们在一幅幅国画作品前驻足观赏,纷纷发出赞叹。有的说:"詹老师画的牡丹多漂亮,看上去是立体的,晶莹剔透,娇润红艳。"有的说:"看这小松鼠,浑身毛茸茸的,像活的一样,我真想摸一摸!"这些画的创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民进开明画院执行院长詹仁左教授。与中国绘画结缘三十余年,詹仁左在这片园地里耕耘  相似文献   

18.
董少校 《上海教育》2012,(15):30-31
"人不能老想着赶时髦,弘扬国粹是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大事业。我就想画自己喜欢的画,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丹青国粹成为天下人共享的财富。"展厅里熙熙攘攘,人们在一幅幅国画作品前驻足观赏,纷纷发出赞叹。有的说:"詹老师画的牡丹多漂亮,看上去是立体的,晶莹剔透,娇润红艳。"有的说:"看这小松鼠,浑身毛茸茸的,像活的一样,我真想摸一摸!"这些画的创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民进开明画院执行院长詹仁左教授。与中国绘画结缘三十余年,詹仁左在这片园地里耕耘  相似文献   

19.
缺边的牡丹     
有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名叫俞仲林,他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有人慕名买了一幅他的牡丹画,回到家就高兴地挂在客厅里。不料,此人的一个朋友看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幅牡丹图没有画完全,缺了一边。牡丹代表富贵,缺了边,岂不是‘富贵不全'?朋友说。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画坛,张锡武以擅画牡丹名扬四海,被人们誉为:“牡丹张”。张锡武挚爱绘画,能运用左、右手同时操笔作画。特别是画牡丹如醉如痴,练就一手“绝活”。他笔下的牡丹鲜活动人,呼之欲出,有的极为艳丽,如《天香富贵》、《雪艳》、《春露图》、《富贵春光》、《繁花似锦》诸作,大有华贵气象,而其画的墨牡丹和白牡丹虽无大红大紫,却别有韵味,给人以“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