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差,采油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于低渗透油藏自身性质,注入水水质问题,储层的敏感性,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应力的增加,以及低渗透油藏过度压裂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等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而且要注重保持地层能量,改变常规的注水模式,因此提出了超前注水和周期注水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油藏河148块在弹性能量开采过程中出现地层能量下降快、产量递减大、弹性采收率低的问题,本文从恢复油层压力、提高采收率的角度出发,对河148断块实施水驱开发的可行性及注水开发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河148块可沿地应力方向先采用反九点法后转八五点法的注水开发方式进行注水开发,从而提高该区块整体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锦150中生界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等特点,实施以注水开发通过物模研究、储层敏感性、井网井距适应性、矿场先导注水试验等一系列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较好地指导了断块全面实现注水开发,断块开发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得到提高,地层压力得到恢复,采油速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定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常规注水开发见效慢,油井产量递减快、稳产水平低等特点,实施了超前注水开发技术,及时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很好地控制了含水上升率,提高了油田高产稳产期,开发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对今后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低渗油藏非线性数值模拟方法,在所建立的均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时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注水强度和超前注水时间等主要开发技术参数的评价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一开发井网下,渗透率越小。则其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越大,注水强度越小,超前累计注水量越大,超前注水时间越长;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主要与油藏平均渗透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注不进、注不够水严重制约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由于渗透率低,水井日注水量少,地层能量难以补充,常规的一注一采井网开发油井见效困难,经济效益低,为合理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地层亏空过大伤害储层。决定在文88块选取合适区域实施多点注水,温和补充,评价开发效果,为全区下步开发摸索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军  商鹏  杨鹏  王佰民 《内江科技》2015,36(6):35-36
富台油田属于深层潜山油藏,主要开发特征是初期产量高,但油藏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目前进入注水开发阶段,部分注水受效井能量得到了补充。为缓解开发中产量的递减,我们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开展耐高温电泵采油工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耐高温电泵采油配套技术,提高了潜山油藏采油速度,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孔中渗的常规稠油出砂油藏,当两套井冈合采,由于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的影响,高渗透层的井容易受到注水效果,液量高,含水高,水淹严重;低渗透层的井见不到注水效果,液量低,液面深。随着井网的不完善,区块地层压力下降快,原油脱气严重,制约油井产量得不到正常发挥,产量递脚陕。本文提出了科学划分开发层系,优化井网结构,减缓油井水淹的速度,保持油藏的地层能量,使出砂油藏能持续稳定开发。  相似文献   

9.
赵庆月 《今日科苑》2010,(4):260-260
埕北30潜山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流体类型特殊,油藏描述、开发难度大,自2004年整体投入开发以来,暴露出部分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和矛盾,该油藏具有相当的储量规模,目前采出程度较低。本文对油藏地质储量、开发现状、开发潜力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陕西延长义正-吴堡区块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岩性油藏。地层供液不足,自然产能低且下降很快,通过对研究区的水源评价及主要水质因素对储层岩心伤害因素的研究,确立了适合该区块的注水水源并提出该区块的注水水质处理控制指标,从而达到早注水、注好水来补充地层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储量资源丰富,具有储层沉积类型多样、储量丰度低、储层物性差、孔喉细小等特点.开发中存在非达西渗流现象,自然产能低,一般需要压裂投产,天炼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近年来开展了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以精细地应力场和裂缝预测技术、砂砾岩期次的分布预测技术、频谱成像技术为核心,建立了精细地质描述配套技术;以非达西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渗流机理研究配套技术,并研制了具有自适应渗流和广义渗流描述选项的数值模拟软件;提出了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技术,同时在低渗透砂岩油藏油层保护、储集层改造以及改善注水效果等.通过综合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和应用,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动用储量不断增加,整体开发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宋子军  邓广耀  赵澄圣  吴振东 《内江科技》2007,28(7):107-107,145
D2断块E1f32为低孔低渗油藏,自然产能低,多数井经压裂改造,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裂缝性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特征,注入水水窜严重.本文根据该断块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采用不稳定注水和改向注水方式采改善注水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K622断块位于孤岛披覆构造的西翼,孤西断层的下降盘,由渤南洼陷向孤岛凸起逐步抬升的垦西斜坡带的中部。K622断块属常压、高渗透、低粘度、中-高凝固点、中产、中溶解气构造-岩性复合油藏。K622块于1998年4月投入开发,2000年12月转入注水开发阶段,截止到目前累计产油41.78万吨,采出程度达到20%,采油速度1%,地层压力16.8MPa。目前已进入含水上升阶段,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逐渐加大,而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层能量下降快、油井结蜡严重是制约油田开发的主要原因。本次选择K622断块开展研究分析,提出完善井网、提高水驱动用程度、以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亮 《内江科技》2014,35(11):26-27
针对目前埕岛油田东营组的地质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技术以及经济测算等方法,确定东营组油藏的开发层系、开发方式、合理产能、注采比等关键开发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埕岛油田东营组采用一套层系开发,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压裂增产,单井产能控制在45 t/d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胜坨油田坨123单元水驱效果的分析,并选择坨123单元的坨123-30井区进行先期注水试验,取得较好效果,认识到先期注水能较好保持低渗透油藏油井地层能量,减缓油井产量递减,有助于油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6.
  鹏等 《内江科技》2014,(4):68+97-68,97
<正>水敏现象是指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情况。含水敏性粘土的地层,有可能把油层孔道堵死。油田开发过程中人工注水是补充地层压力的主要手段,而对于水敏油藏不适当的注水反而会降低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烟道气吞吐开发水敏油藏的效果,分析并优选了注入参数,为注气开发水敏性油藏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7.
埕东油田西区为边底水油藏,开发到目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该块馆上段初期因油稠出砂的原因,只有油性较好的零星井点生产,80年以后才陆续打井,由于构造缓,破坏性开采等原因,该块含水上升快,稳产难度大,本文以埕东油田西区为例对此类地质条件复杂,含水高的构造边底水油藏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利用水平井完善井网,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开发思路,根提出实施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勇  李军  张茂森 《内江科技》2011,32(11):127-128
针对低渗油藏开发过程出现的注水井高压注不进水,油井压力下降快、采不出的现象.结合桩西低渗区块地质特征,利用低渗油藏的非达西渗流原理,通过数值模拟对低渗油田孔隙压力、孔隙度、渗流率影响关系进行技术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桩西油田各低渗区块开采技术井距通过采用小并距开发技术试验结果.并配套油层改造技术.降低了该油藏注水压力.改善了油藏渗流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驱油效率和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林家樊油田林中3块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井网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在精细刻画油藏地质的基础上,将基础地质研究、储层预测、沉积微相研究、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紧密结合,综合分析注采井网的适应性、压力保持水平、注水能力,提出一体化治理方案,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研究了新滩油田KD18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的水淹状况、地层能量及注采井网现状,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开发的应对策略,部署了该块下步注采井网调整、注水层系挖潜、注水开发蒸汽吞吐引效开采,为油藏良性开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