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曹鲁 《内江科技》2006,27(3):145-145
文东油田具有高温高压、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在注水开发的后期,层间矛盾十分突出,油井供液能力两极分化。本文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在文东油田开展分层堵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区采油厂是个多层系同时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注水井各单井层数多、间隔远、物性差别大另造成高渗层吸水指数高,受益油井层见水快,而低渗层甚至不吸水,受益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为改善剖面动用状况,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实现油田稳产,开展分层解堵试验,探索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期注水是通过不断在油层中人为的建立不稳定的压力场来扰动油层,使得同一油层内油水在高低渗透层之间相互交渗,提高非均质性储层的驱油效率的一种技术。针对北部过渡带地区油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原油物性差、粘度高的情况,结合多年来在过渡带周期注水实验及效果,对北部过渡带进行周期注水的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1细分与周期注水配套调整的可行性由于喇嘛甸油田油层的非均质性及纵向的油层多、厚度大等特点,如果大段笼统注水,势必造成层段内复杂水淹。为了改善这部分层的开发效果,通过细分注水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整体具有纵向非均质性强、水驱动用程度差、采收率低的特点,迫切需要推广水井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改善纵向水驱波及程度。本文主要对胜利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开发技术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层注水开发的油藏适应性标准。  相似文献   

6.
智能找堵水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欣 《内江科技》2009,30(4):88-88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多层合采因层闻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等严重制约了油井潜力的发挥,而机械找堵水工艺技术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对非均质油藏实施分层开采的重要工艺技术措施之一,也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正确认识地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敏 《内江科技》2012,(10):148
由于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日益恶化,注采层数多、层间差异大,致使调控分水能力有限,对分层注水工艺可靠性、实用性及管柱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大压差分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满足非均质油藏动用二三类层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大压差分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完善提高了濮城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现场应用25井次,使大压差分注实现了油层细分注水、层间矛盾突出的井达到了均衡注水的目的,分层管柱有效期得到延长,对应油井产能得到提升,油田的稳产基础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由于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日益恶化,注采层数多、层间差异大,致使调控分水能力有限,对分层注水工艺可靠性、实用性及管柱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新型油套分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满足非均质油藏动用二三类层的需要。通过对新型油套分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完善提高了濮城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现场应用25井次,使新型油套分注实现了油层细分注水、层间矛盾突出的井达到了均衡注水的目的,分层管柱有效期得到延长,对应油井产能得到提升,油田的稳产基础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含水逐年上升,层间、层内、平面矛盾越来越大,深化调整注水结构势在必行。在各类注水井调整措施的效果对比中发现,压裂、酸化仅能起到改善中低渗透层吸水能力的单方面作用,对高强度吸水层不能起到根治作用,而浅调剖技术,恰能够通过封堵大孔道,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发挥出高、低渗透层同时治理的双重作用,可有效改善注水剖面。为此,我们加大了调剖井的现场应用及跟踪力度,并对浅调剖井在各类油层中的开发规律进行总结、认识,为高含水后期针对不同层系合理推广该项技术提供实际应用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孤岛油田西区Ng3—6储层疏松易出砂,油层非均质严重,经过三十多年的注水开发,油层已存在次生大孔道或高渗透带,为进一步提注聚效果,在注聚前应用PI决策技术优选调剖井,确定了“多段塞组合”调剖工艺技术。现场施工调剖12口注入井,油压上升2.54MPa,达到封堵大孔道或高渗透带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克兢 《今日科苑》2009,(24):48-48
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纯梁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具有层多、单层薄、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单井日产液量低,近年建产的单元,90%以上的井需储层改造,但经过近40年的注水开发,储层平面和纵向水淹程度差异大,造成改造难度大、分层注水难度大。本文针对制约油藏开发的因素,在开发工艺上主要应用分层压裂技术,依据不同储层类型,优化压裂参数及压裂管柱,实现了低渗透储层精细开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指导下的细分小层技术,针对厚油层层内非均质影响,对剩余油监测手段进行了优选,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测井,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层内分层能力达到0.5米-0.8米,剩余油挖潜对象从二、三类层向一类层厚层转移,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体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高丽 《内江科技》2014,(1):75-75,60
<正>临盘油田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严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本文对周期注水技术机理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对油田注水过程中如何注好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期注水简单易行,它不需要增加大量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常规注水系统的基础上就可实施[1]。一般来说,对于中低粘度亲水油藏、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在综合含水70%左右时采用周期注水效果较好。国内外大量的矿场试验资料已经表明,采用周期注水,可提高最终采收率3%~10%,同时可节约注水量30%~50%。[2]  相似文献   

15.
邵保林 《内江科技》2011,32(9):135+137-135,137
孤东油田八区位于孤东油田南部,主要为正韵律的河流相沉积,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处于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常规注水挖潜困难。不稳定注水是提高水驱开发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有必要研究不稳定注水相关增效机理。从实践出发分析水驱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从井网、注采关联出发的不稳定注水适应性,提出了优先选择注采关联相对独立的井组、油层边部注采不完善的井组、层间差异大的井组实施不稳定注水,并进行了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晓燕 《今日科苑》2009,(14):42-42
1引言酸化解堵是提高低渗透油层开发效果的重要措施,国内外对改善酸化工艺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孔喉较小、多层系、薄油层、层内非均质严重、纵向物性差异大、长石含量高、有机物与无机物堵塞同时存在的低渗透特殊油层[1],由于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内江科技》2014,(4):66-66
<正>1概况八面河油田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广饶凸起的北部。沙四1砂组油藏埋深1245.0 m,平均厚度为3.8 m,沙四段1砂组油层孔隙度平均值为30.9%;渗透率平均为252.6×10μm,属高孔中渗油藏。地面原油粘度平均为1580 mPa.s,属中浅层中低渗透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层能量不足、含油丰度不高,油层较薄,储层渗透率虽然达到中渗但非均质性较强,原油粘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缪明铭  梁杨 《内江科技》2015,36(6):69-70
秦家屯油田泉头组农安油层渗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前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中低含水阶段液量增加幅度不大,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因此有效判别油水层是秦家屯油田有效开发的关键。该区油层复杂的沉积体系以及储层平面和纵向上严重的非均质性给油水层判别带来了困难。本文结合测井曲线在油水层不同表现特征的辨别方法与储层的四性关系特征,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油水井判别标准,从而有效地判断储层含油性,为下一步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濮城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井况恶化日益严重,套损井逐年增多,大斜度井的分注工艺座封难度大、有效期短,而油层分层越来越精细,层间调整夹层小、精度高,分层工艺技术有待提高。本文针对濮城油田在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研究和完善了细分均衡工艺技术,满足了开发需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海上分层注水井由于管柱蠕动及出砂造成的注水管柱失效问题,开发了海上长效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通过研制新型防蠕动密闭封隔器,可有效提高注水管柱的防蠕动性能,延长管柱有效期。该技术整合优化了分层注水分层防砂技术、大通道反洗井技术、测试调配一体化技术以及管柱防蠕动技术,在有效解决海上注水井出砂的同时,延长了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自2013年以来该项技术在胜利埕岛油田共实施70余井次,最大分防分注层数为6层,最大井斜48.8°,施工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非常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