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越来越注重“读”,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在评课活动中,老师们也常把“读”作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的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新课标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相似文献   

2.
支玉恒老师说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以读促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是许多语文课的有效做法。可以说,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在新课标的“硬性规定”和名师名家的“经验之谈”下变得更炙手可热,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听课评课的热议,甚至是一堂好...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让老师们认识到了朗读在课堂上的重要性,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了“读”成了阅读教学中训练的主线。特别是一些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多样化:朗读、默读、自由读、范读、比赛读、表演读……一时间,语文课上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好不热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  相似文献   

4.
丁梅华 《考试周刊》2010,(39):73-7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是对先哲圣贤优秀读书方法的传承,又是语文课之所以为"语"文课的最基本的特点。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走进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语文老师的确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也在想方设法用各种朗读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一时间课堂上书声琅琅。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朗读有效性的时候,发现琅琅的书声背后仍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尤以强加情感的朗读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支玉恒老师说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以读促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是许多语文课的有效做法。可以说,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在新课标的"硬性规定"和名师名家的"经验之谈"下变得更炙手可热,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听课评课的热议,甚至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但是,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朗读这一"语文课的亮点"(于永正语),处处用"读","读"样百出。表面上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感情地朗读”在课标中被列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条,这充分说明“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非常重要。任何一堂语文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都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它已深植在每个语文老师的心中。  相似文献   

7.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呢?是课堂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没有个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而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语文课上读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心里却空空荡荡。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新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真与活,首先是预设上要做到真与活。如何在课上透出语文味如何给孩子真收获?这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在真字上所做的文章。怎样使孩子学得有兴致?怎样使孩子学得很畅快?这就要归结于文本读解的“活”。本课预设的“真”有两条线:一是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脱离了读,语文总不是个滋味通过朗读、速读、对读、引读、默读、研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读中提升读的本领、激发对读的兴致。二是写。一堂课要尽可能使学生有动笔的机会,这种练笔日积月累将不断丰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一堂语文课才是充实的课…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而要开展好我们的朗读教学,笔者以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教师应有感情地进行范读在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学生朗读、理解课文的导路明灯。学生听老师的朗读示范,更能体会到有声语言的神奇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辽宁省语文教育家刘映辉提出:一堂好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学得动情”,必须“教有真情”。他的课就非常富于激情。听他课的人无不被课上浓烈的感情气氛所…  相似文献   

10.
蒋万利 《学语文》2008,(1):50-50
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应从哪些方面去体现呢?首先,运用朗读读出“语文味”。读是对文本语言的触摸,在朗读中应该凸显“语文味”。可在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里却听不见书声朗朗,即使有也是走过场。充当一种不得不经历的环节,我们还见到把语文课的朗读剥夺的现象。凡此种种是把语文课的“语文味”给大大抛弃了。  相似文献   

11.
赵银龙 《陕西教育》2006,(10):23-23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根本方法.许多语文老师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只停留在思想上,课上为数不多的朗读只流于形式,为朗读而读,指导不具体,训练不得法.学生朗读时,常出现顿读、唱读、复读、指读,甚至出现漏字、添字、读错字的现象.故迫切需要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有幸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观摩会上听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 ,感受到了贾老师轻松自然、灵巧扎实的教学风格。笔者采撷了课中的精华 ,与同仁一起分享课中的精彩。一是实。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上 ,课堂上教师讲的话不多 ,但句句精要、到位 ,是关键处的点拨 ,衔接处的过渡 ,重点处的强调。课堂中最多的时间属于学习的主体 ,即学生可以自由放声朗读 ,个别朗读 ,全班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等等。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 ,读中评议 ,读中体会 ,读中悟情 ,层层深入 ,逐步提高。如“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在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而轻读的现象.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往往是讲多而读少,甚至只讲解不朗读,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听,本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我们应该认识到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朗读的意义,克服朗读被弱化、边缘化现象和朗读机械化、模式化问题,让学生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语音,把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浸润.  相似文献   

14.
冷眼看朗读     
前段时间听了许多评比课、优质课、观摩课,对执教者独具匠心的设计、丰沛的情感等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唯独对课堂上那此起彼伏的朗读声、花样翻新的朗读形式记忆犹新:指名读,比赛读;集体读,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琅琅书声,经久不息,似乎语文课已经同“读书课”划上了等号。学生们在没完没了的朗读中烦了,听课者在无休无止的朗读中腻了。那不厌其烦的朗读,把祖宗遗留下来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圣经”折磨得遍体鳞伤。凡事皆有个度,过犹不及,最棒的东西也经不住如此折腾。有朝一日,当大家把“读”糟蹋得体无完肤的时候,我们还能在语文课上…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朗读指导的看法与建议.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朗读指导首先在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兴趣的培养需要靠语文老师在每一堂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方式,比如合作读、表演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让学生体验朗读的兴趣,从而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16.
“读”乃语文教学之根,只有“读”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自然还其本色,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吮吸智慧的琼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但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有声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无声朗读”。笔者认为,语文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有声朗读”与“无声朗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尹波 《宁夏教育》2000,(5):39-39
大家还记得1999年7月13日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银川上课的情形吧?语文课上,于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练习把课文读通顺。学生齐声朗读之后,还有三四名学生在朗读。他们见周围其他同学都停了下来,虽然自己还没读完也赶忙停了下来。这时。于老师走过去热情地鼓励他们说:“别着急,勇敢点。继续把课文读完。”在于老师的鼓励下,  相似文献   

18.
这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语文评价改革,这使我们更加喜欢语文了。那些过去一上语文课就头疼的同学对语文学习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自然对语文“情有独钟”。过去上课,老师让同学们朗读课文,举手的不多。许多同学说举手朗读课文的同学是“奔驰二百五”(即又笨又痴的二百五)。因为,朗读得好,老师满意了,就表扬几句;如果像啃甘蔗一样吞吞吐吐的,老师会批评。这样一来,谁还愿意起来读呢?我真替老师和同学们着急。自从进行评价改革,上课读课文就跟从前大不一样了,因为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积…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上,我捧起语文书满怀信心地对孩子们说:“老师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大家可要听仔细了!”我有声有色地读着,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孩子们,肯定会听得入了迷吧!”我猜测着孩子们听我朗读时的表现.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听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声,那笑可不是为我的朗读在喝彩.我顿时懵了.课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听老师的朗读要笑呀?”“老师,我觉得挺好笑的.你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小朋友了!”“老师,我觉得挺奇怪的!我妈妈给我读故事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裨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环节。为了加强语文的诵读,学校都设置了晨读课。但是,长期以来,教师缺少对展读内容的具体布置,缺少对学生朗读技巧的针对性指导,使得晨读和教学内容脱节,晨读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因此,要语文晨读起到作为课堂教学辅助环节的作用,就要求教师重视并指导好学生的晨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