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是一个有巨大考生群体参与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在实行考生档案电子化后,高考涉及的各类数据非常丰富,非常适合于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对高考有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对高考制度改革措施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有一个定量的预测,从而提高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学科核心素养进入高考测试评价体系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创新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在研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命题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高考英语天津卷测试抽样数据,针对考生在英语写作测试上的创新能力表现予以评析,探究命题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及教学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考数据的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历年高考数据的分析,显示男女考生在知识、能力、认知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且男女考生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建议高考命题要考虑男女思维的特点和差异,关注性别倾向问题,努力避免试题的功能差异;关注社会、环境、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改高考对男女生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国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 ,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 42题 (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价题 )具有开创性。此题突破高考历史命题不得涉及学术之争的陈规 ,积极引导考生就一个学术界有争论的历史问题独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无论考生持什么观点 ,只要其解答有论有据 ,言之成理 ,都可公正合理地得分。此题的出现 ,表明“争鸣性历史试题”已作为一种题型堂堂正正地进入高考历史试卷中。与广大同行一样 ,笔者赞赏这一推动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深入发展的举措。赞赏的理由很多 ,最根本的一条是此种题目重在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改革决定确定了高考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方向。目前高中文理科学生在数学科存在明显差异,就能力而言,在数据处理和空间想象能力上的差异最大,就内容而言,在立体几何和统计与概率上的差异最大。改革后的高考命题要充分注意文理科考生在数学科的差异,科学设计考试,准确区分考生。中学数学教学要根据文科考生的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切实提高文科学生的数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考录取制度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录取批次的调整,对高校招生和考生报考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高考录取批次改革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利弊分析,力图探究高考录取批次合并对高校招生以及考生的影响,笔者认为,高考录取批次的合并,打破了高校间人为设置的壁垒,使考生对高校的关注从分层引导到分类,有利于保护考生兴趣、坚定学科和专业方向,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更加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以办学特色吸引考生。  相似文献   

7.
马上就要高考了,此时此刻,和许多考生一样,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全体考生的心情有紧张,也有激动。然而,除了与其他考生有这些共同的相似点以外,他们却多了一分对高考的清醒认识, 他们认为,高考不仅是智力的考验,同时也是道德水准的检验。他们渴望高考,更渴望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此,他们特地给本刊写来了一封倡议书,向所有高考考生倡议:珍爱诚信、拒绝作弊。希望全国高考考生积极响应,同时也提醒那些对高考还存有作弊之想的考生及时刹车,共同给高考营造一个洁静,公平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自主招生概况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是高校扩大自主权利的一个体现,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上海地区除外,上海地区考生通过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后,高考成绩可仅作参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若干加分的优惠。因此,许多高中,  相似文献   

9.
1999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内容直接影响着命题原则和命题的指导思想。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就是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也是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考查能力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试题设计上强调由过去比较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思想,增加应用题和能力题。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价值,高考试题只有加强应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的价值才能得…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2002年高考改革为背景,全面阐述一个既有统一性又有选择性、分层次高考初次尝试成功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并由此思考我国高校招生体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高考应是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明的考试,考试科目的设置由高等学校提出,让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彻底放弃现行的投档模式,由考生直接通过网络向高校提出“注册申请”,并由高校确定是否同意其注册,各省级招办从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熊丙奇 《教育》2012,(28):10
高考的地区间不公平,是一个已持续了十数年的话题。我国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近年来也采取一定措施,比如要求重点大学在本地的招生比例不得超过30%,再比如增加贫困地区的名校招生名额。但尽管如此,各地招生录取机会的差异仍很大,这令公众颇为不满。山东是全国第一个明确宣布非户籍考生可就地高考的省份。依照《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报名参加高考,与山东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09,(14):3-3
广东高考招生因录取数据出错,导致部分考生产生误解。对此,广东省招生办表示歉意并承诺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高考录取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3.
高考英语写作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在高考中很好完成写作任务是困扰考生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如何应对高考写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谈谈看法.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3+X”高考改革的核心是高考内容改革,集中体现在“更加注重能力立意”的命题上。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高考试题在基于学科能力而测量考生个性心理特征差异时,存在一定的考试心理机制。不同的考生存在认知的个性心理特征差异,有各自不同的应考行为表现;考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差异所表现的能力差异,也就通过注重能力测验的高考试题和高考分数给出了一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世界各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世界各国高考改革体现了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公平是高考改革的永恒追求,效率是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以考生为本是高考改革的落脚点。把握世界各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可对我国高考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金修成 《物理教师》2008,29(11):64-65
物理实验在历年高考中相对来说是属于比较稳定的、赋分较高的一块内容,是“理综”考试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户”.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高考实验的难度系数仅为0.39,对全体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大约有10.1%的考生不得分,有70%的考生得分还不到实验题分值的一半.主要原因是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中重复课本中实验内容的试题已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设计性的创新性实验.此类试题能综合考查创造性地应用已学的知识、方法、原理,灵活处理陌生实验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大纲规定的每个实验原理的同时,学会设计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因而也是我们在备考中不得不倾注全力关注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特别是当今高考的改革以考查考生创新意识为突破口,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轨迹问题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应考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8.
综合题命题的要求及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教学 [1999] 3号文件指出 ,深化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考科目设置改革、高考内容的改革、高考形式的改革和录取方式的改革。如果说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如何把握综合题的知识内容和范围则是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考内容改革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 ,但不抱泥于大纲 ;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设计性题目。综合考试科目的命题当然要体现这些要求。如何把握综合题命题的要求 ?命题要求对有关学科教学有哪些启示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化…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改革前,考生分为文科、理科参加高考,均有固定的考试科目组合;新高考改革推进后,不分文理科,改为考生自主选科.选科的多样化组合,使得考生的学科背景更趋多样化,"接力"培养的大学面临这种变化,在招生计划的制定中也明确了专业(类)的选科要求,以接续考生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在新高考地区,无论"3+3"选科模式还是"3+1+...  相似文献   

20.
柯素文 《求学》2001,(1):26-27
2000年全国高考作是语卷。改革的神韵所在。它的创新性与开放性,激活了当前中学作教学沉闷的思维定势。该题从立意到取材上给了考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及思维空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和想像力等基本的写作能力。其体的全面放开,评卷首次推出两级评分制等措施,对改革教风与风都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