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光明 《四川教育》2003,(12):19-19
语文兴趣不浓语文教师成天在忙碌些什么?翻烂的课本、教参、试卷,一篇篇被肢解的文章,一次次乏味的考试……真正的语文连影儿都没有。语文教师喜欢语文本天经地义,然而调查情况并非如此。调查显示,中学语文教师看过“四大名著”的仅占调查人数的20%,看过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更是凤毛麟角,国内知名度最高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接触者也很少。布鲁纳说:“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一个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广泛阅读的语文教师,一个不懂语文“妙处”的语文教师,怎能让他的学生感到语文的“刺…  相似文献   

2.
当下,不少教师都在谈语文的回归,谈本色语文、本味语文、语文味。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呢?又如何体现“语文味”呢?在作者看来,许多教师似乎就把“言语训练”当成语文味的突出表现,甚至是主要的、唯一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是课改的亮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从语文的“原味”、“趣味”、“情味”、“文化味”来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余耀清 《学语文》2023,(1):35-38
文章针对性地解读香菱学诗的前后经过,结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德能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做一位德能双馨、教而有道的语文教师和做一名好学、会学、苦学的优秀学生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教师怎么教语文”与“学生怎样学语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需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语文教师的功夫可分为“硬功”与“内功”两个方面。“硬功”是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它包括诸多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语文教师是这门学科的“领路人”,语文老师的基本功直接影响到所“领”的学生。语文教师一贯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可是别忘了,提出这一要求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又如何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最应具备但往往缺失的,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落脚点来使教师贯彻,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语文味”的贯彻和落实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变换中寻语言之“味”,在共鸣中赏审美之“味”,在思考中导思维之“味”,在拓展中探文化之“味”。教师还应悉心锤语、用心研文,力图讲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登山式”语文课程表明,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攀爬语文山峰,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形同导游,教学过程中的艰险与不易、勇气与胆量、情趣与欢乐不言而喻.语文知识教育就是学生的语文经验重建,“登山式”语文课程强调学生的“神与物游”;风光与险境同在,语文教学风险意识对师生的“神与物游”具有支撑与推动作用;对“所学”的技术处理让位于对“学”的境域关怀,是“登山式”语文课程对教学关系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片面求“新”,误读新课标,实践中出现了“三无语文课”:“无语文”的语文课,未体现语文的性质;“无教师”的教学,未体现教师的作用;“无学习”的课堂,未体现学习的效率。语文学习应从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的出发,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研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对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湖南语文教师来说,2006年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年份——《湖南教育》全新改版,推出了“语文教师”专版。数以万计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注目湖南,注目这一新生的语文专业杂志。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作为一名“语文人”,  相似文献   

11.
当教师们“上好一课”“狠抓一背(背诵经典国学等)”“加强两写(写字教学和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会难吗?展望那时,教师们娓娓道来:“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孩子们津津乐道:“学语文其实很简单”,而国人的文学素养就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要练笔,不少语文教育名家倡导过,呼吁过。刘国正先生就曾说:“写作,即教师下水,是语文教师的正业。”①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经常动笔是大有好处的,‘教师下水’确然是个切要的要求。”燃而,留意一下语文教师现状,便不免令人失望:热心于练笔者寥寥,视“笔”而不见者多多。  相似文献   

13.
“本色语丈”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摈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颜色”和“味道”。“本色”是针对“彩色”而言的。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如五颜六色的教育内容、花里胡哨的教育形式、华而不实的教育泡沫等。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要知道“一时流行”往往只能“流行一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挖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的因素,并将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审美境界的追求等作为本色,才能使语文教育永葆青春,并进而获得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力争回归“本色语文”,即既要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又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还要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空气的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出了一道难题: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涨胖”后的语文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同伴互助”不失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作为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只有把“知识”转化为“信息”,把“智慧”转化为“智能”,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金燕 《新疆教育》2013,(14):19-19
2012年11月为期14天的国家级“2012年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培训会在华东师大结束了,每一个参培人员的内心深处受到了一次深深地触动,反思这十年来所走过的语文课改之路,一线教师对课改经历了一个从“彷徨期一适应期一麻木期”的过程,对于课改“不以为然”,“不过如此”的心态充斥着不少语文教师的心。实际上深刻学习、领会、实践2011年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已是—个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少”“慢”“差”“费”的怪圈里徘徊,语文考试的分数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语文教改喊得最响,语文教师遭受的指责也最多,受了不少冤屈,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否和谐共振?语文教学的“瓶颈”在哪里?语文教学高效的秘诀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陈艳山 《教师》2012,(18):118-119
语文教师除了各科教师所共同具有的角色特性外,还应具有语文学科教师独有的特征。语文教师应树立和强化“语文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楷模和导师”的角色意识,并为担当好这样的角色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实施 ,其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和新课程一起发展。语文教师必须接受和适应新课程的新理念。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程。语文教师必须实施适应“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