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岸 《出版参考》2011,(2):38-38
我对王元化很敬佩,他是一个真正治学的人,但不是学院派、学究型的人,而是一个极有贡献的大学者。王元化当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像他这样有学术水平的、有学问的人很少。1983年,周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这篇文章,起草人有王若水、王元化、顾骧。  相似文献   

2.
面孔     
王元化: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据《南方人物周刊》,5月9日,88岁的王元化先生走了。王元化生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终其一生,他的角色都是知识人,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线是自由,最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王元化在他87岁生日之际,收到了来自家乡的一份特殊礼物:十卷本<王元化集>.  相似文献   

4.
王元化是国内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学识和研究领域贯通古今中外,在西方的黑格尔哲学、莎士比亚戏剧,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心雕龙》、传统戏剧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凡的建树。俗语说:学海无涯书作舟。读书是治学的基础,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的学术经历大都与图书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王元化从17~59岁,他一生最宝贵的青壮年黄金岁月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9月 6日 ,上海市档案馆召开巴金、王元化先生捐赠档案资料表彰会 ,巴老因病未能前来 ,王老偕同夫人张可女士出席了会议。此文即系王元化先生在会上的发言 ,经整理后请他本人过目 ,现发表在此。  相似文献   

6.
5月9日,王元化先生归隐道山,学术界、思想界又一重镇坍塌!令人不胜唏嘘。 王元化虽然也从过政,但不是政界显赫人物,他的影响力没有越过学术、思想圈,因而也不是公众注目之星,但我们还是有理由怀念他—怀念一个人,是怀念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对一个作者的喜欢,是因为其作品往往引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小引2008年5月7日上午去瑞金医院看了王元化先生,遇到钱文忠、翁思再、蓝云、吴曼青等人。当时元化先生已是头大如斗、腿瘦如柴,说两句话就昏迷一会儿,也仿佛是在不断地积攒气力说出他想要说出来的话。但他依旧思路清晰,思考不停,只是记忆和说话的力气跟不上他运转的大脑。  相似文献   

8.
肖麦青 《出版参考》2006,(11):26-27
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后清流”的代表、主战派的中坚。他大胆犯上,弹劾李鸿章,组织“强学会”.推动“公车上书”,被慈禧罢官.永不复用.甚至对他“可就地正法”谕令与通缉孙中山的密折同一天发出。他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精通玄、经、宋元儒学、文史.有誉“有清元儒.东海先觉”。  相似文献   

9.
“不忘知识分子的一点责任心”,是王元化先生在1995年初致林毓生先生的信札中说的一句话。这一年王先生已七十五岁。王先生的文章和著作以往读过不少,由江西教育出版所出三卷本《清园文存》是其著述精华的结集。全书分为十类,我选读了“思想史篇”、“人物篇”、“书信日记篇”、“掌故篇”和“自述与自著序跋篇”,在广博的内容中,“不忘知识分子的一点责任心”仍可视为所有文字的浓缩,或者说是几十年学思历程的写照。在  相似文献   

10.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忠贞廉洁的儒臣.他的一生践行“忠孝”二字,甚至成了一个“忠孝”的偏执狂。在现在看来.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他所践行的“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处在当时的官场.他非常孤立、显得格格不入。他所践行的“孝“的另一方面是麻木无情.毫无夫妻情义,对子女也是薄情寡恩。随着对海瑞研究的深入.海瑞的光辉形象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曾经被当地人戏称为“孙大牛”的孙大午又有了新的事业。 有人说,2003年那场风波后.孙大午把自己的精神空间退回到他的“大午城”保护起来。其实,“大午城”并不是他真正的精神归宿。他真正感受到安全、精神得到归隐的地方,是22.5公里之外的一座山——“釜山”。出狱后的几年来.他不单在这里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同时还为他自己和企业收获了“和谐”。  相似文献   

12.
王元化先生是笔者素来尊敬的前辈学者之一。元化先生的书,笔者也多有拜读。近来于书肆中购得王先生的《思辨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一书。其中的“乙辑·第三七——读书抄”摘引了顾准先生1956年6月14日《日记》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3.
《红旗飘飘》第22期上,刊登了王元化同志的一篇回忆录,题目是《从<展望>到地下<文萃>》,对《展望》周刊解放前的斗争,作了翔实的报导。元化同志是党组织派来负责编辑《展望》周刊的,所以,他着重回忆了《展望》的编辑工作。元化同志的文章说:“关于这个刊物是怎样创办起来的,我并不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王元化先生遽归道山,忽忽已近两年.我结识王元化先生很迟,但也有好多年了.每每想起元化先生生前的音容笑貌,总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15.
“有勇无谋” 刘半农的天下.最初是在上海滩打出来的。他在当时被称为鸳鸯蝴蝶一派的文学刊物上.写了各式各样的小说.这些小说被冠名为“滑稽小说”、“侦探小说”、“醒世小说”、“衷情小说”、“言情小说”。写着写着,便深刻起来.又写“历史小说”和“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16.
吕春 《档案天地》2009,(2):30-32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入军委常委,开我军之先河。这一现象在开国将帅中是罕见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17.
郭诗琪 《大观周刊》2011,(51):246-246
褒之者宣告他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贬之者骂他是“通俗文化的江湖术士”、“电视机上的教师爷”、“攻击理性的暴君”、“走火本魔的形而上巫师”。他就是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一-麦克卢汉.他把社会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忽略观察和研究的媒介本身提上了研究的议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不仅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塑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他是人民大救星”。人民不能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相似文献   

19.
许挺斐(申报副高):许挺斐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先是集中介绍了他业务上的两点体会.一是“独立思考,求异求深”;二是“知难而上,探索创新”。这两点体会不是贴个“标签”,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涵支撑。他围绕这两点体会,用很有说服力的采写实例.证明他在这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并以得到的奖励和社会的认可.说明自己所取得的业绩。最后,介绍了他在新闻采写业务方面形成的三个特点:具备了“新闻多面手”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20.
《新上海档案》2006,(8):31-31
刘秀品在《检察风云》2006年第15期撰文写道:照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因为它可以真实地纪录下历史的瞬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该留影的没留影,该合影的不合影,那是生活的缺失,人生的遗憾。但照相有追求,留影有目的,不该合影的合了影.不该照相的照了相,就可能“合”出是非,“照”出麻烦,成灾受害。此处举一个合影成灾的典型事例——桑粤春是吉林省长春吉港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他每逢参加会议或遇领导到公司视察.都要雇专人拍他和各级领导在一起的照片.如果拍摄效果不理想,还要想法与领导重新补拍,并辟出一间“荣誉室”,专门展示他与那些领导“亲切握手”或“热情拥抱”的巨幅彩照。为了显示他与那些领导的关系“很铁”.不但公司员工.连外地的来宾他都要领着参观那间“荣誉室”,他与那些领导的合影,俨然成了他的“政治广告”。他利用那些“政治广告”作掩护.犯下了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贪污罪、强奸罪等14项罪,被判处死刑。群众评议,如果没有他与那么多领导合影,他的“买卖”不会做得那么大,他也不会“烂得”那么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