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琐忆》无疑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的典范,其文质兼佳,作为一篇中学语文教材是不可多得的。但文章自然段的设置,却略有欠妥之处。文章由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领起了对鲁迅先生七件琐事的回忆,表现了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两个侧面,即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因此,文章开头两句“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则构成了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的总纲。《教学参考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的。  相似文献   

2.
吴一舟 《语文知识》2003,(11):44-45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什么样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  相似文献   

3.
《自嘲》是鲁迅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更是广为人知。后一句作为对奉献精神的赞誉屡屡见于报端。但是细究起来,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目前,盛行的解释有两种:其一,“‘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①此后周恩来《在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②中也坚持和发挥了这一解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解释被奉为权威。其二,把上联中“千夫指”理解为“千夫所指之人”(即敌人),其余同…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是流传久远的佳句。它高度概括了鲁迅先生的爱和憎,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一生的革命立场与战斗方向。关于“千夫”一处,注家众口一词,都解释为“千夫,这里指敌人”。依照这种解释,这一联当译为“横眉厉目地对待那敌人的指责,咒骂;伏首贴耳,甘心情愿地永当人民的牛”。我以为这种解释与译法是不妥的,正确的解释应当是:“千夫,指的是人民大众。千夫指,指的是敌人。”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5.
学生写议论文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深度。我便从鲁迅杂文议论的深刻性方面总结出如下几点来指导学生作文。 (一)立场观点鲁迅说,作家必须成为“大众中的一个人”,“这才可做大众的事业”。(《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正是鲁迅具有了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所以,他对敌人恨得强烈,对人民爱得热烈,并从这种强烈的憎和热烈的爱出发发出了那种情不自禁、“不能已于言”的战斗呐喊。我举出《“友邦惊诧”论》中第四自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后一部分,提到了鲁迅《自嘲》诗中的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解释道:“‘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  相似文献   

7.
唐弢同志为纪念鲁迅先生八十诞辰而作的散文《琐忆》,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又有着浓烈的抒情意味的散文。作者选取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几件事作为这篇文章的基本材料,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文章开头,引用了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因此,用这两句诗统领全文,就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先生“能憎,才能爱”的作为“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作者正是以这种鲜明的爱憎感情为经,以亲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那“风雨如磐”、黑云压城的年代里,他为中国革命事业,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彻底解放,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并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9.
鲁迅这篇杂文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为批驳洋奴买办文人林语堂之流提倡“费厄泼赖”,(英语译音,所谓“费厄”,就是对敌人表示宽容,不要穷追猛打;所谓“泼赖”,就是对敌斗争视同游戏,不要认真对待)、不“打落水狗”的反动主张而作的。最初发表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期上,后由作者编入论文和杂文集《坟》中。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七律《自嘲》在读者中的普及程度极高,其中的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写得确实精彩,简炼,传神地展现了鲁迅的风骨。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此诗,他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只是送出去”的卖国主义行径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批判了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态度,指出只有采取“拿来主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能使无产阶级新文化不断发展。鲁迅先生自己在吸收外国文化、介绍和翻译外国作品方面,就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实践“拿来主义”的典范。今天,认真学习《拿来主义》这篇作品,对于我们如何吸收外国文化,向外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地为实现“四化”服务,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死》,是鲁迅临终前一个多月写的杂文。这是一篇闪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彻底战斗”的思想光辉的遗嘱,是对阶级敌人永不休战的宣言书,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毛主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对于“死”,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看待。“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中国某些“有着地位,权势和金钱的人”,唯恐早死,拜神求佛,乞求益寿延年。有的人怕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六年初,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发表了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朱德同志“聆、读再三,欣然不寐”,写了《喜读主席词二首》,把自己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学习、吟诵毛主席词二首的丰富、深刻的感受,熔铸为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诗篇。诗的最后两句是:“真心搞马列,地覆又天翻”。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喜读主席词二首》的全篇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朱德同志其他诗作中反复歌吟、感人肺腑的主旋律;这两句诗,既是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卓绝、雄伟壮丽的革命斗争历程的高度概括,也是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4.
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小说、散文一样,是战斗的武器。特别在他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后所写下的光辉诗篇,充满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豪情,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是革命文艺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十分重视鲁迅的诗作,给予高度的评价:“鲁迅的两句诗,‘横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新民主主义论》)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他非常重视教育战线的阶级斗争,对旧的教育制度和孔孟之道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同旧学校的黑暗势力进行了“韧性”的战斗,为“全盘改造”旧教育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前,我们学习鲁迅的教育革命思想和战斗精神,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继续深入地开展教育革命,深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拿来主义”是在我国三十年代文艺界大论战的背景下产生的,是鲁迅先生根据当时文艺思想斗争的需要提出来的。鲁迅署名霍冲发表的《拿来主义》一文,用生动的语言,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同时,批判了对待西方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其中之一就是“接受一切”,即“全盘西化”,鲁迅称这种人是“废物”。当然,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也提出:对待外国文艺“一把火烧光”的“虚无主义”和“不敢走进门”的“避主义”也是错误的。显然,《拿来主义》精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内容是丰富而又深刻的。“拿来主义”的实质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然后,加以“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区别对待。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批判地继承文艺遗产。这些思想,在《拿来主义》中本来是十分清楚的,然而,却被一些人误认是“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更是人所共知,有口皆碑。多少年来,对于《自嘲》人们做过许多探讨,也有过许多争论,但唯独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注释却是出奇的一致。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后期所写的诗歌,闪耀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光辉。这些诗歌的精神实质,都是爱无产阶级之所爱,憎无产阶级之所僧。鲁迅曾高度评价殷夫的诗“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囊,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白莽作〈孩儿塔〉序》)。这同样也可以借用来评价鲁迅自己的诗歌。鲁迅后期诗歌,首先对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对国民党反动派分崩离析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如四言诗《杀人有将》:  相似文献   

19.
早在孩提时代,我就非常敬仰鲁迅先生。那时候,我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含义,但是,先生的伟大的人品,渊博的学识,特别是他对孩子们深沉的爱,曾深深地感动了我。记得我刚上中学的时侯,妈妈给我买过一本很好看的日记本,我恭恭敬敬地在心爱的日记本扉页上写下了鲁迅先生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后来,我又把鲁迅先生这两句诗写在条幅上,挂在墙上,它成了我生活学习的座右铭。特别是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和少年儿童读物的编辑的时候,我对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体会尤为深切。一九三三年,鲁迅在一篇题为《上海的儿童》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忽视儿童教育的人,是“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一九三四年,鲁  相似文献   

20.
要在一篇四千字左右的短文里准确地反映一个伟大人物的全部人格,生动地写出他的思想立场、战斗风格、精神力量以至气度来,这确实是谈何容易。然而,唐弢同志却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琐忆》就是一帧十分成功的鲁迅先生的写照。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除了他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亲聆教诲、熟谙鲁迅的著述,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些原因之外,就是他精巧细密的艺术构思了。那么,《琐忆》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一是纲举目张,展现全貌。这是《琐忆》结构的主要特色。文章开头就提起了全文的纲:“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